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治教育相关概念界定及其主要内容

2015-10-21侯建业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教育

侯建业

摘 要:虽然法制教育依然是培养我国高校法律素养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深化,高校法律素养的培养方式势必向法治教育转变。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并且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看出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若想对高校法治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的了解就必不可少。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律知识;法律信仰

一、法治的含义

“法治”一词是法律统治的简称,它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表明了法律在社会中的最高权威,人只能在法律范围内发挥能动性,而不可以超越法律,即法律至上的思想。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出现的最好的治理方式,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也是判断整个国家是否是文明国家的重要指标。“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也是对“法制”的改造和完善。

197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必须要让民主制度化、民主法律化,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这一断定表明,坚决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盛行的“人治”,要在中国实行“法治”,并且明确了“法治”的根本属性和重要地位。可以看出,“法治”和“人治”是一组对立的概念,它们从本质上就是相互排斥的。

“法制”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其核心是法律。“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概念,两者的区别是:(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它是对法制的改造和完善,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2)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只存在于民主制国家中;(3)法制是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甚至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强调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可见,法治和法制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法制的升华和必然结果。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法制教育”是指老师向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向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讲授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理论,使大学生对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遵纪守法。而“法治教育”不仅囊括了“法制教育”的内涵,还添加了新的内容: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从而发自内心地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很明显,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法治教育包含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包含于法治教育中,法治教育是法制教育的更高层次和必然趋势。

“高校法治教育”则是给“法治教育”限定了一个范围,具体是指高校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并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主要通过法律课堂的讲授,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培养法律意识,最终树立法律信仰的教育过程。高校法治教育的对象是全部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

三、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普及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包括法理学、宪法、部门法及国际法等法律。其中,法理学是从宏观层次来研究法律一般规律,研究法律的产生、发展等基本问题,可以使大学生熟知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为大学生学习其他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是高等院校进行法治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学法懂法的过程,可以使大学生认知和掌握一些基本法律條款和法律原理,进而使大学生明白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是可以做或者必须做的,并且引导大学生该如何去做。

2.提高法律运用能力

获得并理解法律知识是提高法律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并非学会法律知识就等于拥有了法律的运用能力,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和生活中不断实践来慢慢提高法律的运用能力,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自觉抵制他人破坏法律的行为,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能力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表现在大学生在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或者纠纷的时候,优先用法律思维来思考问题,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纠纷,从而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

3.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

在校大学生通过对法律基本知识和法律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整个国家的重大意义,这是提高法律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否能提升法律意识,使法治落到实处,就必须树立正确和坚定的法律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要被信仰,否则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所谓的法律权威更是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指出:“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群众内心的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实际上,高校法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让大学生对法律树立正确的信仰。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义、主张或者对某人、某物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为准则。那么对法律的信仰,就是人的内心对法律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人信任法律,同时也敬畏法律,只有真正信仰法律的人,才能自觉地依法办事,自愿地接受法律的束缚。实践表明,大学生只有对法律形成信仰,才能激发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相反,如果大学生抱有怀疑法律的态度,就不会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严重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法律信仰法治教育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简论法律信仰的科学界定
论法律信仰的内涵、对象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谈法律信仰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