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如何进行专业调研

2015-10-24李寿冰高艳芳耿晓哲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调研毕业生实训

李寿冰 高艳芳 耿晓哲

(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31)

专业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通过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出专业特色,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专业群,保持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2011年,山东省启动了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提出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应用基础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遴选部分高校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潍坊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园林技术等10个重点建设专业,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专业调整优化机制,分类培育特色专业,做强制造类专业,做优服务类专业,做精农林类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深入分析重点建设专业的自身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学院要求各专业深入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调研活动,为专业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一、专业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一)调整专业结构,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高职专业结构优化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通过专业调研,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调研区域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分析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状况,合理设置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一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专业群。

(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专业人才培养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选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有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实训条件,要有与企业产品相一致的生产流程,要有与生产相配套的虚拟软件、项目教材等教学资源。通过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根据企业需求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教学资源,把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二、调研对象与调研内容

(一)行业企业调研

行业企业调研主要围绕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选择的调研企业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数量在20个左右,要综合考虑企业所在区域、规模、技术水平、工作岗位(工种)和人才需求,保证调研信息和调研数据准确有效。调研对象及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行业企业调研对象及内容表

(二)毕业生调研

毕业生调研主要围绕毕业生就业方向、创业和职业成长经历、职级升迁过程展开,调研毕业生职业发展中不同阶段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做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队伍、社团活动和求职服务等人才培养过程满意度的调查,更好的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每个专业调研毕业生的数量应在100名以上。

调研对象及内容为:一是应届毕业生调研,主要调研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就业渠道及毕业半年后的工作岗位、就业率、专业相关度、离职率和人才培养过程满意度等内容;二是3~5年毕业生的调研,主要调研从事工作岗位、转岗率及转岗原因、升迁率、月收入等内容;三是5年以上毕业生的调研,主要调研从事工作岗位、升迁率、继续教育需求、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等内容。

(三)职业学校调研

职业学校的调研主要是到具有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高职院校调研,特别是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通常选择省内外5所以上高职院校。一是调研其他院校专业的招生情况及在校生数量、近三年毕业生数量就业率及就业去向;二是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设情况;三是调研本专业科研情况和对外开展社会服务的数量及收益;四是调研专业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专业建设的亮点和特色,重点做好专业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的调研。

三、调研方法及途径

专业调研可通过组建专业调研团队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具体可采用直接调研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法等形式。

(一)组建专业调研团队进行调研

专业调研团队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调研形式和方法可灵活多样。一是通过行业企业走访座谈、企业锻炼、电话交流等直接调研法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人员、企业专家和毕业生进行交流,获得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等信息;二是通过学校之间交流学习、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骨干)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发展情况。

调研前,要设计好相关调研表格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以便进行后期数据分析。需要准备的表格主要有《行业企业基本信息表》、《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查表》、《专业目标典型工作岗位调查表》、《行业企业专家调查表》、《毕业生调查表》、《同类院校专业开设情况调查表》等。

(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调研

与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克斯数据公司合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研,每年调研一次。主要调研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专业相关度、课程评价、社团活动、求职服务、能力与知识等相关内容。在调研实施过程中,各专业提供的毕业生信息、教师信息、专业信息和课程信息要准确,提高问卷答卷率,保证调研数据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专业调研数据分析与应用

学院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选择的10个重点专业都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因此,专业调研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优势专业群,提升专业服务区域产业能力;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业特色,引领中高职专业发展上。

(一)产业背景与区域优势分析

通过学习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蓝黄”两区发展战略重点和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潍坊市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六大领域调研,了解潍坊市产业背景和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行业企业现状与未来规划,根据重点建设专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潍坊支柱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群,为学校建立起服务地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供科学动态数据。

(二)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一是分析与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用人需求,分析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工作岗位及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在校生数量和就业质量,为专业招生规模调整提供依据;二是根据用人单位调研信息和数据,分析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与专业有关的3至4个主要工作岗位和2至3个次要工作岗位,分析每个典型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职业标准,明确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三)在校生生源结构与毕业生质量分析

通过开展在校生生源结构调研,了解本专业高中起点、中职起点生源比例,重点做好中职起点生源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情况分析和高中起点毕业生的录取分数分析,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在校生生源结构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毕业生调研,根据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初次就业岗位、升迁岗位能力要求和调研反馈的信息,既要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转岗率、升迁率等相关数据和影响因素,又要明确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对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应以近5年毕业生调研数据为准,对于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分析,应以5年以上毕业生的调研数据为准。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根据产业背景、区域优势、人才需求、在校生与毕业生等各方面调研结果,针对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原有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等问题,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论证。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本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课程体系,通过“基本素质平台”课程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平台”课程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力拓展平台”课程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

(五)专业师资队伍分析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调研,分析师资队伍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的需要,找准师资队伍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根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师国内外集中培训、顶岗培训和企业锻炼,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熟悉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等。

其次,要根据专业师资情况,做好校外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的聘任,把合作企业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教学工作、深受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欢迎的技术人员引入专业教学团队,弥补校内专任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实践条件分析

分析行业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特点、生产设备、企业管理制度等调研数据,发现专业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条件、企业生产工艺与专业教学过程、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制定专业校内实训条件发展规划,按照学校构建 “企业岗位认知体验—课程单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能力递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通过以下形式改善学生实践教学条件,提高操作技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一是充分利用好省、市财政和学院名校建设专业实训经费和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政策、经费,建设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形成校内仿真的职场环境,为学生营造企业工作氛围;二是与利用学校场地和企业设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满足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和产品生产的需要;三是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厂中校”,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五、调研结论

调研完成后,专业负责人或者带头人要带领调研团队认真整理、系统分析调研基础数据,形成调研结论,撰写专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既要包括产业背景与区域优势、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等专业建设基本信息分析,又要包括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专业特色培育等科学发展建议。专业调研报告初稿要经过专业调研团队讨论,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修改完善,然后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定稿,作为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特色培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1]王英杰.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需求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33-37.

[2]郝一洁,李南峰,罗芸红.高职院校专业调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3.

[3]丁帮俊.专业调研方法对高职专业定位的影响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46-48.

[4]杨濯.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20-24.

猜你喜欢

调研毕业生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