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芷诺小提琴教学中左手训练思路解读

2015-10-21胡静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提琴教材教学

胡静

【内容摘要】小提琴左手技术的复杂性使其被公认为难掌握的,丁芷诺作为我国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在小提琴教学中的成果显著,她对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其已出版的众多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文章结合《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和《新编小提琴教程》等教材,试从中解读其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的思路与特点,将小提琴左手训练的要点具化和总结,为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丁芷诺  小提琴  左手技术  教材  教学

小提琴优美的声音及辉煌的左手技巧令其在乐器中如明珠般璀璨耀眼,但复杂的技巧训练也令很多学琴者和教师望而生畏。就小提琴的左手技术而言,从建构左手手形、换把、揉音、双音、和弦发展至换指八度、十度、左手拨弦等复杂技巧,是一系列复杂而系统的技术训练,新的技术也都是根植在最基本的左手技术基础之上。因此,树立正确的左手技术概念,掌握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小提琴左手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18世纪以来,随着小提琴技术的发展,小提琴教学也逐渐系统化。国内外一部分小提琴学者对如何提高左手技术也展开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我国,丁芷诺是较早形成明确思路并通过教材得以体现的小提琴教育家。

丁芷诺出身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著名音乐家丁善德。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小提琴教师,丁芷诺在上海音乐学院50余年的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小提琴人才。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时代,作为上海女子四重奏的成员,丁芷诺荣获舒曼弦乐四重奏比赛第四名,这是中国室内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并产生极大的反响。改革开放后,丁芷诺曾赴美国和维也纳学习小提琴教学,较早具备了国际视野,她的教学思想还受到了塞迪夫卡、郑延益等小提琴教育家的影响,加上丁芷诺还对室内乐及作曲技法的专门研究,逐渐形成了兼容并蓄且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丁芷诺是中国较早编写小提琴教材的教师,80年代开始,她陆续编写教材,涵盖技术训练、乐曲学习、重奏训练、改编曲等多方面共30余本教材,其中《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新编小提琴教程》(1-5)、《塞夫契克小提琴双音预备练习》着重体现了丁芷诺的小提琴教学思路和特点,这些教材在专业小提琴教学领域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对小提琴教学的革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的内容

小提琴的左手技术是体现这件乐器高超技巧的核心,早在19世纪初,帕格尼尼随想曲的出现已经将小提琴的左手技术推向了顶峰,并无限地扩大了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可能。在小提琴教学论著中,关于小提琴左手技术被不约而同地以技术点划分为持琴、换把、揉弦、换指八度、泛音等内容,如卡尔弗莱什的专著《小提琴的指法艺术》是从把位、换把、双音与和弦、指法的表情意义四部分内容对小提琴的左手训练展开论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奥尔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方法》中谈到的左手技术,包括换把、手指压力、音阶、半音音阶、指法、双音、颤音、装饰音、拨弦、泛音。几本著名的小提琴教材,如《沃尔法特60首练习曲》《开塞36首》《克莱采儿42首》,左手技术训练模式也是以这些内容为发展的。在20世纪,小提琴教育的革新者塞夫契克则给予了小提琴的左手训练另一种指向,他将可能出现的左手技术罗列了上千种供习琴者参考,从生理学的角度加强了对左手技术的解读。加拉米安的《当代小提琴演奏技巧》琶音中增减三度、全音音阶,双音增加了同度、七度,还有非传统的音阶及琶音,以更好地适应近代作品需要的新內容。还有两位在中国认识度不是很高的提琴教育家多尼斯①和约斯特②,他们的基础练习和音阶在美国已产生广泛影响并被广泛应用。多尼斯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小提琴演奏的艺术家技巧》作品12,以及《每日练习》《小提琴技术新发展》观点新颖,涉及了心理和生理的领域。约斯特音阶难度极大,如三度指法、双音的跳进从三度到四、五、六、七、八度,还有同度等,单音音阶也有只用一个手指的等,更加深了左手训练的深度。

