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15-10-21钱中华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历史教学

钱中华

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特点,对如何利用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予以探讨。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历史情境;乡土课程;社团活动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不仅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该时期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二、利用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相关措施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老师应立足课堂,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意识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历史教科书,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理解与认识就会更加深刻。目前初中历史教科书所蕴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大量的文字表述和图像资料,是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具体表现为:(1)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关于中华文明历史的内容,叙述了我们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在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的讲解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为学生讲解各个朝代所取得的各项科技文化成就,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况,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达;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领先世界,而且其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影响至今,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工业、核工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人工合成胰岛素等,通过了解、掌握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历史教科书中有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也有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不懈探索、顽强抗争的历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尊心,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例如,在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掌握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认识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绪,从而树立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奋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以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农民到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科书是实现历史教育目标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优势。老师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历史,培养其高尚的品德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法重演,后人也无法亲身体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感染,使其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有利培养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具体有:(1)利用历史图像创设历史情境。相对于文字而言,图片是直观的,较为具体生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情。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爱国者的图像,像《屈原》《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材文字与图像结合起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描绘他们的爱国事迹,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光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在讲到林则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彩图,告诉学生图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纪念馆中的林则徐塑像,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修建林则徐纪念馆,而且成为文保单位呢?联系林则徐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和他的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2)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的情景,刻画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影像受到感染。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叙述“开国大典”的场景时,播放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把学生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的天安门广场,感受开国大典的场景、氛围,体验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使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暴风骤雨般的欢呼声中,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3)用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扮演一些历史角色模拟历史情境,使学生融入角色中,让他们的心灵真正贴近历史人物,得到心灵的释放和感悟。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一位男同学扮演谭嗣同,两个场景:一是谭嗣同慷慨激昂的陈述变法内容,发展资本主义,改变中国的贫弱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二是变法失败,谭嗣同不肯逃亡,说:“……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在家坐等而被捕,最后被杀害。这样,学生不仅牢记了这段历史,也深刻理解了谭嗣同等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了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凝固的历史变成可以触摸、感知、聆听、创造的素材,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

(二)在初中历史拓展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开设乡土历史课程,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感受历史,并内化成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

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可以从知家乡、爱家乡开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现实世界,了解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认识先辈对家乡、祖国的贡献,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和心理归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设乡土历史课程的资源有很多,如历史遗迹遗址、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相关的文史网站、图书馆、文史工作者、历史专家学者,甚至家中长辈的回忆记录等,都可以提供丰富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发现历史并感悟历史。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拟定相关的历史探究主题,比如“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调查访谈,做好记录并整理成材料,如文字资料、照片、音像、随感等。为方便学生研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和查找途径,如让学生到档案馆查找不同历史时期家乡名称、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设置、人口、民族构成的变化,查找不同历史时期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状况,从家乡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巨大变化,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油然而生。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冲山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家乡的苦难,体会家乡人民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到横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祭拜,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先烈们救国救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些课堂上没有的历史知识,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和理想。

2.开展历史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方位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其不仅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知识,能够对其思想感情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在学校的配合下,组织历史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获得更广阔的舞台、更充实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例如,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如组织“端午节由来”的故事会,学生经过搜集整理,得到不同的版本,但无论是纪念屈原还是纪念孙武,都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屈原和孙武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輩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辰纪念日,组织学生介绍革命先辈的革命活动和事迹的报告会或故事会,不仅使学生深刻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而且进一步掌握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又使其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观看历史影视剧是学生喜爱的一项社团活动。影视剧具有直观性,能使学生在观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打破时间限制、直接回到过去历史时代的效果。如,老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南京》,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鸦雀无声,都沉浸在民族悲惨的往事中,一个个残酷的画面,使学生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这部电影激发了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起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相关措施,对于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刘兴权.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新课程:下,2013(10).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历史教学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