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建设”的实践和启示

2015-11-14韩业宏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晚报启示实践

韩业宏

摘 要:近年来,围绕哈尔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新晚报》坚持探索“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建设”的新内涵、新形式,一系列探索实践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还从实践上验证了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明确了经济发展对新时期新闻宣传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晚报;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建设;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93-02

在社会传统意识中,新闻宣传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建设的附属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不断通过自身的新闻宣传实践大力促进各区域、各领域的经济建设,新闻宣传已经由附属品逐步发展为经济建设主力军中的先锋队和攻坚队——通过营造发展氛围为经济建设打前战,以舆论宣传凝聚民心有力配合地方经济建设打胜攻坚战。下面仅以《新晚报》为样本,通过对其近年来围绕哈尔滨市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所进行的新闻宣传探索,分析总结“以新闻宣传促进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以新闻宣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

当代社会,新闻宣传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规律和潜力,可以为地方经济工作提供强劲的推动力。据此,《新晚报》多年来坚持以保经济增长为核心,以重点经济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展战役式、人本化的宣传报道。

1.挖新闻,首推贴近性,“以人为本”宣传经济建设

以城建大项目等为代表的各项地方经济建设都是与城市和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因此相关新闻宣传必须重视建设实绩和百姓视角。在这方面,《新晚报》要求记者从服务民生的视角出发,在体察民情民意,了解民需民求的前提下,寻找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中那些最能体现建设意义、与百姓切身利益最为密切、广大群众最想了解的信息,力求报道准确、鲜活、贴近。

哈尔滨地铁工程是城市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是城市生活中的大事,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新晚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围绕地铁规划建设的新闻宣传重任。在项目审批规划阶段,大力宣传地铁建设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发展的巨大意义和地铁建成后将为沿线及辐射区域内市民带来的极大便利。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前夕,《新晚报》策划出版《地铁特刊》,“四环一线构筑哈尔滨地铁网”“地铁票价一定让市民接受”“沿线房价飘红 相关商圈成串”“地铁催生城市新区”等报道聚焦地铁规划,揭示“地铁效应”,在全社会营造了热盼、热议地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阶段,《新晚报》一方面时时跟进建设进程,发布动态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地铁车站征名”“地铁车站文化墙请您帮忙策划”等活动,吸引市民关注、参与地铁建设,培养哈尔滨人对即将建成的地铁的情感诉求。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因地铁工程给地面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记者与交管部门密切配合,时时发布服务信息,提供通行建议,引导市民理解、配合工程建设。2013年9月25日,地铁1号线通车前一天,《新晚报》再推特刊《地铁时代》,“地铁1号线站点全景图”“地铁‘重组城市”“冰城商业搭乘地铁快车”“地铁族:主宰生活的节奏大师”等组合报道全面展现了地铁对城市生活、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晚报》关于哈尔滨地铁规划建设的报道很好地落实了以贴近性报道推动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宣传理念,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再如,近年来“涨价”成为国内消费领域的关键词之一。新晚报密切关注日用消费品等价格上涨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时、权威的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稳定民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舆论支持。针对猪肉涨价,《新晚报》记者深入农家采访,与养猪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天一夜后写出《夜宿农家探猪情》深度报道,采用大量第一手素材,通过养猪农户之口分析猪肉价格,入情入理、客观真实,有效解除了市民的担心,稳定了民心。针对乳制品涨价,记者深入养牛农户采写的《产奶乳牛走路打晃》报道,在揭示奶制品涨价真相的同时,也向有关各方发出了产业盼望良性发展的呼声,凸显了新闻宣传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新晚报》围绕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新闻宣传做到了新、活、特,形成了政府满意、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风格,在全市营造了齐心合力为经济发展出力的舆论氛围。

2.突破传统报道模式,整合版面资源,形成宣传合力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资讯时代到来。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多样化,对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城市主流媒体,《新晚报》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促进经济改革,改善经济环境的社会责任。为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以新闻宣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晚报》在报道模式上不断突破传统,创新求变。根据城市经济建设的宣传需要整合版面资源,适时开设专栏、开辟专版、出版特刊,以规模化的信息供给形成宣传合力,是其多年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之一。

