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统计分析

2015-11-14夏雪婷

职教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平职业研究

□夏雪婷 丁 菲

关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统计分析

□夏雪婷丁菲

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主要手段。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近10年我国关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成果分布、主体分布、区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期文献的研究内涵、研究现状和解决策略进行梳理。

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分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的更高要求,人们对教育公平更加关注。李延平(2009)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1]。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检索平台,先以主题包含“教育公平”并含“职业教育”为条件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检索2004年到2014年的文献,共析出621条结果;再剔除与主题不相关文献、重复文献、会议综述、观点索引等,获得131条文献,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最终以实际获得的131条文献为分析样本进行分析。

一、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统计分析

以研究成果分布和研究主题对近年来职业教育公平性相关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近期研究状况。分析情况如下:

(一)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图1 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从图一数据可知自2004年开始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度逐年升高,到2008年基本形成一个热点研究。2008年至2010年共发75篇,占十年总量的57.25%,其中2010年发表数量达22篇,说明2010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其文件内容重申了发展职业教育力度的重要性,继而形成了更多学者们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2011年后研究成果较前四年有所回落,但2012至2014年的研究热度还是呈现上升趋势。综上描述可知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还未形成较完整体系,受外在政策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

图2 研究主体分布

(二)研究主体分布

依据图二样本统计可知,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主体大致分为高职教师、中职教师、普通高校教师、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五类。研究主体以高职教师研究为主,研究成果为78篇,这数据表明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有更高的关注度和针对性,能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对职业教育公平进行研究。研究的另一大主体为普通高校教师,研究成果为24篇,数据表明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人员也较关注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成果最少的群体为中职教师,研究成果6篇,数据表明中职教师本身的职教能力和关注度较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主体走向了多元化,这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研究区域分布

图3 研究区域分布

依据图三所示,将研究者按区域地理位置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考察职业教育公平研究的区域分布状况。图三显示,东部最多,为67篇,占总发表数的50%;中部次之为49篇,占总发表数的37%;西部最少为17篇,占总发表数的13%,总体呈现从东到西递减趋势。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区域比例不协调,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有优质的师资和较多的财政投入,职业教育院校较多,更有社会、政府对职业教育公平大力度的扶持;而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师资力量及经费投入欠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缓,职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改变现状,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和探究职业教育公平问题。

二、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分析

(一)职业教育公平内涵研究

文献表明,关于职业教育公平的内涵研究,学者们是从不同视角切入,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从个人需求角度论述,职业教育公平是指为了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持续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的基本平等和差异的发展。[2]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抓住政府所提供的进行职业教育的平台,从而丰富自身知识与能力,使得职业教育能够获得它自身的存在价值,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化发展。持这样观点的学者有杨进(2011)、陈熟(2011)、李克松(2013)等。

第二,从过程角度论述,职业教育公平包括权利保障、机会平等、结果平等和公平补偿四个方面的内容[3]。石伟平(2011)、李海宗(2013)、徐国庆(2014)等学者也持相似的观点。对于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职业教育的权利,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公平性;这种公平也体现于职业教育同其他门类的教育中,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4]。

第三,从社会角度论述,职业教育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方向,不仅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5]。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受到忽视由来已久,相对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公平待遇来说,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冷落”。职业教育为买方的人才市场提供了许多专业型人才。现如今,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应该重新为社会所重视,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存在地位被边缘化,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师资分布不均等问题。

第一,从过程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陈胜(2011)、蔡伟华(2013)、夏蕾(2014)等学者们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首先职业教育起点不公平,表现在城乡职业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主要指城乡家庭环境、经济水平和父母素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招生录取不公平;社会观念不公平。其次职业教育过程不公平,表现在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不公平,教育课程方面的教学质量、课程安排不公平,尤其是参与教育的弱势群体更加容易被不公平的对待。最后,职业教育结果不公平,表现在职校生就业市场受限制,工资待遇水平低。[6]

第二,从地位论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进行分析,张社字(2009)、邱兴萍(2012)、李雪(2010)等学者们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边缘化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对象、地位、功能以及经费投入的边缘化。由于职业教育过多偏重对社会的功能,制约了它对人的发展功能,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并不高而产生了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7]如此一来,“弱势群体”便不得不指向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最终被边缘化。

第三,从层次论的角度论述当前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张莉(2009)、苏天高(2007)、金继刚(2012)等学者们认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在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存在着不公平。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8]。要真正地把职业教育看作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需要理清影响因子,权责清晰。

第一,从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杜利(2008)、石伟平(2004)、闫兵(2004)等学者们认为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重学术,轻技术”的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的就业机会不均等现象[9]。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公平造成了一定影响。

