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21李新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李新月

【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及住院治疗4周后分别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于患者出院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及治疗后,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运动量表(FMA)和功能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脑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高[1]等特点,老年人因其血管弹性差,各脏器功能减退,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04±4.21)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且住院时间在4周以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生命體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辅导。入院后帮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宣讲脑出血的常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减轻患者内心的焦虑与恐惧,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熟悉患者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的解决患者的困难[2]。

(2)家属指导。脑出血具有起病急,发病快,预后差,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应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合理指导,使家属能够正确对患者进行家庭陪护,为患者营造和谐而又温馨的家庭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3)环境护理。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温馨、舒适,房间采光良好,各项生活设备、便民配套设施齐全,并为患者提供报纸、杂志等文化读物,丰富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保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4)生命体征检查。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给予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神志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特征,因此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适时与家属沟通并及时上报主治医生。

(5)饮食及二便护理。昏迷患者禁食3~4天,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鼻饲。清醒后应根据病情逐渐从流质过渡至正常饮食,应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类食物,多进食新鲜水果及蔬菜,禁食油腻及干硬食物。患者卧床期间,可插入尿管导尿,尿管撤除后锻炼患者自行排尿。防止大便秘结,可给予润肠类药物内服及外用,必要时给予灌肠治疗。避免排便过度用力而出现血压升高,导致二次出血。

(6)早期康复指导。病情稳定后,应给予早期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应注意勤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逐渐锻炼其洗脸、刷牙等日常活动,帮助患者进行握手、伸臂、抬腿等基本动作,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过量,并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摔倒。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指导其进行单音节发音训练,并逐步过渡为完整句子等[3]。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分

入院时及住院治疗4周后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简化的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1.3.2 护理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我科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选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及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MA和FIM评分均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提高护理质量,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并让患者保持舒适的生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使其充分感到人文关怀[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过4周的人性化护理后,其FMA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敏智.早期康复指导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4):557-558

[2] 闵 鹏.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34):163-164.

[3] 郎艳萍.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285-286

[4] 刘惠勤.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8.

[5] 王丙红,等.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4):1871-1872.

本文编辑:李淑雁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中应用及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