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2015-11-21张彦芳孙建勋刘笑梦王冬晓王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实验班内科技能

张彦芳,孙建勋,刘笑梦,王冬晓,王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张彦芳,孙建勋,刘笑梦,王冬晓,王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以我院2011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实验后两班理论、技能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操作方面的成绩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在操作方面优于实验班。结论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等方式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内科护理学;核心职业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2003年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职业能力为: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整体护理能力、病情判断和用药观察能力、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1]。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国际疾病分类中十大类60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2],内科疾病老年患者多、慢性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离不开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知识,对患者的评估和诊断要应用健康评估知识、技能与方法,指导患者用药要用到药物相关知识,慢性病管理需要社区护理知识,服务老年人还需懂得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用药特点及社会状况等。因此,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护理任务、解决护理问题、健康教育与人际沟通等能力,而这对于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内科护理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1 研究对象

在我院2011级大专护理1-14班,随机抽取3个班(124人)为实验班,3个班(111人)为对照班。两班均采用李秋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材(第2版),教学内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风湿及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依照河南省护理专业(专科)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时数为126学时。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实验授课模式,理论课采用讲授法,实验课采用示教练习法。实验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重点病剖析、简单病自学、理论压缩、实践增强、综合实训强化,以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将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采用先单项后综合、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应用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培养方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实验班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2.1.1 理论教学方法(1)巧妙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较多,内科患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只要留意、认真观察,均能找到真实素材,课堂上通过视频、电影场景、语言及学生的亲身感受等途径引出课题,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2)加强知识和方法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内科护理学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十二大类60多个疾病的内容,其理论性强,深奥难懂,缺乏直观性。但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有规律可循,每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有普遍的方法,教师加强引导和总结,可使学生在掌握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某个疾病的特殊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详细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供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评估方法开展有针对性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应用已有知识完成护理任务。在掌握基本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后,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网站、图书),提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3)总结梳理知识线条,培养分析应用能力。基础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常常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临床患者是一个整体,如何引导学生将点串成线,将线围成面,将面组成体,是临床课教师的责任。在了解疾病病因和诱因后,引导学生制定防治措施;在熟悉疾病表现后,要求学生明确护理诊断及依据;掌握疾病治疗要点后,结合药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该病常用药的用法、疗效判断和副作用观察;在熟悉某疾病常用的检查项目后,要求学生结合标本采集技术,做好各项检查的标本采集和检查前准备工作。在学习各常见病、多发病后,教师引领学生理清3条主线:①疾病知识主线,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检查项目—治疗措施。②临床思维主线,护理评估(问病因、诱因、病史、主要症状及病情变化、入院前的诊疗情况)—护理诊断(主要不适及其原因)。③知识应用主线,消除病因、诱因—减轻不适症状—采集标本、协助诊断、监测病情—预防保健。我们常常采用小结、结构图、线条图、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线条,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2.1.2 实践教学方法(1)强化专科技能训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制定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保证实训岗位:增加实训教师,保证一位实训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30人;学生合理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标准化病人、模型、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室等资源示教,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练习。实验课结束时,随机抽取学生测评练习效果,根据测试达标情况进行反馈矫正。在单项训练中不仅要求操作熟练,还强调操作前的核对、解释,操作后结果的告知和注意事项的交代,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实验班增加实训学时,鼓励学生通过录制视频、观看视频完善自己的操作。

(2)增加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岗位适应能力。实验班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增加综合实训30学时。由临床护理专家和专业教师围绕医院典型病例,结合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设置入院接诊、入院介绍、入院评估、采集标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抢救配合、出院指导、慢性病管理等情景,提出护理任务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完成任务,不仅强化了单项技能,还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评估能力、诊疗技术配合能力、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教育等核心职业技能。

(3)强化课外见习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素养。除学校安排的课间见习外,实验班根据教学进度,在完成每一系统的理论学习后,教师布置任务,提出见习内容,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医院、家庭,调查人群对护理的需求,感受百姓疾苦,以便对医院环境、护士工作内容、患者、疾病有初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亲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见习和社会实践后书写报告,汇报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感想。教师通过阅读见习报告和实践报告,肯定学生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教学安排

对照班严格按照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按照我院一贯的管理方式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理论考试,实验课成绩由学生从训练项目中抽取一项,现场操作,教师现场打分。实验班采用压缩理论、强化实践、增加综合实训的模式,除了与对照班一致的理论、实验考核外,理论教学中增加两次阶段性考试作为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我矫正反馈的机会,由学生将自己每一项最理想的操作录成视频并转交教师评阅。在最后现场抽考时,除了教师评价外,学生本人、同学和标准化病人均参与评价,评价成绩供教师参考。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安排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安排

3 结果

3.1 理论成绩评价

期中、期末均采用教考分离方法,在内科护理学试卷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两班统一命题,集中阅卷,统一评分标准。考试题型中名词解释、填空和简答题(识记类)考查学生对专科知识的识记,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共100分;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应用类)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共100分。两班识记类、应用类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实验班对照班t值P值识记类试题成绩69.44±10.87 70.59±8.24 0.90 0.37应用类试题成绩71.61±11.09 68.33±11.69 2.19 0.03

3.2 技能成绩评价

两班期末均采用抽签方式,从内科护理专科护理操作13个项目中抽取一题,在标准化病人身上操作,教师当场从基本素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操作水平、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两班技能考核成绩见表3。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考试项目实验班对照班t值P值基本素质(5分)4.00±0.00 4.49±0.50 0.16 0.87沟通解释(5分)3.50±0.71 2.85±0.66 10.92 0.00评估判断(5分)3.50±0.71 2.74±0.71 11.18 0.00操作水平(70分)61.00±7.07 64.20±3.20 7.10 0.00结果判断(5分)4.00±0.00 2.65±0.72 10.84 0.00健康指导(10分)7.00±1.41 5.01±0.91 10.70 0.00技能总分(100分)83.00±9.90 81.92±5.19 1.26 0.21

4 结论

统计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识记类试题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0.90,P=0.37),而应用类试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t=2.19,P=0.03)。实验班与对照班技能考核总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1.26,P=0.21),但在各项素质、能力评价中,除基本素质(t=0.16,P=0.87)无明显差异外,两班在沟通解释(t=10.92,P=0.00)、评估判断(t=11.18,P=0.00)、操作水平(t=7.10,P=0.00)、结果判断(t=10.84,P=0.00)、健康指导(t=10.70,P=0.00)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在操作方面优于实验班。

5 讨论

5.1 高职生基础下降与人才标准增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考生人数的下降和本科院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愈发紧张,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人们对护士的要求日益增高,行业对护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种认知基础与目标要求相矛盾的情况下,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护理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以基础为临床服务、疾病知识为护理措施服务,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5.2 护理专业特点与现行制度影响了工学结合

护理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面对的是人,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需求;而人不同于机器,其各项指标会随着环境不断变化。为保证人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模拟病房和模拟人上进行训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纠纷的增多,临床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医院对医学生培养职责不明确,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岗位有限,因此,护理职业教育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较为困难。而加强综合实训,培养岗位适应能力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必由之路。

5.3 深化教学改革是走出高职护生培养困境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职护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但高职护理专业所开科目在30门左右,与本科护理专业课程相差无几。本科学制为4年,高职学制为3年,这种高要求、低基础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才的缺口更大。高职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护理人才支撑的重任,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紧密结合护理教育实际,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以培养合格人才。

[1]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Z].2003-12-03.

[2]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G420

A

1671-1246(2015)17-0083-03

注:本文系河南省高校教改研究项目(2012SJGLX348)

猜你喜欢

实验班内科技能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