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问”之间

2015-12-08耿冬梅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学问课堂教学

耿冬梅

[内容摘要]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是让教师放手课堂,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学”到“问”,“学进去,讲出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角色转变,推动课堂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讲计划;学问

随着徐州市教育局“学讲计划”的推进与实施,我校的一线教师也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课堂改革中,积极贯彻落实我校的“学讲计划”课堂模式——“54321”教学模式。“5”指的是课堂5分钟,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积累巩固,形式可以多样;“4”指的是我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拓展探讨、检测反馈;“3”指的是不少于30分钟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2”指的是有二分之一的同学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1”是指10分钟的当堂测试和拓展训练。当然不同的年级(基础年级和毕业班)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不同,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及学科组合的差异,“54321”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自主调节。这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又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和创新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作为学讲计划的实践者,我有幸参与其中,并被外派到南通系统学习一星期,接受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回来后触动颇大。深入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职责和使命以及课堂教学的成效,要让学生占领“课堂”,落实“学讲计划”。

一、教师教学实现从“学”到“问”

1.从“学”备课到“问”备课

历史教师要做站在学生背后的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备课中的“问”应首先向教师自身发问:备课要怎样备?备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工?还有哪些知识点可以细化?又有哪些知识需要学生去探讨?我在知识的引导上如何做才能更好?这都需要教师向备课要容量、质量,向备课“问”知识。有时还需要二次备课和加工,从“学”备课到“问”备课。如在准备人教版必修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这一节时,我充分查阅了李贽等思想家的生平,了解了学生已经学过明清之际的政治制度的措施、经济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认知其思想形成的原因。结合高二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发展情况,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面对明朝的腐朽黑暗,李贽等思想家如何看待宋明理学?提出哪些思想主张?从李贽著作的名称《焚书》《藏书》,你能联想到什么?李贽提出的“真心说”和“童心说”针对什么?你对李贽如何评价?

2.课堂教学从“学”到“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史实资料、杂谈笔记、影像资料等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学进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历史知识问题化,即以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二是实现问题设置情景化,即以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更要把握知识的难度、区分度、问题设计的梯度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问出来”“讲出来”。教师要积极疏导知识难点,及时表扬、赞许、肯定、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引导学生对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执教《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为使学生尽快进入课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让学生演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课件同步投影鸟巢、水立方、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悠扬的歌声伴随画面直面而来。随后,我引导学生提问:世界由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人们距离感消失的推动因素有哪些?你能举出哪些实例加以说明?这些问题的提出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预设。学生集体演唱歌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肯定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自己提问,有问题去问,说明学生上课思考,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有学习的主动,主动学习才能学好历史。

“问”是为了更好地“学”,解决了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有所思,“学”有所“问”,才能实现“学”与“问”的结合。

二、学生学习从“学”到“问”

1.课前预习做到从“学”到“问”

我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导学案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前学生课前预习的无助盲目、泛泛翻书甚至不求甚解的现象;如今的导学案设计体现了学讲计划的课堂模式——我校课堂教学的“四环节模式”。第一环节是“自主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课表,充分考虑学情,制定了不同的预习方案。有错题改正、知识填空、问题思考、你问我答、史海拾贝、知识拓展等教学环节。如在《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一节我这样设计自主学习环节:查阅古代四大发明的基本史实;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找出与四大发明有关的画面;假如你是当时的记者,有机会可以采访张艺谋,请你结合本节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有人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形容四大发明的作用,你如何理解?你还有哪些不解和好的建议?这些问题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请学生自主设计学案、问题、板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看书预习之余,多问、多思、多想、多做,由原来的被动学到现在的主动问,学生的课前预习实现了从“学”到“问”,原本沉闷的历史自习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2.课堂学习实现从“学”到“问”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合作学习、探究质疑。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小组学习的目标是全组每一位同学都要学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课堂要求,读读、圈圈、做做,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进去、讲出来,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价值要高,占用的时间要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证。要将学生从“听客”“看客”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由被动“学”到课堂主动的“问”。“问”的含金量既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反映,也是对教师备课质量的检测。教师不再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而是问题的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保持一颗爱发现、有创意、善思考的头脑,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实行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学”与“问”真正融入课堂,转变原有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效率,更好地贯彻“学讲计划”的施行。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走进课堂──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汝明.“美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探究学习──兼论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2003,(08).

[3]方骏.如何使历史教学变得有趣.朗文教育,2000.

[4]林慈淑.年龄、知识或观念──试探儿童对多元历史记述的反应.东吴历史学报,2003,(10).

[5]林慈淑.历史教与学的鸿沟──英国儿童历史认知的探究.东吴历史学报,2002,(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学问课堂教学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