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5-10-21王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王武

摘 要:当前,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缺乏有效保护机制,使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环境堪忧,大批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面临遗失的危险。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优秀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迫在眉睫。由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体育文化遗产宝华面临的现实问题,探寻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引言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文化瑰宝一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重放异彩,而另一部分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传承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突出重点,做好体育文化遗传项目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建立完备的传承机制,有效的依托各种途径进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本文即结合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法律体制不健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体育在于现代体育的对接中明显处于劣势,现阶段,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法律体系,在体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内容、形式、方法和措施上,也都没有具体、详尽的法律规定,致使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盲目、混乱,多数情况下只能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以及地方性法律制度作为参考,造成不同地区依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

2.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受经济因素的严重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落后现象严重,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更是严重滞后。许多地区经济跟不上,财政收入少,势必造成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就有限,资金投入比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发展,使得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形不成规模,严重制约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开展。

3.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文化,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为学校教育在这一传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体育文化遗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靠政府或是民间组织,学校教育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将其引入校内体育课程教材中,直接影响了传统体育文化在学生中的普及。

4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度不高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承载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体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前景令人担忧,传统体育文化已经被人们逐渐被人们淡忘和遗失,甚至有些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文化遗产,这势必会降低群众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情和参与度。

二、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立法保护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体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方法,规范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同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明确破坏体育文化遗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惩罚,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及时和稳定的保护。针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现状,目前,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就是应该加大力度推进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育文化保护遗产的法律体系,提高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层次,建设全国性的、高层次性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各地体育文化行政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的上位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体系健全、涵盖范围广泛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更为有力的法律保护。

2.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构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两者的共赢,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以经济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经费、场地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以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将传统体育文化充分的与现代体育形式相融合,通过对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再通过经济的发展所获得的收入来实现对体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3.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学校教育

中国体育文化博大精深,若想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将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将传统体育文化整理、编成文字教材、音像资料,从学校教育抓起,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专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意识。将学校教育作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能够充分的展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魅力,营造有利于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学校氛围,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去,并以此拉动社会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从而将我国体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4.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加强宣传力度

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到群众社区文化中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汇集体育文化专业人士,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的舞蹈、杂技、武术和太极拳等重新编排整理,丰富其内容和形式,融入现代体育因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同时,加强对于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将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内推外联营造良好氛围,让全所有的人知道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从而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结语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历史发展的有效见证,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国家及民族体育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好我国这些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张玉强,陈有忠.我国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86-90.

[4] 朱琳,刘礼国,徐烨.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与科学,2013,05:78-82.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