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意识聚焦下的体育休闲化研究

2015-12-05杨晨飞李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然界主观概念

杨晨飞 李华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玉溪 653100)

人类在自然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不同的生长周期,而这生长周期隐性地引导人类趋于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追寻,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从动物本性视角窥看这一过程,会发现人类的脆弱,若将这种脆弱扩大,去探究脆弱的根源,反射出的则是自然界的公平与无情。公平得源于自然界塑造的人类躯体,使得人类具有了与自然界构造相符的行为活动;无情得源于自然界的构造创设,让人类需从自然界中获取躯体运作的资本。这看似矛盾的根源,却驱动了自然界整体的循环,让存在与被存在成为了自然界的核心问题。人类在自然界背景下存在之始,就开始受到这一循环的困扰,也正是这一循环让属于物种的人类逐渐认识到躯体的脆弱,寻找被存在的存在意义成为人类脱离动物概念下物种概念的途径。

在人类探寻被存在中存在的过程里,为了划清与躯体物种根源的界限,人类认识到了掠食的残酷、繁殖的优劣以及杂食的优势。可是人类虽然划清了与动物的不同,但却开始面临更为严峻地问题,即同种之间的存在。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对这种现象有充分的认识,他说:“同种的个体之间的所进行的斗争几乎必然是最剧烈的,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区域内,需要同样的食物,并且还遭遇同样的危险。同种的变种之间的斗争一般差不多是同等剧烈的。”[1]人类为了避免或克制自身动物性本能的出现,寻求一种舒缓地、隐性地控制机制,成为了解决存在与被存在问题途径,而这途径便是人类制度、规则产生的根源。

人类的制度与规则,是对自身动物本能的克制,为避免动物本能再次凌驾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之上,制度与规则就成为了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的规律。这种规律同自然规律有抽象相似性,可以说这种规律是自然规律下的二级规律,受自然界的限制,又具有人类避免动物性本能所产的意识特殊性。由此可以说,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存在),而规律则是人类对内部认识的主观存在(被存在),它具有对客观存在的能动作用(认识被存在中的存在)。在认识存在与被存在的过程中,人类主观对客观的认识,成为了人类客观存在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外部环境和自身的过程里,意识逐渐产生,因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人类自身产生的意识就具有了共同与共通性,也就是普遍意识。普遍意识在外部环境与人类自身二者之间,为寻找一个合理的中间点,制度与规则形成的规律就成为主导人类发展的暂时性普遍意识,即本文所要研究的文化意识。

1 人与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首要问题是了解文化意识具有何种特性。在此,需要对文化意识的特性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文化意识绝不是凭空出现。但凡一种文化意识的产生,定有其可寻出的前因与后果。譬如分析一篇文章,不能信手拈得一段,因其它的存在具有承上启下、承前接后的关系,不懂前因的武判,定会造成分析的失真。在此所要说明的重点是需要审视文化意识产生的背景,既有自然背景,又有社会背景,如上文所说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

第二,文化意识具有时势性。正如当今社会存在两种较为突出社会体制,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若单独分析二者存在的文化意识差异,是很难辨别地,需要从二者的前因、时势和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因为两种社会形态归宗结底在于人类的问题,它们互为因果。有时是先有时势,才出生意识形态;有了意识形态,时势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一定大有变动。所以时势生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认识文化意识过程中,时势与历程是核心问题,即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存在问题。但是,光有时间和空间是不能充分认识对文化意识的,因其所产生的根源在与人,文化意识的问题即是人的问题。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不论对外部客观存在,还是内部主观存在,亦或是客观与主观存互为交融,其根本仍然是人的意识,因为产生这一思维模式的主体是人的反应。

2 文化意识与体育休闲化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相较社会时势形态呈现膨胀态势,人类在此环境下的生存,逐渐远离对于躯体生存的追求,更多的投入到对于客观存在与主观被存在的认识之中,所造成的文化意识显现出人类从理性转向浮躁的态势。这种态势,造就了时势文化意识的不一。在理性意识下,人类利用所创造的物质资源,创设了更为适宜的外部客观环境,但是这种创设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捷,却又招致了人类动物性本能的释放。更强力的满足对于物质资源的渴望,野蛮、暴力频显,为了满足内心欲望,不惜强力改造外部客观存在以证明主观被存在的客观存在感,使人类自身沉溺于成为客观存在核心的浮躁情感之下。虽然在此看来,这种趋向扭曲了理论性人类意识发展的形态,但是这仍然是具有时势性的文化意识。

