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训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2015-12-08魏顺英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作创设作文

魏顺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力产生的根源是人的自身需要。学生作文也不例外,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写作中去,积极有效地进行表达,就要让学生产生“想说”的需要。那么,如何让习作训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

1.以多媒体为载体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们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比如,在童话《动物王国》习作教学中,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花草树木和各种动物的画面,同时配以《森林歌咏会》的录音,让学生感到如同置身于大森林之中。这时,学生们觉得不吐不快,一句句生动诙谐的话语便脱口而出,想象丰富离奇,富于创造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间活动的情景、外出参观的画面、运动会的场面、节日活动的掠影……这些熟悉的场景能够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以活动为激发点

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为此,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对习作的直接兴趣,可以采用说一说、玩一玩、演一演、猜一猜、画一画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活动方式。只要我们精心地因课择法,就能让习作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点燃孩子们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抓住特征,突出人物形象”习作教学中,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相处一年了,彼此之间都非常熟悉。现在,我们来做“猜一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请同学描述本班某同学的特征,其他同学猜猜他描述的是谁。全班同学纷纷举手,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以生活片段为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只有根植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位教师在《设计新节日》的作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往年的春节是怎么度过的,再说说其他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对设计新节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其有话可说。当学生被带入一个“愤绯”的学习状态时,作文就不再是苦事了。

二、巧用评价,建立习作信心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和鼓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学习的信心,所以作文评价应注重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以赏析为主,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和指导功能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习作中,哪怕只是一词一句的妙用,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好的修辞,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大胆作文,充满自信。在平时批改作文时,教师应重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与学生对话谈心,多写一些鼓励性的“悄悄话”,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瞧,小动物在你的笔下显得那样有灵性。”“你的作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情实感,着实令我感动。我期待着你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成为一名作家。”“你的想象力棒极了,结尾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作文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把学生视作评价的主人,并努力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习作氛围,使学生人人敢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人人想说,既体验到习作的成就感,又感受到评价的乐趣。

(1)集体赏改,示范引领。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并予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在“七嘴八舌”“百家争鸣”中受到启发,为之后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2)互评互改,生生合作。学生在明确习作评改的要点的基础上,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赏评,先交流习作,再自己动手评改他人的习作,在你写我改、我写你改的反复修改推敲中提高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3.展示作文成果,使学生受到激励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耕耘的成果,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1)开辟佳作专栏。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开辟“佳作展评”专栏,每月一次按照不同的主题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

(2)选编作文集。每学期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进行归类整理,编成作文集在班级进行展评。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或是参加各种类型的征文比赛,无论成功与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锻炼,而这种锻炼有时还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惠多斯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巧妙创设习作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写作,尽情地“我手写我心”,快乐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把习作看作是苦恼的事,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充满生机!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习作创设作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