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中的认知隐喻统一解释

2015-11-06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源域外延商务英语

钱 坤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商务英语中的认知隐喻统一解释

钱 坤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商务英语中存在着两个根隐喻“经济是人”和“经济是容器,财富是容器中的液体”,并且可以通过隐喻的“恒定原则”和Lakoff 和 Johnson提出的“本体隐喻”之一“人体是个容器”联系起来。而按照徐盛桓的“外延内涵传承说”,隐喻是概念域间的内涵相似关系。从理论上推断,这种相似关系可以转化为相邻关系,故根隐喻“经济是人”可以作为统领商务英语中所有隐喻表达的基本隐喻。在实证研究中,文章通过“有声思维法”考察了3×3组共27名受试对隐喻的理解,证实概念间的相似关系和相邻关系确实可以“互通”,为商务英语语篇提供了统一的隐喻解释。

商务英语;认知隐喻;概念映射;外延内涵传承说

一、引言

语言中存在诸如“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的隐喻性表达。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描写和解释这类语言现象,并为其习得提供指导。历史上对语言中的隐喻(转喻)现象的看法大体经历过修辞观的对比论和替代论[1]、语义观的互动论[2]、认知观的映射论[3]和合成论[4]等几个阶段,其中后两者以其深刻的理论洞见和强大的解释力得到极大的推崇。比如他们提出的“根隐喻”LOVE IS A JOURNEY就可以解释前述的例子,并且这一解释还因涉及了人脑的认知机制被称为认知隐喻,以区别于以往的修辞隐喻。然而,徐盛桓[5]却通过观察汉语隐喻表达对Lakoff和Johnson“我们的语言中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3]4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些句子不易概括出适当的根隐喻,并认为“这种情况并非汉语所独有”[5]2。如例(1):

(1)未来三天,浙北浙南气候是冰火两重天。

对此,徐盛桓[5]认为对语言中隐喻表达的解释可以转向另一个框架——“外延内涵传承说”,该观点把各个概念都看成一个“类层级结构”,各有自己的外延和内涵,以分层分类的方式有序排列。当一个概念的某个外延(内涵)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内涵)之间具有相似关系时,这种单个外延(内涵)之间的相似关系可以通过上索因果力和下向因果力“传承”给它们所在的两个概念,从而导致隐喻的发生。徐盛桓[6]认为“外延内涵传承说”比Lakoff等人的映射论对隐喻的解释更具体更形象,因而更易于操作,可以回答一些映射论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我们认为,无论何种解释都应以简洁性和统一性为理论目标,并应接受来自语言事实的检验。本文拟以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现象为例,提出一个整合上述两种解释的统一隐喻观,并用实证方法证实这一推断的可能性。

二、商务英语中两个根隐喻

笔者把商务英语中使用的根隐喻概括为以下两大类[7]:

A.ECONOMY IS HUMAN.(经济是人。)

B.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经济是容器,财富是容器中的液体。)

根隐喻A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如例(2):

(2)Inflation has attacked the foundation of our economy.

根隐喻B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如例(3):

(3)... as they seek to mitigate the flow of funds out of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 deposit accounts into the still frothy real estate economy.

认知隐喻具有“系统性”——隐喻间的蕴含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喻表达体系”,即同一个根隐喻所统辖的各个具体的隐喻表达不是孤立的,而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整个概念系统的“映射”[1]79[3]9[8]115。这增强了根隐喻的解释力。以根隐喻A为例,既然ECONOMY IS HUMAN,那么描写人的发育过程——人的属性之一——的表达都可以映射到经济发展上(可称之为“一级属性映射”),而人的另一属性——生存/生命——又具有从生到死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本身被隐喻为LIFE IS A JOURNEY,因而这个“二级隐喻”根据系统性也可以映射到对经济的描写中(可称之为“二级属性映射”)。如:

(4)... the slowdown in Chinese growth is very moderate... (一级属性映射)

(5)The Chinese economy remains on track...(二级属性映射)

认知隐喻还具有“恒定原则”,即“隐喻映射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部结构一致的方式保留源域的意象图式”[9]215。换句话说,并不是源域的所有属性都可以映射到目标域中,而是目标域的特征决定映射的范围。例如:根隐喻A映射到目标域ECONOMY的属性是人会成长,人有强壮、虚弱之分,人人都希望身体健康等;根隐喻B映射的属性则是容器有一定体积、容器壁,液体必须存于容器之中等。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根隐喻A的源域HUMAN被“过滤”掉的一些属性,例如人有喜怒哀乐等情感恰恰是通过另一个根隐喻HUMAN IS A CONTAINER 来表现的。如例(6):

(6)If you’ve got a cold,drinking lots of tea will flush it out of your system.

