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苏维埃币对巩固中央苏区的作用及启示

2015-10-21覃志立李晓刚王亚庆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启示背景

覃志立 李晓刚 王亚庆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币的发行在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促进苏区经济发展和满足根据地人民的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从经济的视角阐述了苏维埃币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其对巩固中央苏区的作用以及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发行和管理货币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央苏区;背景;发行;启示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以军事和政治手段打破了敌人的“围剿”,也用经济手段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秩序,掌握对经济的领导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指示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苏维埃货币的印制和发行工作,以达到巩固中央苏区的目的。

一、苏维埃币产生的背景

苏维埃币是指以柔软的材料(如细羊毛等)制造而成的货币,是由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印有苏联领袖列宁的头像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图案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有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技术背景。

(一)政治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走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经过攻打大城市的失败后,毛泽东所领导的工农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寻找立足之地。经过一番考察后,确定井冈山地区是个理想的选择,通过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方式初步鞏固了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初,工农红军向赣南闽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叫中央苏区),其在全国当时13个根据地当中不仅面积最大而且人口最多,中央苏区顶峰时总人口达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并不断打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计划,政权取得初步巩固[1]。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成立全国性的苏维埃机构对革命和建设进行指导,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临时政府成立后,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货币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背景

发行货币必须有准备资金和通用货币的储备。在根据地,打土豪、战争缴获以及针对富农和资本家而征收的摊派募捐收入是当时根据地党和红军的主要收入方式。临时政府成立后,其颁布了《暂行税则》,进一步拓宽了政府的收入。而大量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储备,也为货币的稳定和信用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人民对于其他的杂钞劣币缺乏稳定和币值信用问题非常不满,要求政府能发行一种稳定的货币以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了支持国家银行铸造银元,各地苏区军民十分支持苏区货币,无私捐出许多金银物品,当时仅有23万人口的瑞金,捐出的金银就有20多万两。由于缺乏统一的主权货币,造成中国社会长期缺乏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在根据地遭受经济封锁的大背景下,发行供根据地内部使用的统一货币势在必行[2]。

(三)军事背景

工农武装割据是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国民党的全面封锁,红军的生存发展受到极大挑战。一方面战争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红军队伍在逐步扩大,枪支弹药、伙食和被服等物资需求都在扩大,以战争和打土豪的方式获得的物资显然已无法满足军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苏维埃政府发行公债可以暂时缓解军队的部分开支,但不是长久之计。当时我们党的任务是通过集中苏区的一切经济力量,以支持革命战争。因此长久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发行货币建立统一的财税体制,继而保障战争所需各种资金得到财政稳定供应。

(四)技术背景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就依托平民银行对发行货币进行了初步探索。1926年,湖南衡山县农民协会创建的第一个农民银行将白竹布作为制币材料发行了“白布币”;在井冈山时期,红军曾聘用当地富有造币经验的谢氏兄弟创办红军造币厂,利用战场缴获或者打土豪所得的银器和首饰等,经过若干工序制成了“工字银元”;吉安县的东固平民银行采用根据地自产的松烟油墨,蜡纸刻版,成功印制了苏区第一张纸币;1932年初,富有印刷和理财经验的毛泽民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并着手发行货币。尽管受到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但是毛泽民根据已有的制币经验和技术,带领技术人员采集当地制币材料,制成了防伪度、手感度和耐磨性均较好的纸币纸张。后来还利用缴获的冲床、钢模等铸币机器,实现了铸币的机械化,提高了铸币效率和质量。这样苏维埃货币印刷技术和设备均已成熟,新币呼之欲出。

二、苏维埃币的印制与发行

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巩固和发展苏区,壮大红军力量,保障苏维埃政权正常运转,国家银行于1931年正式印制和发行苏维埃币,并在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维埃币至此完全停止发行流通。

(一)苏维埃币的印制

1.苏维埃币的设计

一种货币的设计,会从图案、样式、币值等方面体现出来,苏维埃币也不例外。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因此在设计苏维埃政府货币时一定要体现工农政权的特征,其图案和样式设计必须显示出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并能和国民党发行的货币区分。为此,在设计货币图案的过程中,每张(枚)货币上都应绘有列宁头像、锤子、镰刀、五角星等图案,并分别安插在五分、一角、二角、一元纸币的适当位置上,工整书写国家银行行名、年份、面值等文字[3]。此外,在图案、样式及币值设计好后,国家银行在银币券下端还注明了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两位同志的英文签名,这种签名实际上是一种暗号,是为防止敌人伪造苏维埃币而专门设计的。

