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气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2015-11-17栾玉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意志态度兴趣

栾玉喜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相互竞争、勤奋学习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天才出于勤奋。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掌握和理解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 兴趣 情感 情绪 态度 习惯 意志

一、创建愉快和谐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相关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2.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操作可以探索规律,操作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欲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1.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对每个人来说,素质是人固有的。它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存在各种差异的问题,差异既表现为生理的,又表现为心理的。差异既来自先天,又来自后天。特别是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施救。

贯彻“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共同要求,又有个别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取得微小的进步,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勇气。

2.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一切包办代替,强行灌输,视学生为装填知识容器的观点和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所不容的。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三、创设勤奋竞争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相互竞争、勤奋学习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天才出于勤奋。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掌握和理解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概括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应用时也能得心应手。

2.鼓励学生相互竞争,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开展数学活动,进行数学竞赛,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让他们利用学具来搭拼自己想象中的各种图形。中年级学生可让他们利用小木片按教师的要求搭拼各种几何图形等等。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创造意识和思维的发展。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意志的支持,才能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也必须有意志的努力,才能持之以恒,常年累月的坚持下去。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热爱教育事业。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平等、相互竞争、刻苦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国家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钰.浅谈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02).

[2]傅德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2,(01).

[3]刘海燕,刘宗歧.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

[4]霍克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1996,(04).

[5]陈杰.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J].娄底师专学报,1996,(01).

[6]杨菊英.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1999,(Z2).

[7]王志坚.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J].四川教育,1997,(Z1).

[8]张文明,蔡建清.陶行知创造教育观探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9]王清.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猜你喜欢

意志态度兴趣
动物的“自由意志”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