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措施

2015-11-29杨荣荣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00

关键词:心脏外科监护发生率

杨荣荣(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Ⅱ,河南 南阳 473000)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措施

杨荣荣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Ⅱ,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监护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心脏外科手术;循环系统;监护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病的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心脏外科手术一般是在低温、全麻及体外循环的状态下进行,即心脏直视手术[1]。心脏直视手术中患者因受到低温、全麻、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容易出现心肌收缩受损、外周血管张力改变、血液循环不足等,给循环系统造成影响[2]。因此,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监护措施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为此,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4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0.9±6.2)岁;体重45~83 kg,平均体重(69.3±6.2)kg。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48.2±5.7)岁;体重41~88 kg,平均体重(68.1±4.9)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以温水将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擦拭干净,保证切口及动静脉插管部位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敷料受污、渗血过多等应及时进行更换。②常规进行吸氧,氧流量为2~4 L/min,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疼痛剧烈等,应立刻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③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及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对24 h总量做好记录。

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具体措施如下:①动脉血压监测:可分为有创直接监测法及无创间接监测法,前者经皮穿刺动脉插管,然后与压力感受器及监测仪相连,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监测,后者通过袖带式血压计进行间接测量。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异常,应立刻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②心电图监测:注意选P波清晰的导联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心电图波形,应立刻报告医生。③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心力衰竭、多种原因导致休克需要抢救、大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②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按得分分为[3]:十分满意:>85分;比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心脏病为临床常见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指出[4],心脏外科手术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心脏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病情发展较快,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5-8]。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血压、心电图等监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心脏外科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测,可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从而更好预防并控制并发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表明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综上所述,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陈玲娣,梅 玲,吴 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7-9.

[2] 易丽艳,韦旭波.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11):826-828.

[3] 吴 艳.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路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229-231.

[4] 范 丽,惠海艳,陈 琳,等.连续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2014,8(18):280.

[5] Pearson S D, HIeefield S F, Soukop J R, et al. CriticalPathways Intervention to Reduce Length of Hospital Stavf [J]. Am J Med,2011,110(10):224-225.

[6] 冯书梅,马玲波,张 林,等.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47-48.

[7] 孟海英,张淑梅,王 静,等.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不同途径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91-92.

[8] 刘玉惠,邓佩琳,张 林,等.婴儿心内畸形矫治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1):53-5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6

B

ISSN.2095-6681.2015.15.173.02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监护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参附注射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