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河大合唱》鉴赏

2015-10-21蓝成森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蓝成森

摘 要:黄河大合唱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对其的鉴赏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这首乐曲的意义。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结构以及它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艺术结构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代表作。在高中阶段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想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学好了后再去进行教唱这首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首作品的意义。《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那时我国正处于八年抗战的开始时期,这首歌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广阔地展现了中日战争的壮丽风景,同时也向全世界发出了解放民族的号角,并且在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崛起的意志。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极富励志,曲调振奋人心,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鼓舞士气,激励战士勇气和民族热情的作用。

下文是我对《黄河大合唱》的一个简单浅析,我认为《黄河大合唱》可以从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结构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939年1月,冼星海听到光未然的黄河吟后,有感而发的他在抱病期间创造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在之后的时间里共完成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就这样,《黄河大合唱》这首气势恢宏的乐曲便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气呵成,《黄河大合唱》首演于亚楠的陕北公学的大礼堂,并在表演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机很快唱响了全国大江南北,也成了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由其中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与精神,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英勇场面。在《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下,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曲目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它鼓舞着人们积极抗战,给人们树立了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体现着人们在苦难中的顽强斗争。

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结构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在艺术形式上,黄河大合唱中的诗朗诵在整出表演中的地位和音乐同样重要。通过朗诵与音乐的结合贯穿让整个表演显得更加动人心魄。音乐的构思也没有采用一般的单主题贯穿于全曲的写法,而是采用由二色的音调语汇变化发展。用丰富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刻画。并在合唱方法上,用了更多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的唱法让整篇乐章更显生动形象,也使《黄河大合唱》的结构更为严谨,《黄河大合唱》造成的成就与影响是这个表演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是对侵略者的愤怒情感控诉的体现。

三、《黄河大合唱》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他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现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并启迪了人们一定要抗战到底的精神。《黄河大合唱》在被创作之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表演造成轰动,这让整个世界都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国打响了保卫民族的战争,更让每个人都知道了保卫家园便是我们该做的事情。用音乐唤醒了民众,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并在抗战之时弘扬了我国不可战胜的抗战精神。在抗战时,它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凝聚着全国人民。它让每一个国家都重新审视了中国,知道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并在今后的各国交往中给中国重新打印了一张名片。

上文是我对《黄河大合唱》的一个简要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振奋人心的经典曲目,我相信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不應该仅仅是学习怎样表演这首曲目,而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好好学习一下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我也相信在每一个学生的不懈努力后一定会让这首曲目更具灵魂,在表演时也一定会更加具有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张素枝.《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与技巧欣赏[J].宿州学院学报,2011.

[2]李凤清.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黄河大合唱》[J].神州旬刊,201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在新时期的审美价值及重要意义
《黄河大合唱》与桂林文化抗战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