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学实验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刍议

2015-12-02杨庆波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基础医学解剖学

杨庆波

【摘 要】在医学领域,解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是架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为重要,因此,实验教学在解剖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笔者在解剖学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本文就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谈谈如何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主体意识;培养

解剖学是学习其它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剖学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为了教学方便,理论课占据的比重偏大,而实验课程较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积累临床经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的实践和研究都是极其不利的。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加实验课程,并且在实验课程中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基础医学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础医学解剖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以人体解剖学为例:

作为医学研究人员,我们都知道,人体解剖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样、复杂,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使得本就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显得更加枯燥,并且,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了解得再透彻,如果没有临床经验,也难以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如何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终究是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才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游刃有余,并不断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呢?

1.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在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于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到主动学习主体的转变。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思想、没有兴趣、没有目标,往往都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探索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医学教学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目标。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实验课程,这种单一、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新技能,新思路和新手段。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对一些陈旧的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开展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主观能动性。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也应当有所创新和改变。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当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对结果的验证,而不是探索。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个实验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的实验过程,往往是验证结果的过程,而不是推断结果的过程。诚然,实验教学,本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就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实验。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某个病例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该病例的发生部位与结构,并联系到临床医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病例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结论的方式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4.完善考评方式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因此,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施以些许压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而完善的实验教学考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中,应当采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例如: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是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则是提升。教师在考核中,应当为学生的不同能力设置不同的分值。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兰阳军,黄建军,郭光金,等.高等医学教育增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37-38

[2]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5:26-31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吴仲敏.“五环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3):58-61 .

[5]罗滨.创建解剖实验课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的模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155-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基础医学解剖学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