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孩子

2015-12-02徐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好习惯养成孩子

徐丹

【摘 要】好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关键词】好习惯;养成;教育;孩子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什么是教育?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一句话阐释了教育的真谛,这一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养成教育。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年少时候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一定形如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如何播种?教师的你,父母的你,是否懂得?

怎样的习惯才算好?叶老给出了一个好习惯的标准。“能使个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最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具体好习惯有哪些方面呢?叶老在1958年9月9日回复江亦多同学的信中说:“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实中许多学校的教育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孩子入学之前已经被家长或多或少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从来就没有意识到他的那些不好的“习惯”。当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开始变得困难重重,甚至是“步履维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就在于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养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习惯大多是在童年养成的,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或者没有“知耻而后礼”的经历,一个人的不良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当周边的人大都“认同”这种“习惯”,或者对这种“习惯”习以为常的时候,这个“习惯”改变起来就异常困难。

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改变的。

曾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例:那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使用3年了,校园的墙壁上根本看不到球印和脚印,依然如新。每间教室的门前都放有一块麻袋或硬纸片,孩子们进教室前都会在麻袋上使劲跺几脚,把尘土留下。我当时很是惊讶,一所农村学校,为何要这样做?问校长,说是乡里一位副书记让孩子们这么做的。再问那位副书记,他说是“受了耻辱后才这样要求的”!乡里的书记继续说,为了建学校,他到省上某厅领导家申请项目,没有脱鞋就进了人家的家,在木地板上留下了一串脚印。领导虽然不悦,但没有说什么。但是,领导的夫人就不客气了,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他当时无地自容,“进家门还要脱鞋?没有人告诉过我,我真的不知道呀。”回乡后,这位副书记发誓:“要让乡里的孩子知道这个简单的规矩!”于是,他要求在每间教室的门前放一块垫子,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孩子们进教室前,在跺掉尘土的同时,也“跺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爱校如家,校园如同新的一样。一年之后,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习惯,但同时,他们也不习惯自己家里的一些“习惯”了。再后来,家家门前都有了一块垫子。从此,这个乡的卫生习惯大为改观。从爱校如家到爱家如校,学校改变了孩子,孩子改变了家庭。

好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可能很多,但好习惯养成的机会错过就来不及了。而且一旦错过,将来是要付高额“利息”的。让好习惯成为自然,教给孩子这些习惯,就等于带给孩子一些财富。

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和牢固,墨子也有著名的束丝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意思是: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它接触黑色染料就成黑色,接触黄色染料它就成黄色,所以染丝要慎重,不可用错染料。所以,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慎之又慎,我们应该牢记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觉养成好的习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让我们的孩子都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养成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而促使自己健康的成长吧!也愿他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教育文集/语文/教育学/1/2001

猜你喜欢

好习惯养成孩子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