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5-10-21徐心诚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师资队伍一体化

摘 要:产学研一体化是高校人才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职能转变的成果体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可以促使高校实现品质教学、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研究中就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能力;师资队伍

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生物教学的要求随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而不断提升。在当前的生物人才需求方面,其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科研素质。所以在进行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单纯教与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唯有借助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实现具有全面素质的生物人才培养。

一、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在高校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要求。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必须重视教学工作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通过教学,促使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个效果的彰显基础就是其对生产、科研基础的有效把握。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所倡导的产学结合的本质是将教育活动开展进程中的不同环节实现巧妙融合,从而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一种基础、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其中,对学的要求是进行行业基础理论和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产”则应该是以学作为基础,在学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实践,从而将所学的理论转化到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研”的目的在于将“学”和“产”进行高度的融合,促使学生通过“研”能够实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共同提升。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与产的同时,进行研究内容的深入。由此可见,在本科院校生物专业应重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其目的能够促使更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其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要充分重视在本科院校的生物专业教学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实践。

二、产学研一体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时代的特点促使本科院校的生物教学工作必须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活动实施时融入实践的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结合,也带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在本科生物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其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通过创新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的塑造,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创新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拓展,从而促使其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进行实践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實践中创新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以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来达成这个目标,显然是不够的。

(一)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学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一般只知机械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意识,很少去思考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之中,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产学研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社会、国情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陶冶了情操。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自身的缺陷,学习的目的会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创新理念的引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改善。对于学生来说,其创新主要是源于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主导下,促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寻学习的方法,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逐步进行自我提升,从而达成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借助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为扎实,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学研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本科生物教育的不足,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单纯从教育模式的视角上来看,产学研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其个人知识积累广度和深度拓展的有效方式。借助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专业技术型实干人才。

(一)革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其主导思想。我们认为,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通过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办法,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结合学科的基础学习,从实践与创新的层面进行结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因材施教来完成对学生的创新培养。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方面,从具体的实践需求出发,在进行课程规划方面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层规划,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进行专业设计、专业实践以及专业科研结合的方式,以科学化的方式进行行业监管,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打造成一条以基础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融合的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

(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规划方面,既要进行基础教学内容的开展,同时也要强调实践与科研的融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从而打造出一条融合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科研、生产)模式的综合课程体系。

1.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生物类专业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学科。在进行该学科教学活动时,要从实际出发,借鉴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实现生物学“理工农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的建设。所以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的课程设置,同时还要关注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前,先进行综合教学评估,从而寻找到一条符合行业需求、結合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拓展以及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内容的体系化课程规划模式。

具体来说,首先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筛选,并将核心课程予以保留。此外,也要对一些在进行专业培养方面无法实现有效帮助,或者是无法对进行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相应帮助的课程进行筛除。同时在课程的安排上,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融入一些具有实践意义,且对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有积极帮助的课程内容。通过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尽可能地打造一个全面的课程设置体系。此外,在师资力量的配置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尽可能加大师资投入,促使本科院校的生物教学能够实现更多的新产品、新成果的融入,提升行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另外,要灵活开设选修课程。依据教学目标的需求,为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专业能力的深入拓展,改善目前教学课程设置中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借助选修课程的设置,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有助于促使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在进行本科生物专业教学活动开展时,其核心目标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基本需求为目的,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拓展,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时,其必须始终保持以学生为核心,促使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同时,在体系规划时还应该充分融入科研能力培训的内容。例如设立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组织和资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或与企业的合作研究等。通过一系列内容的融入,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中,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相应科研项目的选择和把握。这也为促使更多学生实现其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3.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配套改革

配套改革也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

(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内容规划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等内容进行具体考核制度的改革。在进行改革时,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依据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大纲和规划的全新修订。在修订时要注重对特色的把握,同时从根本上强化相应经费的投入。从教师层面上来说,要促使其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通过日常课程考核、实践考核、笔试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全新考核制度的建设,促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实验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要加强实验的比重。通过大量地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在实践时也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合作,建立起高水平教学实践基地,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更多的科研实践活动。通过科研实践,一方面是让学生拥有更多动手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够对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充分的验证。

(3)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交流平台

通过对技术力量的掌握,以及与生物科研企业的密切联系,促使彼此之间形成一个便于沟通的平台。这对于改善本科院校生物教学效果,提升生物教学目标达成,促使教学科技成果转化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直接目的。

(4)培育适应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也是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前提。由于生物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首先必须要重视对教师学历、研发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就目前来说,许多本科院校的生物教师往往都是以重视教学活动开展为主,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这也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要强调对高校生物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是要进行专业培训制度和规划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其次是要不断拓展师资队伍的外延,引入一些行业的专家学者并使其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中。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促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升自身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

注:本文由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项目(2014SJGLX301)支持。

作者简介:徐心诚,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产学研师资队伍一体化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