丁芷诺在1990年发表《小提琴教学法与教材之我见》一文,对已有的小提琴教学成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1999年,她出版了一套名为《小提琴基本功每周一练》教学音响资料,将全部小提琴技术进行细化,以52二周,每周介绍一个小提琴技术点的方式进行小提琴教学介绍。2007年的《新编小提琴基础教程》,扩充并调整了《小提琴基本功每周一练》,52项技术内容增加至64项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进程上做出了精心安排。在多年的实践中,丁芷诺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其中涉及左手技术训练的教学内容被归纳为41项,左手训练内容被细化并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增强了左手训练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提及了更多左手训练中不可孤立的综合训练。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左手手形与基础动作。这是学习左手动作的最基础内容,而丁芷诺运用了较大篇幅的练习,即从教学内容1-10中共包含10项。分别是:1.初建手形,2.稳定三指的重要性,3.手指保留及抬指,4.手指后退,5.手指过弦,6.手指排列,7.手指的密集与伸张,8.手指组合,9.手指的指点转换,10.简单双音。而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丁芷诺认为学习小提琴左手技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部分。相比较传统的以一种左手训练内容,这一部分更为细化,手指后退、过弦、排列、密集与伸张、指点转换等。此外,从教材中也清晰可见训练的思路,从初建手形、稳定三指的重要性,再到同把位涉及的各种动作的训练。

第二部分:左手换把。换把是基础的小提琴技术,其中的内容也进行了细化。换把练习在这一系列教材中被分为了两大部分,即基础换把的教学内容包括:11.介绍把位(一),12.空弦泛音换把,13.同指换把,14.顺指换把,15.越指换把,16.介绍把位(二)。这一部分主要学习低把位换把和换把的基本动作。第二部分,复杂换把,这部分教学内容则放到了教材中偏后的位置,包含的教学内容有:26.三把至五把以上换把,27.琶音换把的三种指法,28.下行换把,29.连续换把,30.跨指换把及琶音。

第三部分:可分类为各类左手技巧:17.学习揉音,19.装饰音,24.颤音,25.和弦,33.三六八度双音,40.泛音及拨弦。

第四部分:剩下部分可概括为左手音准与特殊指法的综合训练。包括:20.手指训练,21.减七和弦指法,22.1-3-4指法,23.半音阶指法,32.音准与调性,34.左手手型,35.华彩及手指的成块动作,36.双手配合,37.密集扩张指换把,38.复调双音,39.大把位,41.调整与转换。这部分内容很少有教材单独提到,也并不作为左手的特殊技巧,但通过了解这些教学内容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左手及音准的综合能力。

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复杂技巧未涉及到,例如换指八度和十度、双泛音等,其中一些在丁芷诺编写的其他教材中有所补充或体现。

二、小提琴左手技术的训练方法

《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是丁芷诺在1989年开始编著的一本教材。20年来的实践证明,该书是一本出色的教材,曾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原教委教学二等奖,曾7次再版,印量超过2.5万册,在专业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学中广泛应用。丁芷诺集多年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归纳出左右手技术的几个最基本问题,试图以强化概念、集中训练的方法加强基本功, 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以下筆者以几项小提琴左手基础技术的训练为例,从教材中看似细碎的乐谱片段解读丁芷诺左手技术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一)关于左手手形

1.左手手形是一切左手技术的根基,丁芷诺运用图片、谱例加文字的方式,在教材中表述一个基本概念:左手必须三指(无名指)为中心,是四个手指技术均衡发展的前提。在左手触弦的四个手指中,二三指自然成为手指中心,但三指四指(小指)肌能要弱于一指(食指)和二指(中指),因此以三指为中心,照顾小指、退缩一指,成为四个手指均衡发展的前提。

2.如何寻找这一位置:1.将一指从琴颈下移到拇指位置,其余三个手指仍然在指板右侧,这样三指很容易成为手指中心,体验其触弦感受。2.三指的左手拨弦体会触弦感受。3.轻声地练习寻找三指的位置(谱例1)。

谱例1

3.确立了三指为中心的动作感后,通过一个核心练习,确立其他三个手指的位置。

核心练习(谱例2)。

谱例2

扩展此核心的练习(谱例3)。

谱例3

4.运用不同材料巩固左手手形的位置,以下是不同排列的练习(谱例4)。

谱例4

5.各把位的巩固练习(选自施拉迪克材料),具体可见《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P6-13。

(二)关于换把

小提琴换把动作是由肩、肘、腕、手指各关节联合完成,是运动性较强的动作。丁芷诺在教材中用文字和谱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关于换把的核心概念,概括归纳如下③:(1)左臂移动的动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换把,换把技术需要以平衡的持琴为基础。(2)远距离换把较多地运用手臂整体动作,近距离换把多运用手的动作,有时仅用手指完成,注意指尖对指板的控制能力,在换把中首要基本保持与原手型一致。(3)换把动作包括由一至四把位的直线动作和三至五把以上的转动动作。

在训练中如何做到,综上所述,我们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以下步骤:

1.寻找肩、肘、腕、手指各关节协调平衡通畅的感觉,可用一根棍子代替小提琴,以左侧锁骨和左手食指指根为支撑,右手轻微扶住,左手作来回的移动,以体验琴在手中和左肩、左手的平衡感。

