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5-12-02李春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悟小学数学教学

李春波

【摘 要】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下,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使数学教学达到“数学中有生活在,生活中有数学”的境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

一、用语言的“谐音”易化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数学中的“谐音”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谐音”运用,使课堂更具有情趣和感召力,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难解的知识简单化。例如:在教学一年级“5个8是多少?”一课时,我将“个”谐音为“过”,让学生先用“过”组词,学生组了很多,再播放了一段“9.4”洪灾实况,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画面上年轻人都最后上船,让年老体弱的人先过河?学生回答了问题,并说明理由,5(年轻人)个(过)8(年老体弱的人)是多少?怎么列式呢?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了列式。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最大可能地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可化繁为简。

二、在游戏中集中注意,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是生活的再现,是思维的发散,数学课上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的有趣游戏中,可以易化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始终伴随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在愉快的状态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比……多(少)多少?”一节时,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见“多”用加法,见“少”用减法。让学生用扑克玩比多少的游戏,从自已的角度提问“比多少”。学生在比多少的互动游戏中体会出了“……比……多(少)多少?”问题的实质。

教师要时刻洞悉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一个小小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划算的计算,拓展数学

据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强。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中蕴涵着思维,思维中蕴涵着智慧,课堂上有效发挥这一优势,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生活实验能力。例如:在教学“6个大人带着4个孩子去公园玩,(成人7元/人,儿童5元/人,10人以上6元/人)买票要多少钱?”一题时,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你去过哪些公园?有些什么稀奇、新鲜的事和物?学生的情绪高涨。再让他们列式,然后提出怎样划算?的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学会精打细算。数学学习是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让学生回忆自已的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

四、融洽师生的关系中,感悟数学

数学讲求数感,课堂上教师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得融洽师生关系,表现出温和,宽厚,平等,大度。和孩子同做一件事,感情就容易沟通,关系也就更加融洽,能消除学生的唯师心理,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自主的状态,能顺利地共建知识体系,在和谐、轻松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我们五年级有学生199人,比一年级(5)班人数的4倍少1人,求一年级(5)班多少人?”时,我坐到学生的座位上,让学生在计算时把老师也当作同学,课堂气氛一下热烈起来,平等交流中学生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切入点,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答案。

五、巧用“难”题,激发数学思维

维果斯基通过对儿童解决问题的研究表明:学生最乐于挑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儿童不是“贫穷”的,需要不断灌溉,不断的挑战,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相反,他们是“富有”的。所以,教师应多组织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先让学生在本子上求“一堆苹果2个人,3个人,4个人来分都刚好分完,这堆苹果至少多少个?”由于刚学完最小公倍数,计算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兴趣十足,信心百倍。之后我增加:“都剩下1个”学生迷茫了,经过紧张的思索和学生的合作摆放,问题解决了。

六、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提问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过多提问,学生容易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只是在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所提问题过于简单,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就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所提问题太难,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所有这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适时、有效地提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实效性。

七、运用激励的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和幽默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作业全做对了,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行的,都有闪光点,并不比别人差,我也能学好数学。于是,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求知欲也就更旺了。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计算419+78这道题时,我问:“谁会计算这道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有学困生回答说:“个位9加8得17,十位1加7再加进位1得9,结果是497。”我立即给予肯定,说:“很好,你计算很准确。”对优等生答出一种简算方法,我说:“你的方法很简便,再想一想还有别的更妙的方法吗?”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对一时没有说对的同学,我会睁大眼睛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是这样吗?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会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信任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

猜你喜欢

感悟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