2009年,为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建设目标,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实施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惠民行动等一批大型项目。这是哈尔滨一个时期内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城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新晚报》在重要版面开设了“百个项目、项项系民生、为民造福、冰城在行动”等大型专栏,多角度、多侧面、逐类分项地介绍了重点项目规划情况和其将为市民生活带来的新气象;在重点项目启动、建设的重要时段策划专版专刊,以多种报道形式和手段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宣传。2012年,哈尔滨市135项城建重点工程投用,《新晚报》连续推出“城建大项目巡礼”系列报道,盘点这座城市在一年中发生的变化。多年来,《新晚报》坚持在两会期间开设专版,重点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容,在宣传形式上由单一型转向多维立体型,紧紧联系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实际,全方位、多角度地盘点上年发展成就,宣传即将实施的经济发展规划,帮助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引导市民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3.内宣鼓舞人心,外宣树立形象

《新晚报》根据宣传需要和报道定位的不同,将经济领域的新闻宣传划分为内宣与外宣两种功能。在内宣方面,围绕重点经济项目可以解决哪些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个中心,充分运用专栏、专题、专版、系列报道等形式,从百姓视角、民生视野切入,大力宣传重要经济政策和重点项目建设对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从而产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积极舆论效应,营造人人关心地方经济发展、共同支持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外宣方面,着力宣传经济建设成果及其对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展示哈尔滨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充分利用“冰雪节”“哈洽会”“农博会”等契机开展重点时段宣传,对国内知名或具有行业优势的地方企业和行业进行大力度地聚焦报道,并利用报网互动引导全省乃至全国了解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吸引各方投资合作。

二、“以新闻宣传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实践的启示

《新晚报》“以新闻宣传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新闻宣传大有作为。

1.加强了各方的沟通

首先,大张旗鼓地宣传经济政策、经济项目建设的目标、意义、影响等,可以把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力度、态度及时传达给全社会,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经济建设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成功到位的舆论宣传,把政府发展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理念、措施传达给广大市民和政策的执行者、项目的建设者,有利于相关政策落实到位、重点项目建设到位。

其次,有关部门可以在记者深入经济领域采写的新闻中,总结出好经验、发现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症结,为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方式等提供参考。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火热而多元的经济建设催生出鲜活的新闻,而鲜活的新闻又激发了创新的思维,为新举措、新机制的产生创造可能。

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在鼓舞基层发展信心的同时,大力监督不良现象

新闻媒体对地方经济建设进行“以人为本”、权威、深入的宣传,使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市民群众的认可,媒体影响力日渐广泛深远。这种影响力的提升使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引导和“纠偏”作用。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和监督,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当倾向,及时予以纠正。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同时也是一种监督,对那些在经济政策执行、经济项目建设中持观望态度、行动不积极、进展缓慢的部门单位以及环境不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媒体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曝光,督促有关方面大力整改,加强服务,确保经济建设优质高效。

三、“以新闻宣传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闻媒体进行“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验证了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了新闻媒体的发展,而新闻媒体又通过新闻宣传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探索和实践也让新闻媒体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新闻宣传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第一,新时期新闻宣传的社会定位面临挑战。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新闻宣传不再是作为社会实践的附属物而存在,不能满足于对现有事件、活动、经验进行简单呈现。“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新闻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鼓励记者透过表象触及实质、挖掘内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通过自己的报道为经济理论研究、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新闻宣传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充分发挥营造舆论氛围,为政府决策提供民意参考等功能。

第二,对经济领域的政务公开、对记者提高“知情权”意识提出更高要求。要完成“以新闻宣传促经济发展”的任务,记者必须不断强化“知情权”意识,这包涵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只要是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关的重要经济会议、重大决策,记者都要积极参加,决不能满足于事后拿文件、拿规划“一编了之”。有关方面也应该满足记者第一时间获得重要经济信息的要求,以保证新闻宣传切中要义,收到最佳舆论效果。另一方面,记者的“知情权”还应该包括对于民生民情的透彻了解。这就要求记者和通讯员行动起来,深入各个经济领域,置身消费市场和经济建设一线,以基层视角、百姓视点抓题材、找角度、挖深度、写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宣传的贴近性,才能真正发挥促进经济建设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晚报启示实践
金嗓子将退市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晚报》在公共危机报道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探索
《新晚报》SWOT分析:兼论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方向
定位服务对象 挖掘实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