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赫哲民俗文化保护新模式

2015-11-02孙同刚

奋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饶河县赫哲族民间文化

孙同刚

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赫哲民俗文化保护新模式

孙同刚

赫哲族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语言、风俗、信仰等民族活态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急剧流变和消失,抢救和发展赫哲族文化迫在眉睫。如何有效依托“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让互联网与赫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将成为饶河县做好赫哲族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赫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民俗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传统民间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民间文化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赫哲民俗文化在当前各类市场文化的冲击下,导致其保护和传承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清,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没有将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保护和传承工作仅仅停留在“点”或“线”上,没能形成“立体式”的保护和传承模式。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也仅仅局限在本地区的民众之间,受众少、传播面窄,忽略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传承和推动作用。

二是对特色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当前,饶河县在保护赫哲民俗特色文化上,还存在保护机构力量薄弱、相关资金匮乏、保护和传承渠道单一、引导和宣传模式僵化等问题。饶河县赫哲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导致了特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旅游产业得不到很好的对接,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步伐缓慢,民俗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三是对发展特色文化资金投入不高。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目前,饶河县的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投资渠道单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往往受到资金制约,还是一味地靠政府投入。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资金流动畅通。因此,为加快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势在必行。

四是民俗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人数量偏少。由于赫哲族的民俗艺术及技艺多数是口传心授,且相应的传承人基本局限于赫哲族人,受当前赫哲族人口较少的限制,使这些民俗艺术和技艺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传习的场所和传授的渠道制约,导致了相应的传承人数量偏少。应加大民俗艺术和技艺的传习力度,增设更多的传习所,发动赫哲族群众广泛参与,使民族特色文化和技艺真正得到保护和传承。

二、“互联网+赫哲”保护和传承模式的探讨

当前,“互联网+”是我国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兴载体,探索出一个赫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新模式是我们所应积极思考的。时下,将互联网与赫哲民俗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互联网+赫哲”这种新的赫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搭建共享的赫哲网络平台。在赫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要积极推动“互联网+赫哲”这种平台化、信息化、多维化的保护和传承模式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搭建能够展示具有饶河地域特色的赫哲风情网络平台,主动向世人展示、宣传、推介赫哲族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传统技艺、工艺作品等,将瑰丽多彩的赫哲族文化呈现给世人;其次要依托赫哲风情网络平台为我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搭建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第三要借助于双鸭山市“一基地一中心”的共享优势,积极建立以营销赫哲民俗资源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经济模式,以内部和外部融资平台为助力,为赫哲族的传统技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营销带来不竭动力,从而进一步带动赫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要打造饶河专属的赫哲文化名片。保护和传承赫哲民俗文化不仅要依托当地行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还要积极借助于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强大推力。因此,我们还要在互联网上打造出一张饶河专属的赫哲网络名片。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赫哲民俗文化品位。不仅要在丰富文化产品、拓展民俗旅游方式、提升景点景区档次上下功夫,还要进一步在加强文化与自然融合上做文章,真正将赫哲族所独有的原生态、民俗化的文化精华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世人。从而吸引游客前来旅游采风,让游客一踏入赫哲族聚居区就能融入浓浓的民俗文化当中;其次要进一步凝练赫哲民俗文化内涵。重点在突出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服饰、传统技艺等方面做文章,形成赫哲文化旅游的新卖点;第三要进一步强化赫哲民俗文化品牌宣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攻势,使其旅游品牌被消费者认同,不断提升赫哲文化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赫哲民俗文化的周边产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资金支持、政策支撑、产业收入反哺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立体化模式,进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赫哲民俗文化。

饶河县赫哲族冬捕活动

三要扩大网络受众的人脉资源。赫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赫哲族现有的民间文化活动和民俗特色,深度挖掘民间文艺、文化活动,依托互联网的共享优势,采取“互联网+赫哲”发展模式,积极吸引和拓宽网络人脉资源。首先要通过深度开发赫哲族特有的渔猎项目来招引网友参与渔猎活动。组织网友及游客开展狩猎、捕鱼(冬捕、夏捕)、垂钓、食鱼体验(全鱼宴)等系列活动;其次要通过深度开发赫哲民俗体验项目来吸引网友及游客参与风情体验。通过赫哲风情网络平台招募网友及游客参加“赫哲——那乃”异域风情体验游,听赫哲族民歌“嫁令阔”、独门绝技说唱艺术“伊玛堪”,体验赫哲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叉草球”“杜烈其”“拉杠”,观看赫哲族传统技艺“鱼皮画”“桦树皮画”制作技法等;第三要通过深度开发赫哲大型民间文化活动吸纳网友及游客观看文化盛宴。利用和开发好“开江节”“河灯节”“乌日贡大会”等系列赫哲族传统祭祀、纪念活动,举办好系列重大赫哲民间文化活动。通过“互联网+赫哲”这种模式,广泛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赫哲民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活动,不断吸引和凝聚网络人脉资源,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赫哲民俗文化进一步奠定人脉基础。

四要保护和传承赫哲非遗文明。赫哲族非遗文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要依托传统的保护模式,更要依托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资源,将赫哲族非遗文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网络拓宽到民间。首先要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保护赫哲文化的原始性。把赫哲族的各种民俗风情通过文字、音像、实物等手段进行分类整合,对赫哲族语言采取录制音像、编写字典等多种手段记录并整理成音标,分阶段、分批次地刊载到网络平台上,为世人了解赫哲语言搭建平台;其次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整理力度。对即将消失的“嫁令阔”“伊玛堪”(说唱艺术)等录制成音像资料、编制成文艺作品或发动民间、基层的文化团体,通过开展大型网络活动,有意识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为后人了解赫哲文化提供方便。

(作者系中共饶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饶河县赫哲族民间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视角的渔业发展建议与思考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