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5-11-08孙远征宋晶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夹脊针灸针刺

孙远征,宋晶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功能性胃肠疾病,由于缺乏器质性病因,又没有结构性异常及明显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易被忽视,但因为其迁延日久,且反复发作,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夹脊穴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有报道,生理解剖学证实,夹脊穴周围是脊神经所在,深层分布着脊神经节,其借节间支连成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干与脊神经的连结点在体表的投影与夹脊穴密切相关[2]。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IBS患者30例,并与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IBS患者均为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二病房及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中男 13例,女 17例;平均年龄为(38±12)岁;平均病程为(5.16±4.67)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38±12)岁;平均病程为(4.93±6.8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IBS的诊断标准采用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正在发病者;②年龄为18~71岁,有独立行为能力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患;④有更年期症状者;⑤合并肿瘤患者;⑥正在服用反副交感神经作用的药物、肌松剂、抗抑郁药者;⑦吸毒者、酗酒者、乳糖不耐受者、对食品添加剂过敏者及炎性肠病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或 Crohn病);⑧合并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受压者、严重椎管狭窄症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及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后患者;⑨处于传染期的传染性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T11-12及L1夹脊穴[5]。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直刺20~40 mm,得气后行均匀提插捻转手法2 min,在双侧夹脊穴接长城牌(KWD-8081)全能脉冲电子针灸电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 6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 d,共治疗3星期。

2.2 对照组

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法国苏威制药厂)50 mg,每日3次,共治疗3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6]进行评分。BSS包括腹痛、腹痛天数、腹痛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积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BSS各项目总积分最高为500分。总积分为4级,Ⅰ级0~75分,为健康人积分水平;Ⅱ级76~175分,为轻度IBS积分水平;Ⅲ级176~300分,为中度IBS积分;Ⅳ级>300分,为重度IBS积分。

3.2 疗效标准

采用IBS积分改善率进行评定。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

优:改善率≥75%。

良:改善率为50%~74%。

可:改善率为30%~49%。

差:改善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IBS-BSS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处理。分级疗效评定采用行列表分析(卡方检验)处理。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BS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B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 B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S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78±69 36±291)2)对照组 30 364±73 167±1101)

3.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2可见,治疗组优良率为 8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5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下瘀血、折针、血肿、晕针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影响范围广,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6]。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双相生理调节等特点,用于治疗本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中医学中并无 IBS的系统论述,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特征,可归属于“泄泻”“腹满”“腹痛”等范畴[8]。笔者通过针刺T11-12及L1夹脊穴治疗本病,可以改善腹部血液循环,调节脏腑机能,减轻患者腹部症状,从而恢复肠功能。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提示其与二脉联系密切,针刺夹脊穴能起到一针连及两经的整合作用。T11旁 1.5寸为脾俞穴,该穴主治腹胀、泄泻、纳呆、食不化;T12旁 1.5寸为胃俞穴,该穴主治胃脘痛、腹胀、肠鸣,下腹部的神经支配节段正好是T11-12;L1旁1.5寸为三焦俞穴,该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采用以上夹脊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李雪青,穆世英,陆昕,等.灵龟八法为主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22-24.

[2]倪衡如,贯平,赵燕琴.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36-37.

[3]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5):1377-1390.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0.

[5]安彩萍,杨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4-477.

[6]Francis CY, Morris J, Whorwell PJ. The irritable bowel severity scoring system: a simple method of monitor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ts progres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7,11(2):395-402.

[7]周惠芬,王玲玲,衣运玲.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1-5.

[8]Liu YN, Wu HG, Wang XM,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down-regulates the expressions of colonic NGF and NGFR in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ra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5, 13(2):67-73.

猜你喜欢

夹脊针灸针刺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