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2015-10-30北京市顺义区马坡卫生院101300唐大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石菖蒲浅表性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卫生院(101300)唐大苹

连朴饮出自《霍乱论》,原用于治疗湿热并重蕴结于中焦引起的霍乱,霍乱表现为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燥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余有幸跟北京市名老中医马万千老师学习,在临床侍诊中发现马老用连朴饮守其基本病机,灵活加减,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甚好,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2~70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内镜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上海)浅表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胃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1.2.2 脾胃湿热证辩证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2009年颁布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脾胃湿热证辩证标准:主症①脘腹痞满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口干口苦③身重困倦④小便短黄⑤恶心呕吐。凡具有主症加次症2项或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以连朴饮为基础方:黄连10g,厚朴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豆豉10g,炒栀子10g。水煎服,每日一剂。若湿重于热用药则偏重于苦温燥湿芳香化湿,加苍术10g,草豆蔻10g,藿香10g,佩兰10g,若热重于湿用药则侧重于苦寒燥湿,清泄胃热,加茵陈15g,黄芩10g,若湿热久羁必耗气伤阴,故气虚加山药15g,白扁豆30g,阴伤者加石斛10g,若气滞加陈皮10g,枳壳10g,伤食积滞者加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

2.2 对照组 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多潘立酮10mg,每日三次,饭前30分钟口服。

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3 疗效观察

3.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3.2 内镜下胃黏膜疗效标准 ①痊愈:胃黏膜正常。②显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③有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④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3.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4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一年来胃脘部痞闷胀痛,伴食少,恶心,口干苦而黏,大便黏滞不爽,时干时稀,舌尖红,苔黄根腻,脉濡,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间断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证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拟连朴饮化裁,药用:黄连10g,厚朴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炒栀子10g,香豉(炒)10g,芦根15g,竹茹10g,陈皮10g,藿香10g。上药服用21剂后诸证缓解。

6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改变,无典型的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饱胀或疼痛,嗳气,反酸等。该病患病率极高,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不节,烈酒辛辣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或郁而化热伤胃,胃失和降致痞满胃痛等症。脾胃湿热证是一个常见证型,有学者从董建华老先生448例胃痛资料中分析,具有湿阻者116例,占胃痛总数35.9%,湿热中阻者占19.4%。薛生白明确指出,“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即脾胃为湿热病变的中心。章虚谷谓“胃为戊土属阳,脾是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故湿热相搏,干扰胃腑,气机阻滞而致胃痛,此湿热外侵也,若平素纵恣口腹,酗酒嗜酒,或偏食辛辣肥甘,以致湿热内蕴,胃腑失和,其痛乃作,此湿热内生也。”

本方经临床加减灵活应用于胃脘痛的治疗。方中黄连、厚朴为君,黄连擅长作用于中焦,清热燥湿,厚朴苦温燥湿,行气宽中,二药合用,苦降辛开,寒温并用。芦根清热除烦,半夏燥湿和胃而降逆,石菖蒲芳香化浊,栀子豆豉宣泄胸中郁热,还能利湿。因湿为阴邪非辛温不能宣通芳化其湿,热为阳邪,非苦寒不能解其热,诸药合而成方共奏中焦芳化苦燥,清热化湿,升降气机之功,故临床治疗湿热胃痛疗效亦佳。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石菖蒲浅表性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