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科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2015-11-21禹娟红韩黎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岗位素质生物

禹娟红,韩黎明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科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禹娟红,韩黎明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定西市新入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知识薄弱、职业素质低、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为此,笔者从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

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教学教研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学专业性人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如人口、环境、食物、资源、健康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寄希望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突破,依靠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生命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也正是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对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言,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调查了定西市236名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的初中和小学在职教师,了解其职业服务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岗位服务能力现状

通过走访和问卷形式,调查了定西市236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的初中和小学在职教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专业知识薄弱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3部分。笔者根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相关要求,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的题目,结果显示,多数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这与一些调查研究结论一致[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薄弱。通过了解得知,所有教师在大学期间都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公共课,去上课也是为了考勤,并未认真听讲。多数人承认自己当了教师后,才意识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欠缺,尤其体现在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方面。(2)生物学科专业知识面较窄。作为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教材内容,还要了解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知识。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自己讲授的生物学科教材内容掌握较好,但生物学科发展历史、新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他前沿性知识非常欠缺,很少甚至从不关注这些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根本谈不上将知识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加之高校扩招,生源良莠不齐,对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1]。(3)计算机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普遍欠缺。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本次调查中,教师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题目得分很低,而这些题目均为一些办公常用软件和简单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和办公的教师仅占36%;56%的教师主要使用计算机玩游戏、聊天、看新闻或看电影,很少用于辅助教学。

1.2 教师职业素质低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才能有力推动素质教育[2]。通过走访发现,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职业素质低,主要表现为:(1)人文素质偏低。使用专科公共课大学语文试题对236名教师进行测试,平均得分仅为52分,60分以上者仅占10%。(2)组织教学能力有限。多数新入职教师在教材驾驭、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能力较弱。(3)教学基本功差。多数新入职教师不会写规范的教案、板书,甚至有学生反映老师不会写汉字或写的字特别难看;部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亦较差。(4)管理能力欠缺。管理能力体现在课堂管理上,也体现在班级管理上。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课堂秩序管理存在问题,作为班主任也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班级。

1.3 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2]。生物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性人才。《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要求生物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科学和教学研究,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无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5]。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匮乏,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尤其是生物实验教学,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忽视了激发学生生物科学兴趣、创造性等。调查发现,有47%的教师愿意尝试创新生物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法,很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查找资料予以解决。

1.4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生物实验、探索实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而目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使得教师不得不以理论教学为重,很少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构建,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基本生物实验课都很少开设,一些探究式实验和实践课就更难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条件限制和教师自身原因。

2 专科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针对学生岗位服务能力现状,从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专科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供教学参考。

2.1 职业岗位任务分析

岗位任务分析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服务于初中生物教学岗位、小学科学教学岗位,具体见表1。

表1 生物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岗位任务

2.2 人才培养规格

2.2.1 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学生和家长日益提高的教育要求等,专科生物教育专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不同时代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应通过不同教育模块实现不同培养目标。

(1)通识教育目标。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要通过通识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政治素质、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身体素质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计算机、外语应用等职业通用能力。

(2)教师岗位教育目标。通过教师岗位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中小学生物教学;树立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师德修养。

(3)专业教育目标。通过专业教育,构建学生专业理论体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对常见动植物能够鉴定和分类,并培养动植物标本制作能力;通过实习,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和素质。

2.2.2 生物教育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见表2)

表2 生物教育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3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出发,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见表3),形成五大课程平台(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课程)和两大课程系列(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组织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和管理能力等。

2.4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针对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教学较为薄弱的现状,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各课程实验实训主题、内容,在不同教学环节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并依据相应考核标准考核。包括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社会实践等(见表4)。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

表4 生物教育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2.5 考核

考核方式多样化,不再使用传统闭卷考试形式,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论文撰写等多种方式。

表3 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

3 小结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定西市新入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知识薄弱、职业素质低、创新精神和意识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为此,从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1]张振铭.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生应用能力构成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1):21-22.

[2]胡玺丹.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曲云飞,盛彦敏.农村生物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6):169-171.

[4]陈晓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5]周宏治,姚光玲,石建.四川省中学生物教师和生物教学现状及开展继续教育的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6(7):58-61.

G420

A

1671-1246(2015)17-0013-0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1127B-03)

猜你喜欢

岗位素质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