APP下载

服务三农志不渝 遍洒甘霖惠万民

2015-12-08李志军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示范园区农民科技

李志军

黑河市爱辉区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4年9月,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示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我校于2000年创立“学校+公司+农户+客商”的办学模式,2002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职教成果展。目前,学校正实践应用“高纬高寒地区农村教育整体改革‘教科经办学模式”,在新时期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村人才。多年来,学校通过农学结合、校乡(村)合作等途径,在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农民致富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推进“校(乡)村合作”,助力“三农”发展

校(乡)村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乡村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学校和乡镇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农村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乡)村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省大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联合乡镇农村及各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尽快改变学校发展和农村人才培养现状,只有紧密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让农民及其子弟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实惠。

二、课堂进村屯,教师入农户,提升农民学习能力

我校根据爱辉区实际服务农村,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走出校门把成人中专班放到农村,“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利用农闲时期在村屯开班教学,每天进行教学授课,整村推进,积极探索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全体专业课教师每周上课时都吃住在分校或农户家,每周的周日或周一早晨到达教学点,直到周六才回家,授课教师克服天冷、路远、交通不便、吃住不习惯等不利因素,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最多每年授课192天,而且周六、周日不休息,教师克服了许多困难。农民学员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员除了完成常规学习任务外,还要结合生产实践开展实习实训,填写实习实训记录。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教学,不仅讲解新产品和新技术,还解决学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效果非常好。

三、以精准定位培训,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我校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熟悉农民培训、熟悉“三农”、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从主导产业种植入手,紧紧围绕生产技术问题,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特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围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广优质品种,普及节本增效的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年来,通过联合办学、“科普之冬”送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科技咨询、现场指导、毕业生带农户等活动,共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发放科技书籍2万余册、发放指导教师名片1万余张,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累计为示范村农业生产节约支出6000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项实用技术,有的成为了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四、以校乡合作为载体,依托园区建设,引领农民进入致富快车道

我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规模生产、科学管理的实验型、示范型、效益型的新优技术成果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农民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快了种植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链条式经营模式及订单农业的雏形,使广大农户收到良好经济效益。同时,精选科技特派专员常年深入乡镇开展科技帮扶,对爱辉区各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种植合作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生产技术指导。2011年,承担了爱辉镇爱辉村77公顷玉米生产示范田的玉米高产栽培全生育期技术指导,单产创全区最高水平。2012年,科技服务队指导红色边疆农场扈广军水稻种植60余公顷喜获丰收。自2013年以来积极与坤河乡、四嘉子乡、二站乡开展校乡合作,用职教科技力量支撑示范园区建设。经过三年的合作,四嘉子乡采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原来的果蔬20多个品种发展为70余个品种,坤河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由原来的种植挂袋木耳10万袋发展为30万袋种植规模,二站乡兴安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示范园区项目由原来的4650亩发展为7512亩,园区已经向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在2014年全区三农现场会上,我校受到专家和区领导的好评。2015年初,学校选派刘福友老师参与白石砬子高纬寒地水稻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第一年合作就收到了可喜的成果。几年来,收到中国农业大学寒地研究所、沈阳军区65535部队北安农副业基地、黑河市大豆协会、爱辉区二站乡政府等几十个单位和个人送来的十几面锦旗,赢得了广泛赞扬。

五、搭建教、研、产师资平台,科技助农,富民兴区

在工作中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涉农专业课教师已编辑出适合本地的校本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教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以主导产业为导向,围绕生产实际需要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员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市区各部门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了科技培训工作组,建立专家型师资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定期发布最新的市场动态,为农民传递最新的科研成果。另外,注重对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力争做到最完善的科技服务,避免服务盲区。

总之,在未来的学校发展中,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加大为农服务的实效性,努力创建学校有影响、区域有名气的黑龙江省特色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示范园区农民科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龙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科技在线
浅析贵州省正安县谢坝大鲵驯养繁殖示范园区建设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关于建设富宁县睦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