根隐喻HUMAN IS A CONTAINER的源域和根隐喻B的源域相同,也就是说,根隐喻A 在映射过程中被过滤掉的属性由根隐喻B补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图1:

图1 商务英语中根隐喻不同概念域的映射关系示意图注:单箭头方向表示映射方向,可读作“用(箭头起点)来说明(箭头终点)”,如根隐喻A读作“用HUMAN来说明ECONOMY”;双箭头方向表示实际语言中表述顺序,可读为“(箭头起点)是(箭头终点)”,如根隐喻B读作“ECONOMY是 CONTAINER”;单线圆和双线圆分别示意从概念域HUMAN映射到ECONOMY和从概念域CONTAINER映射到HUMAN及ECONOMY的属性(仅示意)。

从图1我们大胆猜想:是否能只用根隐喻A来概括商务英语中的认知隐喻呢?因为虽然根隐喻A中源域HUMAN的某些属性由于恒定原则被过滤了,但这些属性可以通过源域CONTAINER(它既是ECONOMY的源域也是HUMAN的源域)得到补充,因此类似例(4)、例(5)对“一级属性映射”和“二级属性映射”的区分,我们似乎不必“绕道”根隐喻B,而只要对HUMAN这一源域的属性作区分即可充分说明目标域ECONOMY了。

三、对两个根隐喻的再认识

隐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源域和目标域(统称概念域)之间具有相似关系。根据认知语言学“语法是概念化”“意义结构也是概念化”的思想[10]1[11]144,概念是人脑对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具体事物作出的抽象、概括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用语言符号记录下来的过程和结果。概念域是若干个具有相邻或相似关系的概念组成的类层级结构①。

在隐喻映射中被映射的主要是源概念域的内涵概念。徐盛桓[5-6][12]在多次介绍其“外延内涵传承说”理论时都只突出了不同概念间内涵的传承,如他提出的自然语言中主表之间的六种关系“是从(主语)自身的始肇、来源、组成、结果、特征、属性或作用、功能等方面作出认定;这些认定的内容就是事物的内涵内容”,而从这六种关系所概括出的某一概念的四个方面(结构和位置、特征和属性、生成和来源、功能和作用)都是该概念的内涵。因此我们对“外延内涵传承说”稍加修正,认为隐喻之所以可以用源域来喻目标喻,是因为源概念域的各项内涵概念与目标概念域的各项内涵概念具有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就像使人脑把图2中的“玻璃瓶1”和“玻璃瓶2”都抽象归纳成是“玻璃瓶”这一概念的那种相似性一样,导致了隐喻表达的发生。这种相似性既不能脱离客观实体,又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向性理解,因此被西方心智哲学称为“感受质”[13]522-523。

图2 商务英语中根隐喻B的源概念域[容器]和目标概念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图2表示商务英语中根隐喻B的源概念域[容器]的诸内涵概念和目标概念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构成[容器]这一概念域的各外延概念域(图中用斜体表示)在隐喻构建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主要是结构、来源、特征、功能等内涵概念。具体地说,容器的功能之一是盛液体,特征之一是会破裂,看到盛满了液体的容器给人充实感和成就感,看到破裂了的容器及流失了的液体给人遗憾和挫败感。这种由感觉(perception)转变而来的感受(feelings)与经济活动中的感受相类似。也就是说,虽然“容器”和“经济”两个概念分属不同的类层级结构,但在给人的上述种种感受这一概念域中,它们是类似的。这就是图中的“是(is)”得以实现的原因。

现在回到我们的猜想,根隐喻A能否替代根隐喻B作为概括所有商务英语隐喻性表达的根隐喻? 从内涵相似的角度看,猜想成立的前提是根隐喻HUMAN IS A CONTAINER中源域和目标域的内涵相似关系——“人”这个概念的内涵之一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容器”概念的内涵之一是能够盛载液体,在“不轻易表露内部内容”这个意义上二者是相似的,能转化为蕴含关系,也就是CONTAINER要成为HUMAN的内涵。只有如此,根隐喻A的源域HUMAN的内涵概念才能与目标域ECONOMY的内涵相似,以实现替代。

