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双城区开展“十在农家”活动的实践思考

2015-11-02景丽玲

奋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家农民农村

景丽玲

哈尔滨市双城区开展“十在农家”活动的实践思考

景丽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哈尔滨市双城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结合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围绕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孝心、礼貌、洁净、勤俭、才艺、读书、科技、网络、法律、好家风等十个方面,分别组织开展了“十在农家”活动,以此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一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着力培育“爱家园、讲卫生、比整洁”新风。坚持“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以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洁净在农家”为主线,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会战和评比活动。推广希勤乡、金城乡环境整治经验,开展环境最美户、环境最美街、环境变化最大村等系列递进式评比,以户带街、以街带屯、以屯带村、以村带乡,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着眼于680万吨牲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整治的治本之策,建成杏山、兰棱两个分布式资源站以及6个大型沼气池,有2000多户农民用上了沼气能源。2014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中节能沼气和有机肥、中德秸秆发电、北京丹斯克新能源等项目,预计3至5年内全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将全部实现循环利用,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以加快增收致富为目标,着力培育“学知识、用科技、比创业”新风。以推进“网络在农家”、“读书在农家”、“科技在农家”为重点,围绕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抓住国家农业部农村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机遇,着眼于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培养培育职业农民,邀请省市专家开展种植养殖、市场经济等方面培训近10万人次。创新科技推广模式,辟建了G102国道和双周路两条现代农业示范带、30个整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83个奶牛规模养殖小区、20个千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区,实现了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田。2014年,引进墨西哥艾特尔和北大未名集团高产试验项目,玉米亩产均超1000公斤,创北方旱作玉米高产纪录,亩增收近800元。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网络的热情。目前,双城每个农户都普遍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30%以上农户有自己的致富项目。

三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培育“知礼仪、讲公德、比奉献”新风。以“孝心在农家”、“礼貌在农家”、“好家风在农家”和“勤俭在农家”为重点,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发“文明礼仪伴我行”倡议书10万多份,派出专家到农村巡讲公共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知识100多场次,组织以“最美叔叔、中国好人”谢尚威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4万多人次,举办景泰家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关雪岩、好村官吴坚等典型事迹报告会20多场。在活动中,各乡镇还举办了“家风家训书画展”、十大“孝顺儿媳”评比、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表彰等活动,涌现出了十几年如一日护理瘫痪公婆的好儿媳李淑芬,父母离异、自强不息的好孩子王天等一批典型,“正能量”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旋律。

四是以推进依法治区为目标,着力培育“学法律、抵陋习、比守纪”新风。以“法律在农家”为重点,结合“六五”普法,组建法律宣传团深入乡村宣传法律法规,组织农民学法用法。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督查中心,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成立远程调解专家组,采取视频互动的方式进行“网上会诊”,将调解工作延伸到农家炕头,让百姓有问题找专家,有矛盾网上调解,目前已调解各类纠纷200多件。通过“法律在农家”活动,如今农民信奉传播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少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打架斗殴、上访告状的少了,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多了;看小牌、打麻将的少了,参加科技培训、致力发家致富的多了。

五是以构筑群众精神家园为目标,着力培育“讲情趣、重健康、比修身”新风。以“才艺在农家”为重点,抽调文化馆、老年大学、健身舞协会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培训基层文艺骨干3000多人次,扶持建立各类业余文艺团队265支,组建德爱、煮雪、方圆、寸丹等4家农民诗社,推广了皮影、剪纸、秫秸灯、葫芦匏器等特色品牌。开展了劳动风采专场汇演、军民联欢专场汇演、送百部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区246个行政村每村都有一支不走的文艺骨干队伍,各类主题演出、健身操、秧歌比赛、赛诗会、交流汇演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孝心在农家”示范户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十在农家”活动贴近农村实际,点燃了农民群众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激情,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启示。

启示一:只有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才能让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只有找到制约发展的症结,才能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目前,双城全区63%人口在农村,具有“小城区、大农村”特点。农村环境脏乱差,部分农民读书少、科技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陈规陋习多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为此,我们按照“民风美起来、环境美起来、农村文化生活美起来”的要求,确立了“增收入、提素质、展风貌”的工作思路,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通过倡导和培育孝心、礼貌、洁净、勤俭、才艺、读书、科技、网络、法律、好家风等“十在农家”典型示范户,把农民从酒桌、牌桌上拉回来有效地组织到一起,把松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努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才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启示二:只有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农民自觉地参与进来。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也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考虑农村的承受能力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才能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推出了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十在农家”系列公益广告,编印了“十在农家”三字歌谣和乡村手册,制作了《“十在农家”美在乡村》专题片,利用电视、网络以及手机短信、微信等现代媒介,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强化了农民“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的意识。设计开展了“十在农家示范户”、“最美农家”、“星级文明户”、学习型家庭、最美系列人物、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相继推出了“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谢尚威、“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钟满军、“感动冰城好人”、“龙江好人”村干部吴坚等一批先进典型,评选出“十在农家示范户”19000多户,引导农民学习身边摸得着、看得到的榜样。

启示三:只有拓展创建载体的内涵,才能让农民真正地获利受益。“十在农家”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和文明素质与农民增收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不断优化活动载体,以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推进洁净在农家活动,以开展“德礼满双城”、“学生带文明回家”,建设道德讲堂、母亲学校等,推进礼貌在农家、勤俭在农家、孝心在农家、好家风在农家深入开展,以完善乡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推进科技在农家、网络在农家活动,以普及农家书屋、举办农民文体节等,推进读书在农家、才艺在农家活动,以创建“无邪教”村、法律调解中心等推进法律在农家活动。今后我们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游线路,开发农家乐等服务产业,带动农民由单一的收入来源转向多元发展、多元增收,带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为“十在农家”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双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赵嘉宾zhaojiabi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农家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家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