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

2015-12-04郝梦梦王国贺郭艺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精睾丸基因突变

郝梦梦,王国贺,郭艺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郑州450052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能够使生精功能轻度抑制的无精症患者生育后代,但ICSI 技术存在的遗传学风险不容忽视[1]。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睾丸内无精子生成的方法,因此寻找生精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蛋白激酶C 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PICK1)是一个从线虫到人都高度保守的膜周蛋白,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脑和睾丸中表达最高[2]。PICK1 蛋白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雄性不育症、疼痛、脑卒中等,并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学习和记忆过程[3]。研究[4]发现PICK1 参与小鼠精子顶体的形成,PICK1 基因敲除雄性小鼠出现不育。作者对无精症者睾丸组织中PICK1 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探讨PICK1表达强度与精子发生、ICSI 妊娠结局及男性生育力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无精症患者50例,睾丸容积均≥12 mL;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精索静脉曲张,腮腺炎、结核、淋病等感染后遗症等。无精症诊断依据WHO 统一标准:3次精液离心沉淀后镜检,均未发现精子。根据病理分类及Johnson 评分法,生精功能基本正常(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15例(Johnson 评分8~10分),生精功能低下(hypospermatogenesis,HS)9例(Johnson 评分6~7 分),生精功能阻滞(spermatogenic arrest,MA)12例(Johnson 评分4~5 分),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ertolicellonly syndrome,SCOS)14例(Johnson 评分1~3 分)。

1.2 睾丸组织中PICK1 的检测 研究对象行经皮睾丸穿刺活检术,标本进行HE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睾丸组织曲细精管、界膜和间质形态。选择病理切片染色清晰、结构完整的标本,对其相应的蜡块行7 μm 厚切片,并固定于涂有APES 的专用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PICK1 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SP 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阳性染色表现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着色。使用HPIA-2000 图文分析系统检测阳性染色的积分光密度(IOD)值。

1.3 治疗 应用ICSI 技术对OA组和HS组行助孕治疗。采用常规黄体期长方案超排卵、卵巢穿刺取卵、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5]。移植术后第14 和18天检测血β-HCG,确定是否生化妊娠;术后第35天检查腹部彩超,宫内可见孕囊、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者,确定为临床妊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分析,4组睾丸组织中PICK1 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OA组和HS组年龄、不孕年限的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4组患者睾丸组织中PICK1 表达的比较 各级生精细胞中PICK1 多为强阳性表达,在胞浆或胞核中呈棕褐色着色;在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中PICK1 呈弱阳性表达或阴性表达(图1)。OA、HS、MA 和SCOS组PICK1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47.67 ±7.48)、(127.79±4.94)、(106.73 ±8.70)和(1.91 ±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64.268,P<0.001),4组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

图1 睾丸组织中PICK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P,×400)

2.2 OA 和HS组ICSI 结局的比较

2.2.1 一般情况 两组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ICSI 结局 见表2。OA组正常受精率高于HS组;两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ICSI 结局的比较

3 讨论

男性不育病因复杂,主要原因是精子发生障碍,而精子发生障碍主要由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引起[6]。Xiao 等[4]报道小鼠敲除PICK1基因后表现为精子顶体形成畸形,生精小管凋亡增加,且精子活力严重下降。该研究发现,睾丸组织中PICK1 弱表达的患者,其精子的受精能力低于强表达者,提示PICK1 的表达程度可能与睾丸组织内精子的受精能力相关。

有研究[7]对圆头精子症患者PICK1 基因突变进行了筛查,发现PICK1 基因第13 外显子出现G198A 纯合错义突变,基因突变患者表型与PICK1(- / -)小鼠表型一致。然而Yatsenko 等[8]对381名畸精症患者GOPC (Golgi-associated PDZ and coiled-coilmotif-containing protein)、PICK1 和ZPBP1(zona pellucida binding protein 1)基因的cDNA 进行了测序,发现ZPBP1 基因突变与精子头部畸形相关,而未发现GOPC、PICK1 基因突变。在不育男性中GOPC、PICK1 基因可能极少发生突变,或许它们与精子成熟的相关性更大。该研究结果显示,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高表达PICK1 蛋白,而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低表达甚至不表达,且PICK1 表达强度与睾丸生精功能的强弱有关,推测PICK1 可能参与了精子形成的起始阶段,并在精子成熟过程中起作用,PICK1 蛋白在睾丸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是男性生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PICK1 蛋白能与40 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它包含一个PDZ 结构域和一个BAR 结构域,PDZ 结构域能和许多膜蛋白结合,极有可能成为药物的靶点[9]。通过转基因技术使PICK1 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可以改善PICK1 敲除小鼠的精子生成异常和不育[10]。因此,PICK1 有可能成为男性不育的新的治疗靶点,若能通过药物促进PICK1 在睾丸组织内表达,可为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少,同时,男性生精功能受多因素影响,因此PICK1 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1]Johnson MD.Genetic risks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recommendations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screening[J].Fertil Steril,1998,70(3):397

[2]Xu JY,Xia J.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ICK1[J].Neurosignals,2006,15(4):190

[3]段贤春,汪永忠,高家荣,等.PICK1 蛋白生理功能及其作为药物新靶点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11):1606

[4]Xiao N,Kam C,Shen C,et al.PICK1 deficiency causes male infertility in mice by disrupting acrosome formation[J].J Clin Invest,2009,119(4):802

[5]Li RR,Dong YZ,Guo YH,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day 3 embryo transfer and day 5 blastocyst transfer in patients with progesterone elevation[J].J Int Med Res,2013,41(4):1318

[6]Perrin A,Coat C,Nguyen MH,et al.Molecular cytogenetic and genetic aspects of globozoospermia:a review[J].Andrologia,2013,45(1):1

[7]Liu G,Shi QW,Lu GX.A newly discovered mutation in PICK1 in a human with globozoospermia[J].Asian J Androl,2010,12(4):556

[8]Yatsenko AN,O'Neil DS,Roy A,et al.Association of mutations in the zona pellucida binding protein 1 (ZPBP1)gene with abnormal sperm head morphology in infertile men[J].Mol Hum Reprod,2012,18(1):14

[9]Xia J,Zhang X,Staudinger J,et al.Clustering of AMPA receptors by the synaptic PDZ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PICK1[J].Neuron,1999,22(1):179

[10]Li X,Mao Z,Wu M,et al.Rescuing infertility of Pick1 knockout mice by generating testis-specific transgenic mice via testicular infection[J].Sci Rep,2013,3:2842

猜你喜欢

生精睾丸基因突变
超声诊断睾丸肾上腺残余瘤1例并文献复习
miR-27a和miR-605基因的多态性与严重生精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睾丸“犯拧”,赶快就医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杞胶囊对大鼠生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显微镜取精助怀孕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