2.换把动作训练,做以拇指为轴心从五到三把的收缩练习,注意保持手形(谱例5)。

谱例5

以手指动作为主带动手向下换把,注意手腕不要有主动突出的动作(谱例6)。

谱例6

3.循序渐进地训练和掌握空弦换把,同指换把,顺指换把,越指换把。核心练习(谱例7)。

谱例7

扩展练习:由一根弦换把增加至多根弦换把等(谱例8)。

谱例8

4.学习快速与复杂换把,注意在一组动作中保持手型稳定,并学习三个八度音阶中的两处换把等动作。

核心练习等(谱例9)。

谱例9

扩展练习:在掌握换把动作的基础上,可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手指动作结合的换把、邻近弦上的换把、连续换把、跨把、练习一条弦上的琶音、三个八度琶音、四个八度琶音等。

(三)双音

双音音程是由四个手指在指板上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这也是小提琴的高难技巧所在。双音的手指组合和可能演奏的各种音程包括一三指和二四指组合可演奏的双音,包括三度、换指八度、七度、二度;一四指可演奏八度、二度、十度、同度、九度;一二指,二三指、三四指组合可演奏六度、四度、三度、五度;同指演奏五度。

丁芷诺在教材中用指板图解分析了各类双音音程的组合,良好的双音音准是建立在好的左手手形基础之上的,加入左手手指的交替、平移以及伸缩动作。三六八度是所有双音的基础。

1.首先,用左手无声动作寻找和稳定手指对于指板的感受等(谱例10)。

谱例10

2.简单双音的大量练习。这一部分是对手指交替平移动作的巩固,在《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和《塞夫契克小提琴双音预备练习》④都包含了大量的内容。

3.双音核心练习主要通过短小的片段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双音中的手指后退,前伸起落等动作,还要发展手指组合中伸张和移动能力等(谱例11、12)。

谱例11、12

4.扩展练习,在核心练习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练习逐步掌握双音的换把、快速双音、双音音阶和双音琶音等。

5.除此之外,很多乐曲中出现的复杂双音,包括换指八度、十度、复调性双音、双音琶音、高难度三度等,都可以将其列为一个单独项目展开训练。如换指八度的核心练习(谱例13)。

谱例13

所有的双音都需以良好的手形和手指的伸张、调整能力为基础。在训练时要以慢速仔细连接音准,并寻找双弦振动时的发音点。

(四)揉音

揉音是换把动作的一种发展变化,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是臂、腕、指的颤动动作,这是小提琴左手的一项主要技术,演奏者掌握揉音的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揉音只有通过指尖和弦的接触才会有效,揉音的启动就是手指按弦的动作,腕和臂的颤动幅度、频率等动作,也总是根据音乐对揉音的需要而配合。

揉音学习可以从按指入手,以声音的效果为衡量准则。

1.关于如何寻找揉音的感觉,最初可以拿一盒火柴用手臂摇动,以此体会手臂为主的揉音动作,具体可如下:(1)左手放在三把位,在轻轻向下滑动时,利用下落时的一点冲力获得揉音的动力。(2)抬起指根利用换把动作练习揉音。(3)利用手指尖向回做缩指动作的动力练习揉音。(4)利用手指换弦的动力练习揉音。⑤

2.核心练习(谱例14)⑥

谱例14

3.扩展练习。将上述核心练习分别用其余三个手指的指法和组合进行练习。

4.巩固训练。从简单优美的乐曲或片段循序渐进地练习,注意体会乐曲的内涵,并通过揉音的变化来更有效地表达乐曲的感情,注意倾听揉音的音乐效果。

三、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的思路解读

随着教学思路的拓宽,丁芷诺集多年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归纳出左右手技术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训练思路,即明确概念、强化训练,并在1989年第一次出版《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在这期间,还大量进行了国内外的教学教材研究,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相关论文,如1983年的《小提琴基本功16题》(音乐艺术),1984年的《美国小提琴教育一瞥》(音乐艺术)《弦乐音准及其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的《从时代发展看小提琴演奏技巧变化》(音乐探索),1990年的《小提琴教学法与教材之我见》(音乐艺术),1993年的《弓架与力的传递》(音乐艺术)等。他在研究和学习中不断完善,关注世界先进教学方法,并将之有效地融入其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中科学思维运用,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一)内容解读

