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10-21雍华巫仕俊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雍华 巫仕俊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积极推进,目前国内基础教育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困扰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通过结合教育心理学知识、数学学科教学法,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过程入手,以教育实际经验为载体,简析了高中生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课堂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

一、数学教育现状和高中生思维习惯简析

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不足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显然,能力培养不足会影响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应对能力,也必然会使我们的学生缺乏应对未来挑战的充分准备,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改变现状。

由于高中生年龄上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处于断奶期,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过重,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和父母,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许多高中学生沿袭初中和小学“唯教师论”的思维习惯:过分相信教师、相信教材的权威,习惯性接受学习,不会有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然这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有关,也与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关。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在孩子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简单的灌输式学习,接受性学习,不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就会抹杀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兴趣,必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容易思维固化,创新思维不仅得不到提高,更会彻底消失。

二、提高高中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初探

1.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提出了练习准备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突然袭击,应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应必备两本教学大纲:一本是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另一本是学生需要通过课外阅读,运用必备知识自学完成的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到如下两方面:(1)了解学情,把握学生自学的程度,以教材为蓝本,基于课程标准,精心准备导学案,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导学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2)教师及时收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了解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巧妙引入,体会学习的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堂课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以牢牢把握课前引入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标。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如下四方面进行:(1)复习引入,温故知新,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交替,排除心理障碍;(2)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3)背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历程,明白即将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使命;(4)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3.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就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走在学生的前面,充分发挥导师和船长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建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笔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事探究性活动,如,教师通常采取对比教学,或恰当的试验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挖掘问题的实质;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巧妙引导,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改变;通过师生合作,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追求知识、解决问题、建构理论的成功;通过反复的尝试,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尝试的喜悦,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4.研究性学习,体验快乐

目前,国家提倡中学生定期从事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整合知识体系,理清情感、价值观上的收获。教师适时抛出一些观点,让学生结合课堂学科必备知识,通过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达到从横向、纵向等多角度提升自我的目的。定期以论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教育的成功不是你能预见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改变。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让学生不再做学习的奴隶,笔者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传授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一堂课更精彩,学生收获更多,教师必须立足课标、巧妙借助教材,课前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备学法、备教法、备导学案。通过精心备课,深入了解学情,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中当好船长的角色,巧设问题,让学生深度体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思维碰撞,体会学习的意义和乐趣;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达到反思提升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习能力、阅读能力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蔣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葛军.初等数学研究教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陈琦.教育心理学[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