这种转化是否可能呢?可以从自然语言的经验和语言学理论两个方面来看。首先,自然语言中某个概念的内涵“有些是实在的,有些是主观认识或想象而进行类比”[5]5。例如我们往往会把“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列为“力”这个概念的内涵,而物理学指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才是“力”的内涵,错误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相信日常经验和主观类比,把“物体受力而运动”和“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之间的相似关系当作了蕴含关系。其次,从理论上说,语言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镜面反射”,它加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识、理解、再造,也必然带有语言使用者的偏好喜恶。“从本质上看来,世界的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4]899语言中的human一词所表征的HUMAN这一概念并不如实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人”,而完全有可能加入CONTAINER这一内涵概念,由人的意识这样处理过的human一词及其内涵如果经过言语社团的长时间使用,就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影响个体语言使用者对HUMAN概念的理解。综上,从语言经验和理论两方面看,这种转变完全是可能的,商务英语中用根隐喻A代替根隐喻B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四、根隐喻A作为商务英语统一隐喻解释的实证证据

以上我们从认知隐喻的概念映射关系和“内涵传承说”的内涵相似关系分别阐释了商务英语中的两个根隐喻A. “ECONOMY IS HUMAN”和B.“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并认为至少在理论上根隐喻A可以替代根隐喻B,即概念HUMAN 有可能包括概念CONTAINER作为其内涵。为验证这一猜想,我们进行了实验。

(一)研究问题、方法及工具

本实验的研究问题是:1)在语言实践中,概念间的相邻关系能否转化为相似关系?如果能,那么能否以上述根隐喻A作为商务英语语篇的统一认知解释?2)在教学中“概念映射”说和“内涵相似”说何者对促成这种转化较为有利?

我们选取某校英语专业三年级30名同学作为实验样本。我们首先使用Qian[15]282-308的《词汇知识深度测试卷》对这30名同学进行了“词汇知识深度测试”,以挑选合适的受试。在说明答卷方法后要求同学们在20分钟内完成试卷,并强调本次词汇深度测试和学业成绩完全无关,以消除其思想顾虑。词汇深度测试共发出试卷30份,回收有效试卷27份。我们根据得分由高到低分为I(1到9名)、II(10到18名)、III(19到27名)三组,并从每组随机选择了6名同学作为受试。第二步我们把每组6名受试分别随机编入甲乙丙三组,分组的结果是甲乙丙三组中每组各有2名来自第I组、2名来自第II组、2名来自第III组的受试。甲乙两组接受不同方式的隐喻习得:甲组有意识地学习概念映射思想;乙组有意识地学习内涵相似思想。丙组为对照组,不接受明示隐喻教学而直接参加下一步实验。最后,我们向每名受试随机出示7个含有隐喻表达的商务英语句子(见表1),采用内省法中的有声思维法[16],通过观察受试确定这些隐喻词组的意义时的思维过程来探讨上述问题。

表1 用于有声思维实验的7个隐喻句子

A.Thisindicatesthattheeconomyisstrongenoughtotoleratefurthergradualpolicynormalization.B.China’sdomesticdemandhaslentsupporttooverallmanufacturing.C.Domesticconsumptionandinvestmentareevenhealthierthanexpected.D.TheChineseeconomyremainsontrackfor8%-9%GDPgrowthnextyear.E.BeijingtookstepsinAprilandSeptembertostabilizeitssurgingpropertyeconomy.F.Theseshouldbeseenastryingtodampeneconomicover-enthusiasm,ratherthanasserioustighteningmeasures.G.Policy-makersseektomitigatetheflowoffundsoutofnegativerealinterestratedepositaccounts.

在开始有声思维前,我们对18名受试进行了简单培训,以使其熟悉有声思维这一形式。具体做法是先向受试说明此方法,然后向受试呈现从网上随机下载的图片,由实验设计者向受试示范如何“说出思维过程”,并请受试模仿,最后再次向其说明有声思维的方法确认其已理解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自己应如何操作。在数据采集阶段,我们利用手机内置录音机以确保录音清晰可辨,并适时调整了实验进度,使每名受试完整、忠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录音过程约耗时3个小时。第三阶段是数据整理,包括录音的转写、切分、分类。在转写时,我们以逗号表示正常停顿,以省略号表示较长时间(3秒以上)的停顿;在切分时,我们按照语义加上了问号和句号,最后按实验设计分为3×3组呈现为“转写资料”。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实验方法,我们选取三组中词汇深度同一层次的各1名受试就其对表1中B句的隐喻表达的理解作简要说明。(为便于表述,18名受试编号为甲I-1、甲I-2、甲II-1……丙II-2、丙III-1、丙III-2,如受试甲I-1意为按处理方法分为甲组、按词汇知识深度分为I组的第1名受试,即有意识地学习过概念映射思想的、词汇知识最深的第1名受试,其余依此类推。)

