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2015-11-25李娜时慧敏陈志强李秀芬张海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考核康复职业

李娜,时慧敏,陈志强,李秀芬,张海林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00)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李娜,时慧敏,陈志强,李秀芬,张海林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生产结构的变革,针对社会发展对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和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下降的尖锐矛盾,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考核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专业的特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具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生产结构的变革,推动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层级提高[1],但这与当下高职高专院校生源数量的减少和生源素质降低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才,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事实上,高职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高校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等功能,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我校结合多年改革经验,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依托,探索出以职业为导向的特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 按学科单元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应考核标准,精心设计考核内容

近年来高职高专改革引进了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已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增加,但课程考核却没能得到更多的重视,改革力度不够。考试改革只对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调整,并没有从实质上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我们分析了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专业教学标准,精心设计了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

1.1 建立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指向

目前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体系大致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类型的课程组成。每个类型的课程由几个单门核心课程作为支撑。我们的考核评价改革以这些核心单门课程作为单元,结合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考核内容,根据康复治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课程制订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专业基础课旨在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知识服务,而专业课则涉及专业知识,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专业课中,评价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仅仅要看其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还要看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专业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职业素养是否养成[2]等。公共课考核按五级制(优、良、中等、一般、差)进行评价,其中对学时较少的微生物学和实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按两级制(合格与不合格)进行评价。

1.2 过程考核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督

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认为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过程,只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整个考核改革中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注重教育的过程,改变传统一考定性的考试方式,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将考核常态化,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贯穿于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这样不仅可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而且能避免考试违纪现象的发生。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评价,比如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如课堂提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参加养老院献爱心活动、下乡实践等活动)等加以量化,使能力训练和考核评定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1.3 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细化考核给分细则

高职医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实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改变以往以学校作为考评主体的局面,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明确每门专业课程的实践考核内容、考试时间以及细化考核给分细则。

2 优化整合基础医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各门医学基础课参照临床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也仅局限在增加或减少课程门数及学时数等方面。学科之间存在重复,且学科间相关知识点分散,学生感到学得多,难以记忆和掌握。我校针对康复治疗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医学基础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学科界限,在康复治疗专业实施医学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整合前后课程设置对比见表1。

表1 康复治疗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前后课程设置对比

形态学实验由大体到微观,以器官系统为知识单元,系统讲解。机能学实验将几门课程重组优化,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几门课程的交叉重复,还节省了实验动物、药品、试剂经费[3]。把复杂的多门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减少课程资源的浪费和与专业不相关的内容,既节省了学时,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系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增大专业课程中实践能力考核力度,与临床对接

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就必须得到加强[4]。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实训室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实训中心,使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成为河南省规模化、专业化的康复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化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展调研,采用观察、跟踪记录等方式,获得岗位工作环境、工作组织、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辅助工具、工作验收标准等信息,从中解构出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背景、操作技术、行为规范以及能力要求,据此建立准医疗环境的实训中心,增强环境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5],逐步实现与临床的对接。在考核环节增大实践考核力度,形成我校专业课特有的“5+4+1”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高涨,学习成绩比往年提高明显,改变了往年大面积挂课现象。

4 建立相应考核评价的反馈机制

很多职业院校的考核结果反馈流于形式,往往是学期末短时间内草草书写试卷分析、教学质量分析和学期总结存档就可以。分析和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方式,能发挥考核的调整功能,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我校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由学校督导和教学研究室、校级督导、系部三级督导全面展开工作,调查并听取学生、教师和企业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及时反馈,实施相应的措施,然后进行再评价。这样形成评价—反馈—调整—再评价的评价模式,课程系统逐渐优化,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也确保了课程考核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5 建立综合素质多元化考评制度

以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我校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主要包括:(1)免考方式:参加全省或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可免考相关的专业课,根据其取得的成绩和名次打分,来实现以职业技能竞赛和素质竞赛为平台的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2)替代方式:专业实践活动替代实训操作考核。鼓励学生成立专业社团并开展活动,如开放康复治疗实训中心不同板块区,鼓励取得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进行理疗、推拿、牵引、拔火罐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保健服务。(3)双证免修方式:毕业前获得职业证书者可以免修相应的选修课,以此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如刮痧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6 结语

通过对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认识到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在不断探索中改进和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高职学生3年学习的全过程,要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素质、实际操作水平,就需要学校、社会、企业在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全面参与,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参考文献:

[1]季桂起,宋伯宁.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2]高跃.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92.

[3]刘洁,刘芬,张大威,等.机能实验中心建设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19-420.

[4]张兄武,许庆豫.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93-97.

[5]戴裕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8.

G423.07

A

1671-1246(2015)18-0045-02

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教学做考”一体化理念下民办高职高专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W jlxl13091)

猜你喜欢

考核康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