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品味语言 培养思维能力

2015-12-08胡志强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外祖父品味诸葛亮

胡志强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课堂要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惟有把语言学习作为本质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学习、品味、体验语言的过程,应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运转过程,进而认知过程与心理过程达到相互沟通、协同发展的境界。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形式的多样化。

一、运用画面,展示直观形象

对图文并茂的课文,可利用图画的展示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理解语言,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的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从多方面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书籍资料,给学生相关网址,让他们提前去搜集资料。在上课导入阶段,当我提问学生“你们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时,学生因为做了预习,所以回答很踊跃。在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内容,我及时出示多媒体影像材料,通过观看画面,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充分解放学生的多种感官,适宜地结合教材图片、多媒体设备,深入作者的内心,与其近距离。学生看着具体形象的画面,很快就理解了语句,并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诵读,感知语言内涵

教材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这需要教师利用诵读来创设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把课文描绘的情景变成教师的“我情我景”,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具体地感知理解课文语言的内涵。《梅花魂》是一篇情感非常深沉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学生们很难理解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学习“读诗落泪”这部分时,我以文中的诗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愁、爱国之意。我把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架起了学生与外祖父之间的情感桥梁。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诗句朗读中,情感不断升华。每一次诗句品味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效果,一叹三读悟乡愁,学生水到渠成地表达出外祖父的惆怅与无奈,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从同学们凝重的表情里,我感受到他们已经走入老人的内心,感受到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三、结合语境,揣摩弦外之音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一个原则。根据上下文意或情境意义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词句含义,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才能精析出文章的弦外之音,获得句子的隐含信息,从而理解句子深层的含义。

如《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你们读这句话,觉得诸葛亮在笑谁?

生:笑曹操。

师:好,你能联系课文来体会。这是一种讽刺的笑,轻蔑地说。

师:还在笑谁?

生:周瑜。

师:还在笑谁?

生:笑鲁肃。他的害怕是多余的。

师: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再读——

生:雾这么大……

师: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内容呀!他这一笑,早就算准了曹操不敢派兵出来,只会放箭;早就算准了周瑜会败在他的手下。这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话,说——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的多疑,有的说在笑周瑜的妒忌,有的说在笑鲁肃的多余担心,剖析“笑”,可揭示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这样另辟蹊径,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运用设疑,理解文章旨意

文章的重点段落、主要词语最能展示人物性格和思想品德,最能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导读时应注意运用提问和点拨来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文章旨意。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抓住“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这个问题是其它几个问题的总领,我把它作为重点的教学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优创新点、最佳发展点。引导学生抓住“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融为一体”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通过鱼“游到纸上”“游到心里”的原因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品味语言,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外祖父品味诸葛亮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品味桂峰
诸葛亮喂鸡求学
品味四季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