第二,从政府层面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分析,吴彬(2010)、张燕燕(2011)、李春蓉(2013)等学者们认为主要表现在教育公共资源分配中的不公平,投资在职业教育的经费不够,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等。考虑到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封闭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割裂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体系结构;单一的高考招生制度导致了职业教育生源问题;职业教育目前欠缺较完善的法律保障(职业教育法)[10]。

第三,从职业院校自身层面论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林振升(2010)、马树超(2011)、张守祥(2012)等学者们认为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如下:学校对职业教育公平的认识过于片面化;职业教育院校管理者不能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对弱势群体(农村、农民工等)的职业培训关注度不够;对农村职业教育缺少实际的经验;“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并不多,这样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1]。

三、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职业教育公平问题中的种种不公平现状是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针对上节所述产生原因总结分析,文献主要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解决策略。

(一)提升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内力

基于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学者们从职业教育内部探索并阐述不同的解决策略观点。

第一,姜大源(2011)、马树超(2011)、张良(2012)等学者们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建立“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允许突出体现区域文化的人才发展特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和职业素质拓展的提升,增强协调性,形成有效、合理性,实施资源共享,杜绝管理体制多头管理,真正把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模式落到实处[12]。

第二,杜利(2008)、潘海生(2013)、杨宏(2014)等学者们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合理的办学理念及准确的办学定位。他们认为要摒弃“职业院校是普通院校的附庸”这一错误观念,坚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办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另外,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职教的师资水平和素养,突出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和“专业性”[13]。只有培养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不公平问题。

第三,丁金昌(2008)、王世斌(2013)、陈玲(2010)等学者们认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应该增加校企之间的的合作,充分利用培训的方法,实施监督职能并提高培训教学的质量。完整的解读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权衡好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设身处地的为推进职业教育的进度,争取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相互渗透,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市场人才。加大企业对学校的投资力度,实现双向共赢,真正完成“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目标[14]。

第四,王继平(2008)、李海燕(2008)、孟凡华(2011)等学者们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他们认为职业教师培养是实现职业教育公益性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完善职业教师培养制度,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15]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扩大其师资力量,制定更好的教师培训考勤标准,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高优化队伍。

(二)优化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外在动力

第一,戴国强(2007)、李延平(2009)、朱德全(2014)等学者们提出要适当的进行政策倾斜。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接纳职业院校学生较多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政策倾斜不仅可以在宏观层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先导性和倾向性,通过政策导向和实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蓝图和政策保证,促进职业教育科学有序发展。还可以在微观层面界定优化教育的理念,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提高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比例[16]。

第二,余组光(2009)、鲍卫(2011)、朱德全(2012)等学者们认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多头管理,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执行的力度决定了政策实施的程度和范围[17]。管理部门应优化职业院校的管理,加强职业教育政策的推行力度,并完善职业证书制度,赋予职校生相对普通学历证书的公平地位,改善职校生就业文凭弱势地位,让职业教育的学生所持有的文凭真正的具有“含金量”。

第三,张燕(2011)、王永强(2013)、刘颖(2013)等学者们建议提升职业教育的政策执行效度,即增加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力,落实职教政策监督力[18]。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于劳动市场有关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歧视,须有具体的法律条款予以制止,当职业院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法规能够真正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现状的解决策略不仅要从外部原因探寻,更应该着重于内部原因。综合以上学者们的观点得出: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策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按照“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培养“双师”型技能型人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和后续发展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1]李延平.论职业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9(11):16.

[2]董仁忠.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12(10):18-21.

[3]任爱真.惠及民生的职业教育公平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1(2):75-77.

[4]唐强奎.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贫困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1(8):22-24.

[5]张丽颖,张学军.职业教育公平视角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J].职业与教育,2014(21):169-171.

[6]邱小健,王贤德,田莉莉.回顾与展望: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综述(2000-2013年)[J].职教论坛,2014(10):12-16.

[7]邱兴萍.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3):13-15.

[8]陈胜.浅析职业教育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6-19.

[9]着力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J].求是,2009(14):44-46.

[10]张燕燕.职业教育公平问题之研究[J].科教文化,2011(2):24-25.

[11]林振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62-64.

[1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75.

[13]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4]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5.

[15]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50-55.

[16]林克松,朱德全.“中国语境”职业教育公平治理的话语体系——批判与诠释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1,76,182-183.

[17]朱德全,杨鸿.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表征与统筹保障——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研究,2012(3):57-65.

[18]刘颖.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决策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4):27-30.

责任编辑刘扬军

夏雪婷(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讯作者)丁菲(1968-),女,江西修水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政策法规。

G717

A

1001-7158(2015)04-0076-04

猜你喜欢

公平职业研究
公平对抗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怎样才公平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笨柴兄弟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