2.印制苏维埃币的机构设立和流程

一种货币的印制需要有配套的组织机构,当时苏维埃币的印制任务主要是由中央印刷厂负责。印刷厂下分设石印部和铅印部,石印部又称财政部印刷所,专印纸币、公债券等,而铅印部主要印文件、报纸等。纸币的印制一般要经历研究、制版、印刷和整理四道工序。其中,研究工序主要考虑纸币的防伪性能及其艺术性;制版工序主要是对设计原稿中的主图、花饰、文字等进行作业;印刷工序主要涉及到印版的集合调理、油墨、纸张等方面;整理工序主要是查漏补缺、印号码、包装入库等。当时石印部下设制版、印刷、包装、裁纸等股,共有九台石印机,其中有七台专印银行纸币,专门印制纸币的图案、底纹和签名。在完成这些印制手续后,国家银行视同本位银元以“兑换券”科目入账。

(二)苏维埃币的发行

1.苏维埃币的发行依据

一种货币要发行必须要有发行准备,发行准备包括发行原则、发行机构、发行信用等。具体而言,第一,发行原则。土地革命时期,发行纸币的准则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行适当数目的纸币;第二,发行机构。为发行苏维埃币,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土地革命时期应运而生。为办理存贷款、汇兑等银行业务,国家银行还设立了会计、出纳、券务等科室;第三,发行信用。为了保证根据地货币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转,国家银行在发行纸币的过程中要维护纸币的信誉,主要从纸币的兑现和流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苏维埃币信誉的关键在于保证持票人能随时兑付现洋;另一方面,为保障纸币的有效流通,中华苏维埃政府在税收层面上只收取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对其他杂币假钞一概不收。

2.苏维埃币的发行量控制

控制苏维埃币的发行量,有利于避免因纸币多发或少发对中央苏区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坚持独立发行原则的前提下,实施配套的金融政策,保证货币制度和金融政策的统一。对于纸币的发行超过货币发行准备基金的拥有量时,应积极组织资金回笼,以确保资金充裕,并对国营贸易发放更多的贷款,购进中央苏区需要的物资。当时国家银行为控制现金流失,实行现金出口登记制度。由于根据地的现金主要采取银元的形式,而这些现金不仅是纸币发行的准备,也是市场流通的货币,更是中央苏区采购战略、生活等物资和对外贸易的支付媒介。为防止现金的过度流失和货币秩序的混乱,中央苏区实行了现金出口等级制 度,这为后来红军长征和抗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苏维埃币的作用及启示

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产生的苏维埃币,是中央苏区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和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根据地政权、支援革命战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发行和管理货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苏维埃币的作用

1.发展中央苏区经济,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

在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流通的货币非常混乱,有银币、方孔铜钱和国民党发行的钞票等各种货币。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以后,制定了相应货币金融管理政策。1933年3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建立并完善了中央苏区金融体系,结束了中央币制长期紊乱的历史。

苏维埃国家银行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发行适当数量的苏维埃币,在中央苏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促进了货币和商品的流通。同时苏维埃政府也直接经营工矿企业(属于苏维埃全民所有),这些国营企业虽然数量有限,却是领导苏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巩固了中央苏区的货币地位[4]。由于苏区的货币统一,吸收群众的存款,实行低息贷款,辅助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经济斗争的重要支柱之一。

2.筹措部队军费,支持革命战争

中央苏区的经济比较落后,几乎没有工业,只有分散的个体农业和少数的小农手工业。频繁的战争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得中央苏区财政要长时间的保持收支平衡是极其困难的。在这种环境下,国家银行必须接受财政部的直接领导。它的业务从日常工作层面看,主要是代理金库,帮助建立与健全财政制度;从资金分配层面看,主要是发行纸币,通过财政以供给革命战争的需要[5]。

