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离骚》的文学艺术成就

2015-10-26胡桂红马轶男张家口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怀王香花离骚

胡桂红 马轶男张家口学院



论《离骚》的文学艺术成就

胡桂红马轶男
张家口学院

摘要:《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它以诗人自我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高大悲壮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意象体系;形成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在诗歌语言和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和开拓等等,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

关键词:《离骚》文学艺术成就

和《诗经》的集体创作不同,《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它汲取了北方文学、特别是《诗经》直面现实、批判现实的精神,同时又受到南方巫术文化和楚地民间文学的影响,并融入了诗人自己的生命体验、情感历程、道德追求和政治理想,从而形成了和《诗经》迥然不同的风格,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离骚》的文学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高大悲壮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品不仅描述了诗人的美政理想、政途上的坎坷遭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生动细腻地展示了诗人的感情波折和心路历程。

诗人(抒情主人公)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和优秀的才能,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但是,由于小人的离间被君王疏远,甚至被流放异乡。身处异乡的诗人,心头常常萦绕着种种痛苦而复杂的感情,然而无人可以倾诉,只好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抒情长诗。在诗中,他痛斥那些贪图私利、苟且偷生、不依循法度的小人,正是他们将自己逼上了穷途末路,也正是他们使楚国失去了齐国等盟国的支持,走上了一条褊狭而危险的道路。他还指责楚王的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并援引大量历史典故,劝说楚王效仿历史上的圣明君主,对内任用贤能,疏远小人,公正无私,实行德政;对外积极联合齐国等国家共同对抗秦国。正如司马迁所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诗中,屈原还表达了自己对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九死未悔的决心。虽然诗人已经清醒意识到楚国内政的腐败黑暗,意识到楚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偏狭而危险的道路,他痛苦彷徨,也曾有过离开楚国远走他乡的念头,但是,楚国毕竟是他的宗主国,楚国和楚王与他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所以,他时刻准备一旦到了无可挽回的最后时刻,就效仿彭贤(殷之贤大夫)以死殉自己的祖国,殉自己的理想。何其芳在《屈原和他的作品》一文中认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不能说那些作品没有作者个性的闪耀,但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的烙印的人,却还没有。”

二、《离骚》创造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意象体系

《离骚》中比喻、象征的内涵更加丰富、鲜明,更具艺术魅力。它们不是一对一的单纯的比喻、象征,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意象体系,全面折射出诗人一生的情感、经历、理想和追求,甚至心灵深处的挣扎与痛苦。《离骚》主要创造性地运用了两大意象体系:香花美草意像群与男女意象群。

(一)香花美草意象群

首先,《离骚》中的香花美草,比喻诗人自己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以及对楚国的忠贞。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的“江离、芷草和秋兰“,就是隐喻自己通过修养而具有的美好品格和杰出才能。有时,《离骚》对诗人含英咀露的描写,又象征着他效仿前贤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行以及对美政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

其次,《离骚》中的香花美草,也比喻贤明的大臣或杰出的人才。譬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其中的“众芳、申椒、菌桂、蕙茝”,比喻众多有才有德的贤臣。诗人以楚国的三位先王为例,劝谏怀王要远离小人佞臣,大胆启用有才德的贤臣。他认为,正因为三位先王德行完美、任用贤才,才引导楚国走上了光明富强的正途。

另外,诗人还通过香花美草的凋零枯萎,象征性地描述了在荣华富贵的利诱和黑暗政治的高压下,人才的变质与人性的扭曲:“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怀王二十五年楚秦“黄棘会盟”后,屈原因反对这次危险的盟会,被放逐汉北。被放逐后的屈原,不仅忍受着远离祖国和亲人的痛苦,忍受着怀王的误解和疏远,更让他痛心甚至绝望的是,他曾经信任过的人,其中还有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竟然背弃了他,趋炎附势地投靠了楚国的保守派贵族。这让屈原处于更加孤立而危险的境地。诗中用他亲手培育的“众芳”竟然“萎绝”、“芜秽”,象征性地描述了那些令他痛心又让他鄙视的小人对他的背叛。

所以,《离骚》中的香花美草的比喻象征义非常复杂,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解和分析。

(二)男女意象群

屈原《离骚》中的男女意象是君臣关系的象征,即以男女喻君臣。屈原借男女意象,抒写了自己对楚王和楚国的忠诚,在政途上的坎坷失意,以及怀才不遇、求索抗争的心路历程。《离骚》中的女性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美人”和“灵修”的比喻象征义

一般来说,《离骚》中的不少诗句,都把楚怀王比喻成“美人”或“灵修”: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这里的“美人”比喻怀王。屈原语重心长地告诫怀王说,我经常想到草木会由盛而衰,从而联想到君王你也会逐渐衰老。你何不趁着年富力强,改革弊政,引导楚国走向繁荣富强呢?又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在这几句诗中,通过女子对爱情的背叛,象征性地比喻楚怀王背弃了之前和屈原一起制定的内政外交策略,隐含曲折地表述了屈原对怀王的失望和怨愤,以及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和楚王的一片忠贞。

2.“宓妃”和“佚女”的比喻象征义

《离骚》中的有些诗句,描写了诗人不辞辛苦而四方求女的过程,譬如:“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诗人的漫游求女,可能有两方面象征意义:(1)“宓妃”和“佚女”可能是楚怀王的化身。诗人希望楚怀王能迷途知返,理解自己的苦心,理解自己对楚国的一片忠贞,有朝一日能让自己重返故都,但是,等来的却是楚王的执迷不悟。(2)“宓妃”和“佚女”也可能是其他的贤明君主。但是,诗人求索而不得的过程,则预示着他遇到贤明君主的机会非常渺茫。

《楚辞》的比喻和象征,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虚幻的情节与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离骚》还虚构了丰富多彩的情节,有着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全诗的感情线索,是诗人对祖国的忠贞以及遭到楚王冷落后的忧愤之情。《离骚》的前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方式,叙述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后一部分又虚构了重华陈辞、上叩帝阍、下界求女、占卜灵氛、巫咸降神、去国远游等一系列虚幻的情节,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虚构情节,既隐含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道德追求和政治理想,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奇幻绚丽的浪漫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四、诗歌语言和形式的创新

在语言和形式上,《离骚》汲取了楚地民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它的句式以六言和七言为主,还杂有五、八、九言等多种句式,形成一种整齐、和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其次,《离骚》还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这也是继《诗经》之后的一个突破。另外,《离骚》的语言精练华美,并多用楚地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2.

[2]何其芳.屈原和他的作品[J].人民文学,1953(6).

[3]林家骊,译注.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范正声.《离骚》的男女意象与《易经》[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猜你喜欢

怀王香花离骚
另一天
卫士
结香花
钱人寿
楚怀王逻辑很混乱
澄香花开——旅美新锐钢琴家李贺澄梓专辑签赠会小记
《九章·思美人》新探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神性的转向
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