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的内涵界定及意义

2015-12-02韩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

韩莉

摘要:在近代西方哲学思潮下,关于哲学、美学及教育学中的主体及主体的属性(主体性、主体间性)、主体间交互关系的探讨越来越多,但对于如何将主体间性运用于对具体学科师生关系的解释还不是很多,也不够清晰。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其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内涵界定;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10502

一、主体及其属性

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要从主体及主体的属性(主体性、主体间性)开始。

1主体的含义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主体的解释为:“①事物的主要部分;②有意识的人。”《辞海》上解释为:“①事物的主要部分;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主体论的观点认为:“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主体的存在。”[1]那么,主体就是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现实中的人”。因此,依据主体的定义,就笔者个人理解,“教育的主体”就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认识和创造的,具有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的人。

2主体的基本属性

总结理解现行的关于主体的理论可得出,主体表现为两种基本属性:

首先是主体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就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自己作为主人般的意志自觉能动地处于主导地位并积极地作用于客体,有意识地、自主地从事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主观性、创造性等特性。主体性是只有人作为主体时才具有的特殊属性。另一种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在实践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体间性。它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相关性、调节性,是主体与主体在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平等基础上的主动对话、双向互动并达成共识的交往关系,是不同主体之间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通过共识所表现出的一致性”[2]。它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关于主体间性也译为主体际性、共主体性、交互主体性等。

二、主体间交互关系

主体间交互关系,从字面意思理解即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以“共同主体”为中心的交往互动关系,生成于交往实践中的“共在性”的交往互动的关系。交往双方不存在纯粹的客体,每个人既是接受的对象,也是交往实践的主体,“他们通过对相互之间的理解、共识和融合塑造和谐的交往互动关系,同时每个人都在和谐的交往互动关系中成长”[3]。主体与主体之间是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而非对立性的占有、控制。是双方在交往实践中实现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的共生、共存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现代教育学的建构主义原理,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交互过程的理解是:教育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活动实现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交互过程,客体知识被教师内化、吸收、创造的过程主体化(客体内容主体化)——主体化了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的教育行为客体化(主体思想客体化)——通过教育互动,客体化的教育内容被同样具有主体性的学生积极主动吸收、理解、归纳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建构出新的知识,即知识或思想的再一次内化、吸收、理解的过程(客体内容主体化)——内化了的思想、品德由学生的行为表现或知识的输出,成为客观实在,即知识或思想的再一次外化、客观化过程(主体思想客体化),学生新生成的思想、品德、行为又作为新的客体现象被教师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育行为。在交互主体性思想视域里, 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交互活动, 在教育内容传授的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内容传授的主体,教育内容的传授过程也是教师的主体客体化过程,与此同时,学生是教育内容的传授对象,是接受教育内容的主体,参与、接受、吸收、内化教育内容的过程是充满主体能动性的客体主体化过程。

附简图: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互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积极发挥共同主体性的交往互动的教育实践关系,它是交互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里的具体和深化。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交往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活动过程中各自展示交往互动式主体性,克服传统的单子占有式个人主体性,追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交互主体性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交互主体性模式的构建,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体理论及交往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探索,将主体间性哲学思想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对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的改变有着重要的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效性的增强有着重要意义。

四、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促使思政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化

交互主体性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一种人性丰富的主体的培养,它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使得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比传统的教育价值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在这种学生仅具有对客观的外部世界进行主动接收而缺乏对自己的内部世界进行内化、反思和超越的主动性能力和品质的传统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占有式的学习,这种缺乏自我人格内化的单向度的主体性导致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常常无视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难以养成自我反思与自我超越的品质。而交互性主体思想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这种“单向维度”的危机,使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并通过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来使其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4]。

2促进教育内容的丰富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对书本知识的死板重复和再现,而是要培养主体精神丰富的人,通过对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作用加强对他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们在与老师与同学交流中学习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关爱的社会情感,对自我品质的反思与批判精神,而交互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正好能将此完美地变成现实,通过教育主体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促进教育双方思想感悟的共同提高。因此,交互主体性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促使教育内容的人性化、生活化、丰富化。

3促使教育方法的人性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往往着眼于把学生塑造成标准化、无差别、言听即从式的“社会公奴”,以填鸭式的方式对学生予以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学生往往被当做装载思想或书本知识的工具,以在学生身上增加某些社会或教师认为重要的“特性”,并且企图用外力来使学生接受。然而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地使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德,反倒使主体性教育成了反主体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丰富只有在和谐的人际交互关系中才能够得到陶冶与提升,因此,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实现以及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的培养并不能单靠外部塑造,而需要两者之间主体性的交互影响、共同生成。交互主体性思想则是在以“尊重教师与学生双方平等人格基础上的教学互动,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课堂合作、知识对话等具有人性化的方式来实现“教”和“学”,以培养出人格健全、思想品德高尚的社会性主体”[5]。

4提升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非指学生们在思政课的考试中获得了多高的分数,而是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质的提升、道德素养的提高。思政教育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地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外化为他们的主体行为时,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评价标准的主要特征。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其学科本身存在的规律,要达到这样的实效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作为共同发挥主体性的双方,必须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将书本上、文字中的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及教师的内在理想和教育精神,只有在不断积极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使其能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更好陶冶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操、启迪智慧、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新人。交互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既承认教师的主体性,又同时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并倡导双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理解和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实现其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3.

[2]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3]吴岳军.浅论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4]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5]马万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9,(7).(责任编辑:侯秀梅)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