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11-08李雪粉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

摘 要: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史料教学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和重视。对史料教学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现以乌鲁木齐市高中历史教师讲课大赛中所设计、执教的《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从搜集史料、精选史料、运用史料三个方面谈谈史料教学的些许体会,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关键词:史料教学;搜集史料;精选史料;运用史料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且其中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实现从一节具体、微观的历史课上,演绎和诠释抽象的课程教学目标呢?通过怎样的途径,筛选哪些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泛起的是点点涟漪,带来学习的灵感和历史的感悟呢?“论从史出”,史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何不选择有价值的史料进行有效设计呢?

一、搜集史料

在确定了史料教学的思路后,我便开始着手搜集相关的史料。除了研读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史料之外,搜集教材外的相关史料也成为我的重要任务。在搜集教材外的史料过程中,我首先利用网络搜罗各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和有关古代农业发展的素材;其次,整理习题中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的史料;再者,从以前阅读过的专业书籍和相关期刊中找寻相关史料;最后,我搜集到诸如有关古代农业发展的东汉画像石和陕西剪纸图片、五谷六畜图片、农业谚语、水利工程都江堰视频、垄作法和代田法图片、《耕织图》、与小农经济相关的诗作等史料。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备课过程中研习史料是十分必要的。从长期来看,“现炒现卖”毕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托建设史料资源库,将平时接触到的与每一课的教学相关的史料归类整理,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真研读整理教材中的史料;(2)充分利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风云网、教研群等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各种材料;(3)充分关注习题中出现的史料,一般来说,出题人所使用的史料较具参考价值;(4)平时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注意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读书》《随笔》等相关杂志和各种书籍中积累教学素材;(5)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如电视上播放的历史纪录片,电影中的相关片段,旅游时拍摄的历史文物或遗址图片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素材等。“史料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更是建立在大量阅读与思考基础之上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过程”。

二、精选史料

在进一步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亦渐清晰起来。为达到利用史料有效教学的效果,我围绕教学设计思路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了精选。

1.本着立足学生的原则

“如果我们在备课和研究的过程中,眼里始终有学生,心中始终装着学生的话,我们就应该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实际需要等,来设计教学……”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在史料教学中,首先要选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等。教师还要选择那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的史料。例如,导课环节,我通过选用大型播种机、机械犁,收割机三张现代机械化农具图片,从现代农业引出古代农业这一话题,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

挑选史料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精选史料。出处是史料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历史信息,准确标明出处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该史料的来源、作者,有助于学习者的深入理解,更可以传递科学而严谨的历史学治学态度。反观自己,在这一方面做法欠妥。以古代中国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一则史料为例,我通过简表中的数据对比,说明古代中国农业发达,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课后反思,我发现“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没有出示史料的出处,其实这是从别人课件上转用的一则未注出处的史料,未经查实,拿来即用,不够严谨。

3.本着紧扣教学主题的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材料选择和问题设置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一一展开,而应该把握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否则材料数量的偏多,只会加重教师上课的负担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基于此,为了突破 “小农经济的特点”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精选了一组多角度解读小农经济特点的典型史料: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耕织图》,宋朝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作,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汉代晁错《论贵粟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中有关小农经济的文字表述。利用这些典型史料,我引导学生解读出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脆弱性等特点,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史料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运用史料过程中,我较为深刻的体会是,教学中要找到教材知识和学生心理的契合点,关键在于精于设计问题。如何利用史料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呢?

1.运用史料有效设置问题必须考虑设问的难易和技巧

有心理学家指出:“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 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大,注意层层递进。否则,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再感人至深,再玄妙煽情,恐怕也很难激起学生多少内心的共振。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我对南宋画家楼俦所作《耕织图》这则图片史料做了如下抽丝剥茧式的问题设计:(1)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几个人物?(2)合理推想他们的角色分工;(3)由此可以得出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在教学中,我未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这一串的问题使答案自然浮出水面。实践证明,这种情况远胜于给出答案的效果。这样的问题情境,巧妙地运用了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运用史料有效设置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与否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这是史料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反观本节课,我运用的一些图片史料虽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未能抓住时机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使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处理史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在利用材料时仅仅把史料作撩起兴趣的工具,并没有真正在行动上重视史料的作用,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直观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仅仅看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不仅对教学,而且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虽然对史料教学有了些许体会,但是仍然有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脑海:引入和运用一则史料的目的是什么?史料的引入怎样设计和编排才有利于教学实际上的操作?采用什么方式运用史料更有利于发挥史料的功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总之,如何选择和使用材料,使之真正与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些均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01.

[2]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3]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2.

作者简介:李雪粉(1984-),女,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硕士,就职于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三部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之史料教学
例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