从上述时势性文化意识形态看,人类也许在盲目中走向了一条错误的发展路径。但是文化意识是从自然界客观存在中衍生出的概念,它同自然界一样具有自我代谢与修复的功能。自然界在受到外力改造时,它会呈现出一种自我保护,避免外力对自身的侵扰。此外自然界的自我代谢,从人类的视角看也许是非良性的改变,如物种的灭绝与变异,可是从自然界自我代谢的角度看却是正确地。一些不良地个体,已不适宜于外部环境的客观改变,客观存在总是以一种强制性影响着被存在的存在,因其客观存在需要自我修复以维持时势性需求,同时亦证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终是被存在中主观与客观存在的根源。这如同“休闲体育”在此时势环境下所提出一般。

“体育休闲化”是两种概念抽象后的逻辑组合,已不完全具有两个概念的独立价值,更多概念的存在是对时势文化意识的反应。由此,对“体育休闲化”进行概念分离解析后与主体概念的对比,是证实其具有时势文化意识影响的重要途径。

“休闲”(leisure),从词源上看它是出自拉丁语“licere”(意为被允许)。国内对此理解,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lsisure”一词译为“余暇”或“闲暇”;另一种是直译为“休闲”。在《说文解字》和《词源》对于上述两种理解的分析指出““余”指多余、剩余;“暇”指空闲,也指无事之时;“闲”是指安静无事;“休”是一个意会字,意为在大树的庇护下,颐养活动得以进行并得到精神的修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2]从对“休闲”词义概念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它所透漏的是一种内源反省价值。若将其纳入时势文化意识中进行分析,正如上文所述的自然界新陈代谢一般,是人类在时势文化意识境况下对自身处境的客观认知。一种社会时势文化意识被高度提倡,则说明这种文化在时势下是其极度的缺乏的。因为,人类自我在认识存在与被存在的过程里,同样具备自然界的自我代谢,在物质基础高度繁荣的今天,时势文化意识与物质基础唤起人类对于所需的极端欲望,极端欲望导致了人类对客观外部环境存在的侵扰。客观存在的改变注定会影响内部被存在的客观存在,亦会激发内部客观存在的主观存在。因此,“休闲”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概念,而是人类对于客观被存在中存在价值的反省。

“体育”作为时势文化意识的一种承载与表现形式,不仅可以解释不同体育运动的亚文化,而且也可以解释体育所处的社会。透过某些平凡、不严肃的体育现象,阐述社会和人类生活严肃、重要的一面。让所处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人,在相对独立的领域内,暂时搁置日常生活。从而使体育成为展现人类个体、群体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基本真理。可是,上述以体育推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推论,又受到来自外力的干扰,即时势文化意识。由此形成某种特定的形态,亦是产生某种新的内涵形态,均受制于客观外部存在。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充分证实,“休闲”与“体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识表现形式,所具有的内涵价值皆不同。在受到时势文化意识的孕育与洗礼后,二者抽象后逻辑建构,形成符合时势文化意识需求的价值观念。但是,不论如何的改造与建构,时势文化意识产生的种种,终是以“人类”认识为出发点,亦可说终是“人类”的问题。就当下社会对“休闲体育”概念的认识看,“人的自由性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社会条件下,人总是受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所约束,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由只是相对于强制性约束和严格的规范性而言。”[3]另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活动者都可能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空间,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等条件,但选择参与什么样的活动,主要取决于活动者自己。”因此,可以说“休闲体育”是时势文化意识驱使下人类对于存在与被存在的追寻,“休闲”在于被存在,“体育”在于存在,外部时势文化意识环境才是“休闲体育”产生的根本。由此,从“休闲体育”来审视与判断社会发展趋势,是主观被存在中的存在对客观存在的反应,也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体现。

3 结论

从人类探求存在与被存在的认知中,逐渐衍生出文化意识。而文化意识在外部客观存在环境中不断往复存在于被存在的主观认知,这种认知成为文化意识时势性的主要驱动力。当人类在主观存在影响客观存在的过程中渐离渐远了人类在客观存在中的被存在,反省意识便被这种矛盾激发,形成了时势性文化意识聚焦。“体育休闲化”便是如此氤氲而生,它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是在人类自我循环中,所产生的自我修复,是人类对于时势文化意识主观认识后,对于自然界自我代谢恒定规律的客观认识,但终是人类对于被存在价值的自我反省与探讨。

[1](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90.

[2]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5:21.

[3]卢峰.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30:32-34.

猜你喜欢

自然界主观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幾樣概念店
后印象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