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学与现代建筑创作探析

2015-10-21刘丽群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文化

【摘要】以民俗学认知为前提,从建筑中的民俗及民俗对建筑创作的指导两个方面论述了民俗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为当代建筑创作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提供思考素材。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文化;现代建筑创作

民俗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包含民间生活、宗教信仰、物质生产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大众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民俗学的概念由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提出的,汤姆斯对民俗的界定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以及“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民俗是一种民间文化,带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集中体现了世俗化、市民化、生活化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

“民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民俗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赋予其特殊的民俗习惯,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以及审美标准。一个地方的民俗是该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民俗的发展具有共时性和历史性的双重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学也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中对其内容进行取舍更新,最终发展成成熟的状态。民俗学与建筑学处于动态发展中,虽然这两门学科不会像时尚一样变化飞快,但却是现代社会生活变化中重要的指向标。民俗的地域化特征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源泉,从民俗学的角度探析现代建筑创作是现代建筑运动之后的重要发展趋势。

当代建筑创作尤其重视“根”的重要性,探究本质,与地方民俗、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渊源。建筑中的民俗是物质民俗的一种,是一种可感知的民俗文化。建筑出现之时建筑民俗随之出现,人类生活初始阶段建筑的形式及建造方式简单,建筑民俗表现的简单,后来建筑形式与建造方式发展起来之后,建筑民俗表现在建筑的选址、建造、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各方面,对人类的居住、审美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中的民俗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师在当代建筑设计的构思与执行过程中,了解建筑所处地域的民俗习惯与地方特征,深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活动,创造出与地方文化相和谐并且满足地方民众诉求的建筑作品。

1、建筑的民俗学基因

民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众多表达方式,建筑中的民俗通常通过选址、建筑布局、建筑装饰来表达其抽象化的内容,突出建筑民俗所呈现的民族心理、美学思想、哲学理念。在细节上借助建筑构件、门窗雕饰、屋脊瓦饰来来具象表达民俗的深刻内涵。

1.1民俗在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民俗在建筑布局中有大量的反映。无论是城市选址还是建筑的整体布局,都贯穿着风水思想。中国的民俗文化在民居、宗教建筑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物象的位置、形状、态势不仅是理性的客观物质要素,更被人们当做精神的文化存在考虑在建筑的整体布局中。如某些村落中将水口视为村落的门户与灵魂,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许多村落的入口都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北方的四合院整体布局的模式是在家庭等级秩序的影响下形成的,父子、男女、长幼等家庭人伦关系在四合院中安排的井然有序。

1.2民俗在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尤其重视建筑细节的装饰,装饰的内容,形式,色彩的搭配与选择都融合地方的传统习俗、文化信仰和审美标准。建筑装饰是一种文化艺术,通常与民俗文化相互关联,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的题材来自民间传说、宗教礼仪等,在这些装饰中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艺术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建筑装饰中的题材来自民间,但在表达上将其抽象、象征性的表达出来,突出了建筑民俗艺术的含蓄,正所谓“义生文外,伏彩潜发,秘响旁通”。

2、民俗是建筑创作之源泉

传统文化与民俗活动是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的传承与积累,民俗仍然充满生机活力。正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代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现代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居住环境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在物质上满足其使用要求,更是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现代建筑空间与形象的单一化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基于生活而创造是打破现代建筑创作单一化的重要出路,民俗文化成为建筑创作的基础素材。

2.1民俗文化是建筑创作的原始素材

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域民俗文化呈现鲜明的对比,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它所具有的地域性、文化性、社会性使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體现。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样式,并为建筑设计指明方向。从民俗文化中挖掘设计元素,使民俗文化融于建筑艺术之中,不仅使建筑本身与众不同,更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文化认知。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众多民俗文化,是古代人民对于民俗文化与居住文化融合的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就在于将物质性建筑实体上升到精神层次,成为文化的载体。在新时代,建筑类型的增加与建筑功能的改变,人们对建筑的物质性使用要求提高,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时候,忽略了对民族特性的探索。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建筑创作的不断探索,民俗文化重新受到重视。

2.2建筑与民俗的完整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的艺术性与文化性似乎高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在建筑造型、艺术装饰及建筑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文化内涵,构建了建筑与民俗联系的骨架。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民俗与建筑的结合似乎是一种挑战,更要接受时代的考验,每一个建筑的形成都应实现建筑与民俗的极大融合。无论在建筑色彩、建筑材料、传统符号、细节设计等方面,最大程度的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将关注建筑与周围建筑的和谐,使建筑内外协调。

3、民俗学研究对建筑创作的启示

在中国建筑学领域中,民俗建筑的研究始于乡土建筑。基于民俗传统,立足民间民俗调查与研究,从地方特殊的民俗与民间民俗活动中探求建筑的实质。民俗是一个地域的灵魂,民俗习惯、民间活动对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是产生差异的根源,当今建筑作品千城一面的现象,根源于没有从生活本身探究建筑创作的本质。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地区的生命力,是进行建筑特色创作的根基。民俗学中直接记载了历代以来的建筑民俗,它从生活、文化、社会、习俗等当面找寻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大大拓展课建筑设计思想,丰富了建筑设计素材。

民俗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的窗口,通过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民俗事象,更加深刻理解民俗的文化内涵,在建筑创作中才能更好地创造符合人们物质、精神的建筑形象与建筑环境。建筑创作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因此基于民俗的建筑创作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挪用民间传统文化与民间活动与建筑本身或建筑空间中。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存在“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一部分将适应现实需求被保留下来,另一部分被舍弃。在建筑学领域中研究民俗的相关内容,更像是建筑与民俗的相互考验。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建筑创作的根本源于生活本身。基于普通的大众生活,基于地域性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精髓,将民俗合理的植入建筑艺术中,使建筑与民俗更长久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永不止步,在未来建筑设计中,民俗仍是建筑设计中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2.

[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9.

作者简介:

刘丽群,女,山东泰安,1989.7,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民俗学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述类文本阅读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试论民俗学对中国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仓颉造字”引发的思考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初探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