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5-10-21郑帅兵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尿激酶疗效

郑帅兵

【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良好,对于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急性脑梗塞是当前临床神经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该疾病早期的症状并不显著,往往容易被忽略,对患者后期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证实,均在发病6 h内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经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合作者、严重肾、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2.3±3.5)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入到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中,静脉滴注,在30min内滴完。如滴注后患者临床症状尚未改善,则再增加尿激酶50万U进行静脉滴注[1]。首次溶栓治疗后,次日可辅以中药制剂对患者脑循环进行改善,并且给予脑保护、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在整个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记录[2]。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为基本治愈;②经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③经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④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为无效。总有效=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19例(39.58%),显著进步21例(43.75%),进步5例(10.42%),无效3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18.75%),显著进步10例(20.83%),进步15例(31.25%),无效14例(29.17%),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3.86±7.24)分、(11.92±5.48)分、(6.35±4.23)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3.93±7.66)分、(20.47±7.43)分、(16.19±6.57)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急性脑血管病领域中,脑梗塞疾病的死亡率占据着很高的水平,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虽然很多,如血液稀释疗法、阿司匹林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但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疗效[3]。当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溶栓治疗,该方法可以疏通已经发生闭塞的脑血管。

尿激酶能够使原本活性丧失的纤溶酶中560位的精氨酰与561位的缬氨酰链断裂,从而将双链形式的纤溶酶释放出来[4]。由于纤溶酶对机体中纤溶蛋白有着很高的亲和力,其能够快速溶入血栓之中,从而自外向里逐渐溶解纤溶蛋白凝块,进一步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最终使机体血供恢复到正常的状态[5]。除此之外,尿激酶不单单可以对机体血栓外部表层的纤溶发生作用,并且还能够迅速渗透到机体血栓内部中去,从而有效激活机体内部的纤溶酶原,最终达到治疗的根本目的[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良好,对于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银辉,林友榆,陈振杰,蔡若蔚,涂明义.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15例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0:2979-2982.

[2] 杨 李,许宏伟.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VEGF、Ang-2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02:119-120.

[3] 陈 艳,陈国光.益气活血法联合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4:33-35.

[4] 吴春发.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經疾病杂志,2014,15:55-56.

[5] 梁 勇.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7:755-757.

[6] 张晋霞,张志勇,刘 斌,史富华,李绍彩,李世英.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1:1022-1025.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塞尿激酶疗效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