为了应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了独立统一的货币,并禁止或限制敌币的流通和使用,以苏维埃币兑换群众手中持有的非苏维埃币,购买中央苏区所必需的战略物资,以支持革命战争。为了恢复生产,活跃中央苏区经济,安定人民生活,银行对一些小商小贩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的优惠,以此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支持了“反围剿”的胜利。

3.传播革命理论,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

在中央苏区由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是有限的,所以发行的货币要与当时的商品供应情况和消费水平相适应。苏维埃货币有良好的政府信誉和强有力的政策作为后盾,一发行就受到了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增强了苏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苏维埃币在设计上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政治色彩。比如苏维埃币上绘有象征着工农联盟、寓意着苏维埃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铁锤与镰刀交置和齿轮与麦穗组合的图案[6]。在一些苏币上还有诸如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在当时宣传媒介非常落后和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为低下的情形下,这些革命性的图案和文字就成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工具之一,对革命影响深远。

(二)苏维埃币的启示

1.为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立提供了构想

在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建立之初,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紧缺,当时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战争中缴获的物资。为充分利用资金和防止根据地人民的挤兑现象发生,在1932年毛泽东指挥的漳州战役大捷后,国家银行将在漳州筹集的资金提留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储存。在吸收根据地人民的存款的同时,对存款按照一定的比率计提准备金。这为后来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立提供了构想。

2.为规避银行金库风险提供了管理办法

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家银行在启动银行代理金库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著手记账。在一次前线部队缴获的现洋里,工作人员发现了国民党税务机关的四联单。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对四联单的认真分析、研究,并对金库的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最终制定出了银行金库管理办法。该办法在金库资金的收款方、使用方、支配方和管理方等方面都有相应记录,既保证了财务制度的完善和严谨,也有效地杜绝了各级政府和军队的腐败行为。国家银行一是通过强化金库业务管理和制度执行力,提高了金库安全营运水平,有效规避金库业务操作风险;二是通过加强对金库人员及岗位的管理,不管是严格金库人员的选人用人关还是强化对金库管库人员轮岗管理,都能有效地降低金库人员及岗位设置的风险;三是通过加强现金备付管理,适时掌握金库库存情况,采取合理考核备付计划和加速资金流转速度等方法,以此降低金库现金安全管理的风险。

3.为人民币的发行提供借鉴

苏维埃币的发行为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依据和借鉴,在当时中央苏区发行苏维埃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货币的发行原则、发行机构、发行信用以及相应配套的金融政策等条件。我国人民币在发行的过程中也遵循了相应的原则,如人民币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和发行。我国人民币的发行主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坚持经济发行;二是坚持计划发行;三是坚持集中统一。同时人民币的发行也有相应的发行机构,其发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即发行库来办理的。在人民币发行的过程中,为保持一定的货币流通量,会配套实施相应的货币金融政策。此外,人民币的发行也要依据社会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保障人民币稳定的基础。至于人民币的发行量,要根据货币需求量来确定,并且央行会根据货币需求量对其发行做出相应的金融调控。

4.为人民币流通的良性循环提供“样板”

在当时的背景下,为控制货币流通量和稳定币值,国家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在发行适量苏维埃币的同时,通过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来调节苏区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和苏维埃币一样,通过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为回流人民币提供安全稳定的资金池。此外,由于当时全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尽管苏维埃币只能在苏区流通,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导致国民党发行的货币贬值。而苏维埃政府的存在也为苏维埃币提供了信用基础,实现了苏维埃币的良性循环,也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参考。尽管当今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人民币要成功走向国际化,必须建立起人民币输出、境外流通和回流的良性循环机制。

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维埃币的发行与流通,在发展中央苏区经济,扩大红色政权的政治影响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从经济的视角分析苏维埃币的背景、发行过程、作用等方面,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发行和管理货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肖甡.中共党史百人百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9):6-7.

[2]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M].九州出版社.2011(1):6-7.

[3] 王卫斌.中华苏维埃的货币战争[J].党史文苑.2013(5):55-56.

[4] 孟建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发行思想研究[J].江苏钱币.2013(1):31-33.

[5] 杨辉.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考证[J].金融与经济.2014(10):51-53.

[6] 洪荣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辨伪[J].中国钱币.2013(1):32-36.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启示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