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21邬明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冠心病

邬明芳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估表(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为(34.5±9.2)分、SDS评分为(35.5±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且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院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中,男女比例27:28,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7±4.1)岁,

病程1~16月,平均病程(7.5±1.6)月;对照组40例中,男女比例23:17,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9.2±5.4)岁,病程1~17月,平均病程(7.6±1.4)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饮食及生活护理,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建立基本护患关系。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护理:按患者各自病情情况制定教育方案,向患者说明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治疗及预后方法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②心理护理:对患者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恐惧及焦虑等负性情绪,指导患者适当做呼吸运动及听音乐等放松心情。③用药指导:给予患者用药方法、用药量及用药注意事项指导,叮嘱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④运动干预: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及气功等。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平衡,荤素搭配,多食蛋白质、纤维素等食物,钠盐食用量<6 g/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根据SAS、SDS评定两组患者负性情绪。SAS评分≥50分表示有焦虑症,SDS评分≥50分表示有抑郁症,分数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正比[2]。按生命质量(QOL)从躯体健康、睡眠质量、心绞稳定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4个方面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QOL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为(34.5±9.2)分、

SDS评分为(35.5±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8.1)分、(54.6±6.1)分,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原因为:护理人员耐心、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让患者意识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治疗及康复带来的危害,安慰并激励患者,进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更加积极乐观;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适当深呼吸训练、听舒缓音乐以调节心理状态,促使患者能自行调节负性情绪[4]。另外,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如何护理患者,使得患者得到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

情绪。

结果显示:观察组QOL总评分为(87.4±5.3)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4.2)分,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为:患者通过健康教育,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及预后方法,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养成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从而增强躯体健康,改善睡眠质量。另外,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及重要性,给予患者用药方法、用药量及用药注意事项的指导,提醒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告知家属急救方法,从而减轻患者心绞疼痛程度;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及气功等,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提高新生代谢能力,进一步避免患者心绞发作[5]。关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还需加强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研究。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毛瑞英,王建辉,谭 峥,等.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26-27.

[2] 张静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71-72.

[3] 鐘 灿.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261-262

[4] 王绣芳.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7):1104-1105.

[5] 牟会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38-39.

本文编辑:李淑雁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