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研究

2015-10-21王彩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王彩霞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新兴城市建筑物中,高层建筑已然占据半壁江山,但在这一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关于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的应用要点,望可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个体与群体设计

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天空的探索脚步,从远古的祭坛到明清的宝塔,从古欧洲的神庙到伊斯兰的教堂,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让人的崇敬感油然而生,现今我们仍会感叹先民们伟大的智慧。然而,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并不符合高层建筑的概念,现代的高层建筑是指那些供人们工作、生活需要的相当高度的建筑物,以10层或者24米为分界线。随着需求的不断提升,高层建筑尤其是摩天楼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尺,这就对其建筑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表现形式

高层建筑可以有许多呈现形式,包括个体的视觉特征和群体的组合造型,我们对此分别进行讨论。

1、 高层建筑个体形式的表现

高层建筑整体形象可分为底座、主体、顶部三个部分,这三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形式特征,而其有机结合体又共同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外部形式与美感。

(1) 底座的外部形式

底座是高层建筑与周围景观联系的纽带,也是一般情况下人眼观察建筑物最先触及的领域,在传统建筑模式中,人们崇尚重力,追求建筑物的厚重与稳定,对建筑物尤其是高耸建筑物要求其底座的视觉均衡,大量使用厚重的外墙和放大的柱础,这种表现形式也继承至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物的底座与主体呈现出一种制约关系,即建筑物越高,底座面积越大,比例越敦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不是仅仅停留在遮风挡雨,而是上升到艺术性和审美理念的追求,拒绝盲目的深色制材、粗糙质感带来的压抑感,加之各种辅助技术的进步,自由灵动的底座外部形式应运而生,取代了传统高层建筑深入人心的封闭冰

冷形象,给行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其他景观和谐共处。

(2) 主体的外部形式

作为建筑的重心,主体部分不仅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开发商寻求创新的首要切入点,建筑的主体审美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有属于时代的烙印,但在建筑史上永恒不变的是对原始几何形体的钟爱,哲学上讲,简单就是最复杂的单一,在现代高层建筑外部设计中,这种理论依旧有其指导意义,通过将林林总总的功能要求统一于简单的几何形状,高层建筑可以在钢筋水泥混合成的城市风景中独树一帜,带给人清新愉悦的视觉享受,如千禧年塔和汉考克大厦,简单的圆锥和棱台反而凸显出不平凡的气势,当之无愧地成为东京和芝加哥的地标。原始几何形体自身的美不言而喻,而简单组合后的变化更是丰富多样。

(3) 顶端外部设计

顶层是高层建筑竖向构图的结束,常常给人以高耸入云、与天空相呼应的感觉,且从城市整体布局来看,高层建筑顶层所带来的视觉影响往往更大,除此之外,顶层还承担了许多功能需求如旋转餐厅、高位水箱、屋顶花园等等,而兼顾功能设计与造型设计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就目前高层建筑设计而言,包括顶体一体和顶部变化两种形式。其中,顶体一体是将顶层作为主体的延伸追求简洁美,甚至于某些情况下与主体完全合一,如西格拉姆大厦;顶部变化则以功能和美感的高度统一为目标,采用与底部遥相呼应或对比的方式,赋予城市建筑丰富感和层次感,产生了许多颇具创意的高层建筑,例如纽约电报电话大厦、广州中信大厦等等。

2、 高层建筑群体形式的表现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高层建筑也不再是简单的一栋塔楼“鹤立鸡群”,而是向着群体化方向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群体的设计既要有整体观念,统筹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共处,又要保证每个建筑物不失去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实际运用中的建筑群大多采用近似外部形体、比例、材料、建筑手法、色彩等,以期实现大厦间的和谐统一。但这种彼此相似的大厦组合时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突兀现象,缺少关联,而平面布局设计可以作为一条无形的纽带打破这种局面。通过对称、环绕、主从设计等手段,顺应地形地势,实现全局的整合目的。

二.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的影响因素

高层尺度高、体量大,其设计工作更易出现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广泛,具体从以下方面阐述:

1、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有机建筑理论中提到,建筑应与环境相融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如同植物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一般。对于临湖、临海、临山的高层建筑,其外部形体设计应注重依据地形地势,与周围景色相融合;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高层建筑则应与周围建筑相融合,避免突兀和各自为政现象。商业区寸土寸金,在有限用地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好垂直空间,给行人留出更多通道,特别是一些位于路口的建筑物,应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我国现有的高层建筑群代表设计大都可圈可点,但仍有部分不尽人意之处,例如交通疏散关系、地面停车情况,还有新老建筑的对比现象,这些都需要建筑师在综合环境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2、 技术因素

科技进步能够带来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方方面面,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为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可能性,建筑师的艺术想法与设计可以充分被表达,早期的高层建筑多为矮墩状,清一色的深暗系涂料,容易给人造成压抑感和心理不适状况,近代钢筋混凝土使得高层建筑得到竖向延伸,整体形状有了多样变化,高强轻质钢材料、玻璃幕墙的出现则使得高层建筑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和灵动性,带给城市人民时代感和视觉享受,应当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城市建设服务。

3、 地域文化因素

如前文所述,任何建筑都处于环境中,也同样处于文化包裹下,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应体现城市特点,蕴含文化思想。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复古京派、兼容并蓄海派和自由明朗的岭南派,高层建筑的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要传承文化特征,避免一味地模仿和雷同。

三.关于高层建筑外部形体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1、 贯彻环保理念设计

经济发展往往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现在取得的经济成就中饱含了环境的血泪,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高污染、低效能建筑设计已经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节能环保理念。生态高层建筑强调科技的适应性,针对于建筑定位的不同功能,可进行自然空间、风能接收空间、太阳能收集空间、能源转换空间等设计,以生态材料为基础、生态技术为支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通过顶端绿化和屋顶花园的建设为钢筋铁骨的城市增添一抹绿意,实现人本设计。

2、 强调平面协调统一

在进行高層建筑尤其是建筑群设计时,应先从宏观上分析城市整体景观,力求建筑融入环境而不是如一把利剑割裂原有空间的联系,而后结合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组成内容处理其朝向、布置、交通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建筑群平面布局与当地气候相适应,若能调节改善城市气候自然最好,但应尽量减少加重气候问题的设计情形。

3、 融入文化内涵

伴随改革开放涌入的大量西方文化理念强烈冲击了我国原有建筑文化,模仿和雷同之风盛行,特别是对商品经济的扭曲理解,导致建筑商品化,失去了高层建筑设计本应传承的文化精神。在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中,应着重注意建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传统,将地方自然风土人情特色融入其中,打造“中国味道”的高层建筑流派,形成国家和民族的地标。

参考文献:

[1]奥托卡.浅谈高层建筑外部的尺度设计[J].山西建筑.2011(23)

[2]石梅.建筑的生态语言——以诺曼·福斯特的作品为例[J].四川建筑.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