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5-12-02申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舞蹈教学高校体育

申锐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进行走访调查。主要结论:在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育舞蹈范围方面存有不足之处。对策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场地器材、整合体育舞蹈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完善考核体系与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冀图能为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体育;调查分析;对策

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自开展以来,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晚,在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门课程在高校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革与完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训练经验回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点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专家访谈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表,然后随机抽取了湖南省的5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150名。共发放了调查问卷表150份,有效回收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后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网络、图书馆参阅了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归纳与分析,发现制约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原因如下:

1.1师资缺位

由于体育舞蹈是个“舶来品”,在我国起步较晚,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有51.7%的体育教师是“半路出家”,由于自己喜欢体育舞蹈从而转项到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技术水平浅薄,从专项的深度和广度上讲,都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其主要原因是专业院校培养的体育舞蹈专项的人才比较少,其次,近年才有专业的体育研究生到校任教,但在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1.2场地设施不达标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在体操馆、健美操室等室内进行,这是体育舞蹈教学设施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调查中发现,目前75%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设备较为简陋,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练习场地,甚至有时在体育馆篮球场地学练等,且音响设备及墙镜等都比较落后,很难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为此,教学场地与设备急需改善。

1.3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走访调查发现,笔者抽样走访的三所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教材,原因是目前的体育舞蹈教材多是为体育舞蹈专业所编定的教材,教材普遍内容繁杂、动作难度大。例如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街舞、维也纳华尔兹舞等,不论是学习哪一种舞,在不充裕的教学时里要想学好都困难,何况是多个舞种,普通高校选项课的大学生,由于协调性、音乐节奏感、舞蹈基础等原因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达不到那个程度。总体来说,且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统一教材,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授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不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

1.4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与学的纽带,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显示,有48.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只有根据其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基础与教学的进度,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展开。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多数体育舞蹈课教师教学经验尚且不足,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式化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的形成。

1.5考评方案不科学

本次调查统计发现,有35.6%的大学生对考评方案持不满意态度。据大学生反映,教学时完成后,体育舞蹈教师就会对大学生进行考核。一般情况下,体育舞蹈教学成绩大部分以学生最终某套舞蹈考核得分和平时出勤得分记入总分,对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学习中的表现及课后的锻炼情况等不予重视,此举不利于促进大学生课后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对体育舞蹈运动技能的评价,忽略了对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从前面发展观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6体育舞蹈氛围缺失

体育氛围是由体育文化、运动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培养等构成的,对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体育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还停留在普通交际舞的层面上,缺乏对体育舞蹈实质意义上的认识,而各高校针对这一现象大都没有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推广措施,而是以常规开展课堂教学为主,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愿意巩固课堂所学的就自发组织学练,不愿意的也没有相应的要求与引导措施,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舞蹈意识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高校应该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组织开展相关的课余舞蹈活动。例如举办观摩表演、校园体育舞蹈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去了解体育舞蹈、喜爱体育舞蹈的一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方案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我市高校舞蹈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舞蹈师资队伍是目前高校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基础环节来抓,强化舞蹈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各级舞蹈协会应经常举办针对高校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实施分级培养,逐步提高,系统传授舞蹈教学、训练以及竞赛规则与裁判的有关知识,着重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竞赛与裁判的工作能力,使体育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达到充实其知识、增强其认识、发展其能力的目的。加大舞蹈教师的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快捷方式。再次,加强与体育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人才管理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校外长期或短期兼职教师或教练员,以缓解舞蹈师资的燃眉之急。同时,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舞蹈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促进高校舞蹈运动的高效开展和大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

2.2改善场地器材,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场地、器材是教学、训练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近年来,由于受高校扩招、校内发展规划的不协调及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场地器材建设始终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像场地占地多、投资大、器材耗费高的舞蹈项目,场地器材建设更是发展缓慢。为此,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切实搞好舞蹈场地、器材建设的规划,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企业赞助或全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舞蹈教学和训练环境。同时应当在合理组织和管理体育舞蹈课外活动场地资源,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场地利用率。各高校要加强体育舞蹈场地管理,在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早、中、晚、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对师生开放,开放形式要灵活多样,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采用灵活的收费政策,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采用月票、季票等灵活的优惠价格政策,使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中来。

2.3整合体育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应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二要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现实与未来的体育需要,为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服务。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短,专门研究初学者体育舞蹈教材少,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方面还应当加强统一的调研,整合教学内容。目前针对高校相对统一的教学特点,建议体育舞蹈界、体育教育界的专家泰斗要集众智慧,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指导性教材,有效地促进和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材建设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配置多媒体光盘等教学媒介,让大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利用课本教材学习体育舞蹈、认识体育舞蹈、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的各项活动之中,养成体育舞蹈锻炼习惯。

2.4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变式教学

长期运用传统的“示范-学练”教学方法,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致。为此,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授类方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多采取演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启发大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学习窍门和发挥创新能力,并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参考书目,以扩宽知识面。在能力类教法上体育舞蹈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大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理论课上,可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作重点讲授,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让大学生去查找资料,写出书面作业。总之,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应以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为目的,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5完善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大学生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评价是用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依据反馈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效率。现代教学评价主张在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很好的发挥了评价的反馈功能。诊断性评价为教师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提供了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为师生提供了教学进程中的反馈信息,更好的调控教学和改进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客观的结论。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为更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保障。此外,在教学评价的主体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大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也能给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2.6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多组织大学生多参加课外舞蹈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为了体育舞蹈氛围的营造,不能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始。例如校方为了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舞蹈艺术活动和舞蹈晚会,以努力实现课内外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舞蹈教学即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偏离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如各校、院、系可以成立舞蹈运动队、体育舞蹈协会、舞蹈艺术沙龙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文艺活动,不仅能为大学生创造参加舞蹈艺术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并且充分享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愉快感。因此,营造浓郁的校园舞蹈文化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舞蹈的活动,是进一步深化体育舞蹈教学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应章.建设新农村体育的保障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6

[2]刘晶.广东省体育舞蹈市场现状与开发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3

[3]王波.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9

[4]郑东霞.湖南高校体育舞蹈专修课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1

[5]蒋晓明.湖南省体育院系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6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舞蹈教学高校体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