受试甲II-2:看到这个lend就很容易想到人,借钱。借钱也可以换种说法就是为某人提供了钱。然后这里有个support,那个lend就可以理解为提供了支持,就是提供的意思。

受试乙II-2:首先看到lend肯定想到“向外借出”,然后在这里肯定是不通顺的,然后这里好像是和国内需求有关系的,然后后面是overall manufacturing应该是说政府之类的提供强有力的……我觉得这个lend是提供强有力的,就是说你向外借你肯定要有强有力的资金啊实力之类的才能给予他们支持吧。你给予支持你本身必须有雄厚的……如果你资金不充足的话,那你也没有办法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就是要有那资本。

受试丙II-1:lend,to lend 是“提供”,因为后面是有support overall。我觉得lend是“借”,我就猜应该是有 “提供支持”之类的意思。

由上例可见,所谓“有声思维”就是如实记录下受试对实验对象的所思所想,不夸大不缩小,实验者也不作诱导性的提问,让受试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自己认为完全说出为止。从上例也可以看出,接受过不同方式隐喻教学的相同词汇深度的受试对相同隐喻表达的解读并不一样,其中乙组受试对隐喻表达的理解最丰富全面,而甲丙组受试的反应也揭示了人们面对隐喻的一般策略——和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及求助于语境。

本实验的工具有:《词汇知识深度测试卷》;表1中呈现的7个隐喻句子;录音设备(手机录音软件)。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

我们把所有受试的有声思维录音都转录为文字并对照上述猜想进行了逐一分析,限于篇幅,现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几名受试对于“D. The Chinese economy remains on track for 8%-9% GDP growth next year”一句中的 remains on track 的理解的思维过程报告如下:

受试甲I-1:因为有remain,轨道嘛,轨道上保持频率,就是还是这个频率。这种on track肯定是跟走路有关啊,只有人才可以走路什么什么。

受试甲I-2:可以理解为stay in track,我想到的是火车的轨道。向前进,但是保持在8到9的轨道上。这也是比喻啊,把中国的经济比喻成一辆火车。

受试甲III-2:remains就是“保留”“保持”啊,track就是“痕迹”“路线”啊,整个意思就是像个图表一样,就那条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会表达……就保持在……我看出他的言外之意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可能往上升,因为现实中就是这样。一定要保住这个底线。

受试乙II-1:on track本来是形容车子的,然后拿去形容人,然后再拿去形容经济?我觉得这个不对啊,我觉得可以直接说经济是车子。

受试丙I-1:那就是说,额,步入正轨,中国经济现在是保持在发展的轨道上,没有出现异常,就是说现在状态很好,通过GDP增长体现。

受试丙I-2:本来是“在轨道上”,在这里就是保持这个水平。因为讲的是GDP的增长,是一种速率,不可能在轨道上,只能保持一种平衡。因为轨道是平衡的嘛,所以就是保持这个水平咯。

图3 内涵相似关系向内涵相邻关系转化示意图注:每个方框表示一个概念域(和本文讨论无关的内涵概念域没有标出);横向的虚线表示相似关系,纵向的实线表示相邻关系,灰色实心箭头表示这两种关系间的转化。

按照前文的理论分析,根隐喻A的源域HUMAN具有“生命/生存(LIFE)”这一内涵,而LIFE又被隐喻为JOURNEY(旅程)(LIFE IS A JOURNEY 已经是英语中一个广为人知的隐喻),track③是JOURNEY所具有的内涵(确切地说是JOURNEY的内涵VEHICLE/交通工具所具有的内涵)。据此,要想用根隐喻A来解释 on track 对经济变化的描述,就必须使LIFE和JOURNEY 的内涵相似关系转化成蕴含关系,也就是说使概念JOURNEY连同它的内涵概念成为概念LIFE的内涵(如图3所示)。

