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2015-12-08朱连文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所学答题

朱连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谈谈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和学习能力方法与策略。

一、树立全局观念,理清逻辑关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整个初中阶段而言,可以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就某一个单元编排而言,可以分为单元、课题、框题、目题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认清教材结构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学生认清所学知识的内部逻辑关系,从而促进其自学效率的提高。具体到每一框题的设计,每一段正文的后面或是有对知识补充、拓展的“相关链接”,或是有引导学生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活动”。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在解决自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相关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表现为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尤为重要。那么,思考什么?

1.对知识内涵的深入思考。如关于中华文化的特点,教材的表述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经过讨论思考明确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2.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考。如在“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危害?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我们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做法?这样就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探寻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三、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效果

1.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要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离不开对一些重点的、基础的知识点的记忆,而想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就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⑴理解记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⑵概括记忆。把一个知识点中包含的小的知识点概括出来再记忆。如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概括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⑶抓住关键词记忆。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这一知识点,可以提炼出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这三个关键词。⑷归类记忆法。把具有某方面共同点进行归类记忆。如可以归纳为基础类、核心类、本质类、表现类、意义类、措施类等等。⑸对比记忆法。把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能够提高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如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学生总是容易混淆,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就会使他们更准确地掌握。

2.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在开卷考试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试题更加具有开放性,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因此,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引导他们探寻一些解题的规律十分必要。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多以材料的方式呈现,这样,读透材料、找准答题方向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习题讲解时,首先要求学生先看问题再读材料,这样分析材料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要抓住材料和问题中的关键语句,这样就会准确地确立答题方向;再次组织答案时要做到三结合,即结合教材、结合材料、结合实际。另外对于本学科一些常见的设问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其答题的规律。如说明了什么,其答题方式可以归纳为现象加本质,即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如谈青少年的做法,其答题方式可以归纳为思想加行动,即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采取哪些行动;如谈谈你的建议,可以从国家、社会、有关部门、公民等不同角度去作答。让学生养成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答题的一般规律,学生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四、学会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尤其是九年级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抽象。如果不能有效地归纳、整理,学生很难消化、吸收,更谈不上内化和践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深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归纳转化为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什么”,如含义、内涵、表现、特点、内容、现状等;其次“为什么”,如意义、原因、目的、作用、必要性、后果、危害等;再次“怎么办”,如建议、措施、做法等。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结构一目了然,把分散、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例,首先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是什么);其次提出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什么);最后指出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怎样做)。这样将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弥补。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所学答题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邀你来答题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非所学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