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小学数学常态课

2015-12-02罗毓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常态课感悟小学数学

罗毓

【摘 要】以知授人,以德服人,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艺术,这是新时期赋予小学教师的责任与要求。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执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利用等,都很好地显示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成绩,而作为教师更多上的是常态课,常态课是相对于非常态课而言,其特点有:“即时性”“自主性”“原生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态课;感悟

从2011年开始,重庆荣昌玉屏实验小学几年来坚持开展课堂评价听课活动,对老师们的常态课进行评价、反思。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整个教研活动中认真探讨研究,获益良多,现将数学组听课的一些感悟小结一下。平常我们听课,经常听到的是观摩课、研讨课、常态课等。各种课有各自不同的独特的价值。个人认为,观摩课是打造好了的课,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基本属于成果展示,或多或少是上给同行、评委甚至领导看的;研讨课是一种忐忑的尝试,是老师们教学中的一种反思的体现吧,我觉得它是上给专家和我们老师自己看的;而只有常态课,才是真正上给学生的。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生呗,学生学懂了学会了才能达到上课的目的,因而常态课教学质量的好坏我认为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一堂好的数学常态课有些什么特点呢

个人认为,好的数学常态课,一定是扎实的、充实的、平实的、真实的。

第一点:扎实。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我们平时的常态课,要紧扣教材,目的明确,学生在课堂上要学到新的知识,学习能力也应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就是说,我们上的每一节常态课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第二点:充实。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哪怕是练习课都要重点完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整个过程中,老师学生都要有事情做,尽力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的负担比较合理。也就是说,整节课是有效率的。

第三点:平实。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都要记得你是为学生上课。我特别欣赏比较朴实的课,就是在别的班能上、平时在自己班上也能上的课,这样的课体现出的老师的个人素质值得品味、绝不平常。

第四点:真实。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很大,而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遗憾,平时我听到的课有许多好的东西呈现,也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努力。还给学生时间,教师少讲多听,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习惯。课堂上,要适时、适当的给出新知,让学生猜、议、评,教师多听学生的想法,在关键处、疑惑处再加以点拨,不能全盘脱出,再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及公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或喜欢的游戏中,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使学生在自觉的参与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发现、理解、总结与应用。讲评作业时,鼓励学生拿到作业本后,经过自己思考,主动讲出自己怎么错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再给予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合作者。

二、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加契合的教学方式

有的学校开展教师听课活动时会给每位上课的老师打分,每个学科都拟定了一大篇的标准,但我个人觉得那不是给上课老师打分的死框框。本来教学就一直提倡教无定法、灵活多样,死的标准会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我认为就是好课。而且老师们都应该去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加契合的教学方式。我校青年教师陈瑶上的《认识钟表》和年长的张文德老师上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各具特色。陈瑶老师上的是低年级的课,她的语言亲切活泼,感染力强,时刻注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知识轻松过手而且成效明显。张文德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课,他的语言轻松幽默,看似慢条斯理的,实际上上课的节奏掌握的非常好,该慢时娓娓道来,该快时绝不啰嗦,学生上课非常轻松,非常放松,一节课时间一晃而过。这两节课就教学风格来看迥然不同,有特色,课堂教学效果都不错,教师的教学个性非常明显。

三、备课时增加一项内容-备课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学教学,应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课堂中解题的思路,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多媒体的使用能明显帮到我们,值得我们多用心去做去钻研。而老师们一般都有许多课件的储备,无论是教参还是网络上搜索的课件,我们都不能拿来就用而不作调整和修改,由此建议老师备课时再增加一项内容:备课件。纯熟、恰当和自然地使用好现成的课件,展示出老师上课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和关键的细微的过程。我想,如果不是非常认真地备课、备课件的话,是无法完美将课件和课堂融合的。

四、感悟别的老师常态课中的特色和亮点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看不到美景。其实不然,平时听的常态课,大多数都是自己熟悉和上过的内容,但不同的老师来上,犹如在熟悉的地方发现了美景,令人欣喜。非常欣赏黄祥坤老师的课堂引入,她上的《乘法分配律》是这样引入的:上课的音乐响过了,她没有按惯例请学生坐下,而是叫几个组的同学站着,然后问:“这3个组每组几人?”“8人。”“另外2个组每组几人?”“也8人。”“3个8加2个8一共几人?”顺利轻松让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多次听唐代惠老师的课,她上课时语言特别干净精炼,逻辑条理非常清晰,几乎没有多余的废话,看似无意,实则对重点问题,抓住了要害,一点即透。市级骨干教师郭鸿飞老师对整个教材相当熟悉,经验老道,眼光犀利,课堂中选的练习题非常精准的显露出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容易忽略的难点。还非常欣赏杨秀英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她说:“我就知道学生在这个地方要这么错。”她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认知,随和亲切,抓住难点重点突破,值得借鉴和学习。

五、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的课不是上给领导专家和同行看的,归根结底来说是上给学生听的。江苏的著名小学数学老师徐斌说:“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所以我们平时的课堂也要做到精心准备,每一节常态课都尽最大努力,做到: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而自己做个引领者。同时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具备精心组织课堂的能力,同时注意课堂中面对全体学生,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我们在自己的小学数学常态课中,做到徐斌老师说的那样:“心里始终装着学生,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成为孩子喜爱的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常态课感悟小学数学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