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一个“美”字了得

2015-12-08韦爱珍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燕子燕子板书

韦爱珍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突出强调审美体验。教师在课上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进而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现就《燕子》一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浅谈一些体会。

一、充分想象画面美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备了色彩鲜艳、生动形象且符合课文意境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插图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先后多次运用了课文插图,使教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篇课文首先应从画面入手,画面是一种视觉艺术,尽管它是静态的,但在静的形式中显示着动的力量与美感。这种“动”,需要通过审美主体的联想与想象,在其脑海中构成意象,才能产生审美效果。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观察的技巧,更要调动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画面动起来。本文画面上有柔和的线条,分明的色彩,描绘的是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可配上轻柔舒缓的乐曲,让学生在乐曲的流动中观察、想象、感知。聪明的孩子们发现了:嫩蓝的天空、起伏的山岗、如镜的湖水、翠绿的垂柳、粉红的桃花、轻飞的燕子……这一切,组成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当学生陶醉在美丽的春景中时,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因为审美想象力的活跃,促使艺术形象的产生,理解的深入,此时的说话训练正是他们感情的喷发。有的学生是在整体上赞美春天的无限生机,有的学生从局部上说某一处景物,也有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展示在无限生命力的燕子上,说它们的可爱与顽皮。孩子们的说法很有见地,当他们在畅所欲言的时候,审美价值就实现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效果。

二、诵读饱尝文字美

文章是一种语言艺术。读了作家郑振铎写的这篇《燕子》,我们发现,文章妙在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美”字,却给人字字有美、句句是美的感觉。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重点词句(特别是修辞句)的教学,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中徜徉,既培养审美情趣,又吸取文学前辈的语言精华。

1.燕子的外形美

“乌黑发亮” 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灵活中折射出燕子的俊美,“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用一个贴切的比喻,把小燕子写得富有动感。此时,单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行的,可以用简笔画勾勒出燕子的外形(或多媒体出示燕子外形图等),并附上一目了然的板书,让学生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大自然的美

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尽春色之美,“风轻、柳柔、草青、叶绿、花艳”,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如果这时让学生马上读出惊喜赞美的语气,此时他们未必能读出这种感觉。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后,引发学生想象练说,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体味。某生说:“这里的一切真像为小燕子所准备的。”另一生说:“因为燕子是春天的贵客呀!”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围绕“赶”字进行体会,从而明白“赶”一字的描写,更是为了突出小燕子的生气勃勃、伶俐可爱。这时,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摘录如下佳句:①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贵客,我真想当一只小燕子!②这是春天的聚会,是美丽的聚会,是一切生命的聚会!此时,不用教师的渲染,他们自然会充满感情地去读了。

3.燕子的姿态美

燕子的动态如文中“掠过”一词,为了显示燕子的身轻灵巧,作家从两个角度来写。一处是“天空里掠过”,在稻田上,高柳之下,燕子斜飞,可见轻盈灵巧。另一处是“横掠过湖面”,微波粼粼,燕儿戏水,多么富有生趣!这里可安排学生表演两种飞行的动态,一是感受燕子的伶俐可爱,二是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语言艺术。最后一段写燕子的静态美,“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教师再现醒目美观的板书,体现燕子的动静之美,静时若五线谱上的小音符,动时又似琴键上跳动的“小精灵”。可以说,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对审美的情感和理解,而且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艺术表达力。

春,是生命的象征。无论是画家,作家都以自己的体验描绘了春景中的燕子。这种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的文字是一种完美的组合,正是这种特有的风格,才会扣响孩子们的心弦,他们不仅领略了图画的美,学会了文字的精,而且从中得到更多的是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学会了做人。

(附板书)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小燕子燕子板书
燕子
小燕子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燕子
小燕子回来了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小燕子,背把剪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