对研究问题1,我们先看受试甲I-1将on track作为一个内涵概念直接放到了HUMAN这一概念之下,虽然“只有人才可以走路”的表述不十分准确,但“人走路”的表述说明受试甲I-1在理解这句话时,LIFE和JOURNEY间的概念相似关系已经转化成了概念相邻关系。再看受试甲I-2,该受试提到“把经济比喻成一辆火车”,看似和根隐喻A无关,其实“火车”这一概念可以看作JOURNEY概念的内涵VEHICLE的外延,这样该受试的表述也就可以纳入根隐喻A。类似地,受试乙II-1也提到了“经济是车子”,并且认为用形容车子的词组去形容人以及经济“不对”。我们认为可以用关联论[17]的思想来解释这个问题,即语言使用者在能够获得相同的识解效果时,总是以付出最小的认知处理努力为导向,以获取最大关联。就受试乙II-1来说,希望获得的识解效果是确定的,即读懂这句话,则他没有必要把on track先理解为概念VEHICLE的内涵,再依次理解为概念JOURNEY、LIFE以至HUMAN的内涵,最后用根隐喻A来解释,而是可以在这一路径上的任意一点把 “on track”与“经济”这一概念联系起来,说“经济是车子”“经济是旅途”“经济是生命”等。无疑,这些选项里处理努力最小的、符合最优关联的是“经济是车子”,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他各选项的存在,尤其是不能否认“经济是人”这一最具有解释力的解释存在。概言之,语言实践中概念相邻关系可以转化为概念相似关系,根隐喻A在理论上可以作为商务英语语篇的统一隐喻,在实践中受关联原则影响。

说到底,隐喻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局限[18]。由于这种局限,人类用熟悉、有形、具体的概念说明陌生、无形、抽象的概念。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涉身哲学,即“人的现实存在于人的皮肤所包裹的范围之内”[19]321。人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那么以人对自身的经验来把相对抽象的经济活动具体化,说ECONOMY IS HUMAN也就不奇怪了。同时,如果我们把各个根隐喻中作为目标域的概念域合起来看作一个大概念域,那么HUMAN这个作为本体隐喻最大来源的概念与其他概念都处在相邻或相似的类层级结构中,而根据我们第3节的讨论,相邻和相似之间在语言经验和理论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这一点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证实。这就是可以用根隐喻A. ECONOMY IS HUMAN作为商务英语中最基本的认知隐喻的原因。

对研究问题2,实证结果表明进行两个根隐喻的教学时使用的具体思路——概念映射和内涵相似——对学习者所获得的关于隐喻表达的理解各有优劣。和传统的“映射说”(甲组)相比,接受“内涵传承说”的受试(乙组)在理解隐喻表达时多次提及了源域的内涵,表明他们对源域概念和目标域概念的理解较充分,能够更深刻地把握映射关系。但反过来说,这样可能会使学习者在解读隐喻表达时往往以寻求最优关联为取向,一旦以源域的某一个内涵和目标域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而获得语境效果后就可能停止解读,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关系。仍以上文引用的几名受试对remains on track 的反应为例,“映射说”对该隐喻性表达的解释是目标概念域ECONOMY被隐喻为源概念域HUMAN,源概念域HUMAN的意象图式映射到目标概念域ECONOMY上,至于如何映射,映射的细节如何,“映射说”没有说明,学习者也就只能囫囵吞枣式地接受。受试甲III-2的有声思维过程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该受试能够识别 remains等单词在源域中的意义(本义),也能够借助日常经验(“因为现实中就是这样”)识别出其在目标域中的意义(比喻义),但说不出映射过程,而即使是词汇深度水平较高的甲I组受试的思维过程也不乏跳跃式表达,如“肯定跟……有关”“这也是比喻”等。 “内涵传承说”则可以让学习者把HUMAN的内涵层层分解,直至找到VEHICLE,对HUMAN这个概念域的理解比较深刻,这是其长处。但在实际解读这个隐喻表达时,学习者是从on track的字面开始,往往追溯到VEHICLE就停止了,这是其短处(如上文对受试乙II-1的分析,不再赘述)。综而言之,我们认为要想“扬长避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深度起了关键作用。所谓词汇知识越深,意即学习者不仅了解词汇的核心意义,还熟悉大量的边缘意义,因而在解读词汇时就不会轻易满足于一两个认知效果。

