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体会

2015-11-21龚兵张小荣高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敦煌市麻黄汤射干

龚兵,张小荣,高蓉

(1.敦煌市人民医院,甘肃敦煌736200;2.敦煌市中医医院,甘肃敦煌736200;3.敦煌市妇幼保健站,甘肃敦煌736200)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体会

龚兵1,张小荣2,高蓉3

(1.敦煌市人民医院,甘肃敦煌736200;2.敦煌市中医医院,甘肃敦煌736200;3.敦煌市妇幼保健站,甘肃敦煌736200)

目的评价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哮喘病专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服药3剂后表征明显缓解143例,占95.3%;减轻7例,占4.7%;有效率100.0%。咳嗽明显缓解87例,占58.0%;减轻25例,占16.7%;无缓解38例,占25.3%;有效率74.7%。喘息或憋气缓解107例,占71.3%;减轻12例,占8.0%;无效31例,占20.7%;有效率79.3%。治疗总有效率84.7%。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其解表定喘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痉咳效果较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射干麻黄汤;中医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属“肺胀”范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十分常见,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患者健康危害极大。西医常靠静脉输液缓解症状,患者较痛苦,经济负担重。射干麻黄汤源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笔者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50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50例,均为哮喘病专科门诊患者,年龄40~79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30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15天。

1.2 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1]:慢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或胸部憋闷、喘不过气、上楼梯及其他日常活动都有反应,痰多以及间断性咳嗽,常伴有喘息;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疼、周身酸困不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常见感冒症状外,还伴有比较剧烈的咳嗽,夜不能卧,气喘,喉间喘鸣音,痰多、色白或黄色浓痰。

2 治疗方法

2.1 基本方

射干10 g,麻黄10 g,生姜10 g,细辛6 g,制半夏10 g,紫菀10 g,冬花10 g,五味子10 g,炙甘草10 g,大枣7枚。

加减:风寒加羌活、荆芥,风热加连翘、蒲公英、板蓝根、贯众,鼻塞加辛夷、苍耳子,咽喉肿疼或不利加桔梗、陈皮、玄参、厚朴,肺热加桑白皮、知母、黄芩,口苦口干、喜饮加生石膏,痰多便干加炒杏仁、全瓜蒌、苏子,喘甚加地龙、川芎,食少体虚加党参或人参须。

发热严重者或伴中、重度心衰者给予相应西医输液治疗。

2.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均在服药3剂后复诊时确认:显效:症状大部分减轻;有效: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结果

表征明显缓解143例,占95.3%;减轻7例,占4.7%;有效率100.0%。咳嗽明显缓解87例,占58.0%;减轻25例,占16.7%;未缓解38例,占25.3%;有效率74.7%。喘息或憋气缓解107例,占71.3%;减轻12例,占8.0%;未缓解31例,占20.7%;有效率79.3%。治疗总有效率84.7%。

表1 1 5 0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n(%)]

4 体会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咳而上气,是咳嗽与气逆而喘,此喘鸣声像水鸡鸣叫的声音,是痰阻气道,痰气相击造成的。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的功效,可以治疗痰饮郁结、气逆喘咳,宣肺祛痰降气,主要针对寒痰、寒饮、咽喉不利而表征较轻者。笔者以本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即素有痰疾,新感表征而引起的咳喘诸疾,疗效颇佳,典型病案如下。

患者,女,70岁,2012年2月2日初诊。慢性支气管炎史二十余年,咳嗽、气喘加重5天。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恶寒,周身酸困不适,头痛,咽疼,频繁咳嗽,咳白色粘痰、量多,气短、稍劳尤甚,夜间不能平卧,口干欲饮,食少、食后腹胀,乏力,精神差,二便调;双肺布满痰喘鸣,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紧。门诊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肺胀(风寒袭表、痰热内壅)。治则:解表散寒、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处方:射干10 g,麻黄10 g,制半夏10 g,桑白皮15 g,黄芩12 g,生石膏45 g,地龙8 g,川芎12 g,荆芥6 g,羌活12 g,桔梗10 g,陈皮10 g,生姜10 g,细辛6 g,紫菀10 g,冬花10 g,五味子10 g,炙甘草10 g,大枣7枚,3剂,水煎服,每剂煎3次,共取汁500m l,分3次内服。2012年2月6日复诊,自述服药后恶寒、周身酸困不适、头痛、咽疼均减轻,咳嗽略减,气喘明显减轻,咯痰减少,饮食增多,精神明显好转;舌苔白腻,脉弦滑。前方减黄芩、生石膏、荆芥、羌活,加苏子、肉桂,继服3剂后复诊,除晨起阵发性咳嗽外诸症悉数缓解,给予橘红丸善后。

方中麻黄辛温,轻扬上达,善开宣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有“治感第一要药”之称。麻黄乃肺经专药,为宣肺平喘之要药。细辛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外可温散风寒,有解热镇痛之功,助麻黄发汗解表,配温经通脉之生姜,促汗而解风寒之邪。射干苦寒泄降,能清肺泄热,降痰平喘,解毒利咽,为咽喉肿痛之要药。紫菀苦温润肺益金,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冬花味苦主降,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能开郁润肺,化痰止咳,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饮非温不化,痰非气降不消。麻黄、细辛、半夏,降逆消痰,温肺化饮于内。五味子之酸,以补不足,令正气自敛。生姜和胃降逆,虚则补其母。大枣之甘,健脾安中,扶助正气,以补后天。全方共奏散寒解表,开痰平喘,温肺化饮,安中扶正之功。对150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表征、咳嗽、喘憋症状,具有较强的解表、利咽、平喘功效,但对痉咳作用较弱。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S].2013.

R563

B

1671-1246(2015)17-0141-02

猜你喜欢

敦煌市麻黄汤射干
大漠晨光
甘肃敦煌市新泉北钒多金属矿床概略经济评价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清咽良药说射干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射干中7个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浅析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媒介化发展策略——以敦煌市为例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0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