在《新编小提琴教程》中,丁芷诺在左手训练中将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更具体化地扩充,左手基础内容进行了细致扩充,将一些被忽视的部分作为专项内容提出。第四部分又增加各种综合性训练。训练内容的排序也是精心安排,有很多相呼应的内容,又有看似重复其实具有难易差别的内容,而每一项教学内容都集合了与此相关的练习曲及乐曲片段等。这些左手训练内容都特色鲜明,试归纳如下:(1)加强基础训练并需要将内容细化,重视生理机能的训练。(2)重视左手综合能力以及听觉意识的培养。(3)左手训练的内容要在重复回旋中逐渐加深。(4)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二)训练规律解读

在上述第二部分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训练逻辑,先明确一个概念,用简单的方法確立概念,再运用一个核心练习稳定手指动作意识,其次通过大量的扩展练习巩固手指动作,最后通过练习曲、乐曲加以运用。我们可以用“找”“定”“固”“化”四个字概括这一训练规律。“找”是确立核心概念,“定”为固定动作,“固”即巩固动作,“化”就是运用动作。大概是“练琴”一词影响了我们,在学琴过程中,练更多地体现在“固”“化”之中,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找”与“定”。小提琴左手技术练习的过程,是通过简单技巧的积累逐渐达到复杂的左手技术,抑或把所遇见的复杂动作拆分为简单动作逐步攻克。

(三)方法解读

小提琴的每项左手技术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但通过对丁芷诺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寻找出一些通用性法则。

1.平衡中心点法则。左手技术的动作要找到最核心的中心点,这是最容易掌握的部分,并把握好平衡,合理利用支点、杠杆等原理,一切复杂的运动可迎刃而解。左手技术的第一步手形训练中便提到以三指为中心的概念,有利于四个手指均衡发展。关于双音训练的第一步,无声练习中便是确定二、三指的稳定框架,并以此展开一四指的训练。再如八度的训练,强调将三指固定其中,会有助于八度演奏的准确性。左手来说较为困难的十度双音,在练习中寻找到平衡中心点,并据此再退一指伸四指便会容易得多。此外,右手运弓也处处体现出平衡中心点的原则,例如从中弓展开弓法训练、强调中指、无名指在持弓中平衡中心点的作用,当然还包括身体的平衡、乐器的平衡等。

2.自然法则。小提琴的技术虽然复杂精细,但所有的动作意识都不是特有的,是和生活中其他动作一样,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丁芷诺在教学中强调一切动作都要遵循自然法则,一切动作源于生活,运用生活中的动作原型,自然地驾驭小提琴。在第二部分中,训练步骤第一部分“找”过程,总是离不开这样的自然法则,例如运用一根棍子代替琴来学习换把的动作意识,用摇晃火柴盒的方法体会手臂发力揉音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实例更多,按照丁芷诺的话来说,拉琴就是和两个棍子打交道,一根粗的,一根细的,按弦就像拿手机按号码,拿着相机按快门,指根以下不用力参与等。

结语

小提琴的左手技术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究其本质,并不难发现其中训练的规律。丁芷诺在小提琴教学方面卓有成就,她的教学去繁就简、逻辑缜密、架构清晰,具有可推广性。本文通过《新编小提琴教程》,对教材中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左手手形、换把、双音、揉音几项基本左手技术的训练方法与步骤,并结合丁芷诺教学思想的形成,解读其教学思路中的核心价值,包括内容的特点、“找—定—固—化”的训练规律,训练方法中的通用性法则——平衡中心点及自然法则,希望这一研究能有助于小提琴教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为本土化的小提琴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注: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1世纪高师小提琴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121487)

注释:

①多尼斯(1886—1954),美国小提琴教育家,出生于希腊,早年学医,也同时学琴,1939年在纽约建立研究室,1954年移居西部洛杉机,著有《小提琴演奏的艺术家技巧》作品12、《每日练习》《小提琴技术新发展》,以及八度、颤音、连顿弓等专门的练习.

②约斯特(1888—1958年),美国小提琴教育家,1915年至1921年曾任美国印地安纳州州立大学的系主任,著有多部小提琴理论书与教材.

③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2.

④丁芷诺.塞夫契克小提琴双音预备练习[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2.

⑤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十六题[J].音乐艺术,1984(2):16.

⑥丁芷诺.新编小提琴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7.

参考文献:

[1]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指法艺术[M].蒋和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莱奥博尔德·奥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M].司徒华城,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原则[M].张世祥,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十六题[J].音乐艺术,1984(2).

[6]丁芷诺.弦乐重奏的音准及其训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1).

[7]丁芷诺.小提琴教材与教学法之我见[J].音乐艺术,1990(2).

[8]丁芷诺.新编小提琴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9]丁芷诺.丁芷诺小提琴教学精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筹)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小提琴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