另外,我们看到,无论是甲组还是乙组受试,对隐喻表达的处理都优于对照组。从上文结果可见,丙组受试即使是词汇深度水平最高者对测试句的思维过程仍然处于自发的或借助语境的猜测词义阶段,说明明示的隐喻教学是有必要的。

五、结语

本文从自然语言中的隐喻性表达入手,以商务英语中的两个根隐喻“ECONOMY IS HUMAN”和“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为例,首先对概念映射关系和“外延内涵传承说”的内涵相似关系作了理论考察,提出隐喻主要传承的是概念的内涵,而类层级结构中内涵的相似关系可以转化为相邻关系,并从语言经验和语言理论两方面作了论证。接着,本文就上述论证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以实践经验数据支持理论猜想,并重点比较了“内涵传承说”相对于传统的“映射说”的优劣,对隐喻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限于篇幅,这里不再重复结论。

限于研究条件,本文实证研究的采样范围及对数据的加工、分析稍显简单,尤其是用于测试的隐喻性表达都是单句,没有考虑在复杂语境下的情况,难免影响结果的说服力。但我们认为,本研究至少定性地说明了商务英语中两个根隐喻的存在及其概括性,也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概念间的相邻关系和相似关系是可以“打通”的。对于词汇深度较浅的学习者来说,明示的隐喻教学尤其是“内涵传承说”教学有助于他们建立起一个概念下各层级内涵间的相邻关系;而对于词汇深度较深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明示教学则有助于他们“打通”各概念间的相似和相邻关系。这就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根据作者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ELT2014)上的宣读论文修改而成的,感谢与会者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

注释:

①“概念”和“概念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因为一个概念相对于它所蕴含的诸概念是一个概念域,而同时又被更大的概念域蕴含,故本文中对这两个术语的使用不作严格区分。另外,为便于表述,在英语中用全大写字母表示概念(域),以和自然语言中提到这个概念(域)的单词区分。

②即使是同在第I组的6名受试,词汇深度水平也不完全一样,但我们认为这种差别不足以造成显著差别,并且这同一组的6名受试是随机平均分入甲乙丙三组的,因此甲乙丙每组的6名受试的词汇深度构成可视为相同。

③按惯例,自然语言中的单词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概念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因此这里的“路径”这一内涵概念应写作TRACK,但同时它又是例句中的单词,所以我们仍然保留小写形式。

[1]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Richards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3]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M]. Cambridge:MIT Press,1985.

[5]徐盛桓.替代话语的析解——“外延内涵传承说”认知—心智再阐释[J]. 外语教学,2012 (1):2-7.

[6]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 外国语,2009 (3):3-9.

[7]钱坤.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性思维[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1(1):51-55.

[8]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9]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C]//Orthoy A. 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251.

[10]Croft W,Cruse D.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1]何爱晶. 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2]徐盛桓.“A是B”的启示——再谈外延内涵传承说[J]. 中国外语,2010(5):22-29.

[13]Dennett D. The Intentional Stance[M]. Cambridge:MIT Press,1987.

[14]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 上海:三联书店,1996.

[15]Qian D. Assess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9(56):282-308.

[16]郭纯洁. 有声思维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7]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86.

[18]束定芳.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 外语学刊,2000(2):23-33.

[19]Bruner J. An overview[C]//Bruno J,Greenfield P. Studies in Cognitive Growth. New York:Wiley,1993:319-326.

TheUnifiedConceptualMetaphorinBusinessEnglish

QIANKu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zhouCollege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800,China)

There exist two radical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namely,ECONOMY IS HUMAN and 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According to the Invariance Principle,they could be integrated if we use the ontological metaphor HUMAN IS A CONTAINER proposed by Lakoff & Johnson. On the other hand,Xu’s Inheritance of Denotation-Connotation Theory states that metaphors arise from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arget domain and the source domain. This paper presumes tha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domains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contiguity and that the metaphor ECONOMY IS HUMAN be anEpitomizedMetaphor(EM) of all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of theEMis implemented where the “Think-aloud Protocols”are used to probe into the 27 (grouped by 3×3) subjec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give credence to our presumption on the transformability between the similarity and the contiguity and verify that theEMcould serve as a unified conceptual metaphor in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conceptual metaphor;concept mappings;Inheritance of Denotation-Connotation Theory

H314

A

2095-2074(2015)03-0034-09

2015-04-27

钱坤(1985-),男,安徽青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源域外延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平面低压降肖特基二极管外延氧化工艺
入坑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产业化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