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高管离职、减持行为反思股权激励制度

2015-10-21贾志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股权激励

贾志涛

摘 要: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大幅减持甚至是离职减持的现象出发,反思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高管离职、减持的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环境与约束条件,使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薪酬激励制度和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增加高管套现的难度,从根源上降低高管套现的动机。

关键词:股权激励;高管减持;离职套现

一、从高管离职、减持行为看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近年来连续大幅增长。2006年至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4家、15家、68家、19家、66家、114家、118家。在2013年达到153家。截至到2014年末,共有682家A股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其中2014年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多达154家。

1然而与股权激励大受欢迎相悖是持续不断的高管离职阴霾,进入2015年之后A股市场便掀起了新一轮的高管离职大潮,据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3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各自的高管离职公告,共涉及407位高管。A股市值管理行为年度报告还显示出,2014年沪深两市1284家公司重要股东和高管合计减持2218亿元,创下A股历史新高。沪深两市高管合计减持套现641亿元,创历史之最。

二、由高管离职、减持反思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现存的问题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使高管享有公司的股份,拥有公司的利润分红,从而长效激励高管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努力。目前,股权激励制度主要包括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等形式。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中高管大规模减持,甚至离职套现也构成了道德风险。目前的离职减持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离职套现,直接大规模出售股票套取巨额现金。我国《公司法》规定在职高管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可超过其所持股份的25%,且上市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半年后可抛售全部股权。高管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选择离职套现。其中以创业板公司IPO以后的离职套现为甚。而大量高管的离职套现对公司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股权激励即没有留住人才,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种,在职减持套现,逐渐以最大限额地减持套现。在职套现下虽然有利于公司的管理层稳定,但是与公司长期激励相悖,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形象。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增发新股,即逐渐稀释了股票,造成股票购买者手中股票减值不利于公司发展。

无论是离职套现还是在职减持,都与股权激励制度实施初衷相悖。

三、股权激励实施中高管离职、减持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不科学

我国股权激励的考核指标基本上都以经营业绩为基准,如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所选取的财务指標缺少对实施过程的反映和对未来绩效的预测,只从本期利润上做考核,片面追求暂时的业绩。这无疑会助长激励对象的投机行为。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人为操纵会计指标,使激励计划等同于福利计划,失去激励的效果。

(二)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机制来说,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股权激励的制定者和享有者人员重叠,考核时间、数量形同虚设,使大部分高管都可以享有股权,加之董事会的监管不力,往往是期权激励制度变成利润分红,失去了其激励作用,更不用说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外部约束机制来说,虽然对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抛售自家公司股票做出相关约束,如: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而高管辞职半年后就可转让股票,现行法律均未对辞职后高管抛售股票比例做出约束,这都增加了股权激励制度的道德风险。

(三)证券市场存在不稳定、非理性现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缺乏稳定有效性。而证券市场的稳定有效性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股价波动大、经济泡沫现象严重都是我国的股票证券市场中的弊病。高管减持甚至离职,从而将高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套现成巨大财富,导致股票激励偏离正常轨道。在缺乏有效性的资本市场下,我国经纪人市场注定不完善,从而也导致我国职业化高管的缺失。激励对象的不成熟性往往导致股权激励的道德风险,经理人大量减持,投机套现。

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建立业绩指标评价体系

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应从多角度,多阶段综合进行设计。注重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结合,会计指标和企业价值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兼顾,是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全面。股权激励制度是留住企业人才的“金手铐”,是种长期激励制度,使股票激励制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想联系,避免短期行为,是建立科学业绩指标体系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完善股权激励的约束机制

从内部机制来说,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完善董事机构,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发挥其顾问、咨询、监督的作用;其次,健全监事会制度,确保监事会能够对公司各层进行合法有效监督,是公司各股东合法权益不收侵犯;再者,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各部门各项目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从外部约束机制来说,完事股票激励制度的各项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同时应完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制度,防止内幕操作,投机套现,貌取私利,是股权激励制度得到全方位的监管。

(三)加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应完善证券市场,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结构,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完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加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使企业有才可用有才可选,杜绝空降、行政委派;提高职业经理人进入门槛,增强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职业化,使职业经理人,股东的长远利益,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同时建立职业经理人诚信系统。如果职业经理人出现道德诚信问题,将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做到对职业经理的道德约束。(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国成.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4,(8):111-113.

[2] 刘涛.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及实践浅析[J].经营管理,2014,(21):87-88.

[3] 张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32-36

[4] 吴延坤.上市前股权激励对公司IPO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5] 夏峰.深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证券市场早报,2014,(9):45-51.

猜你喜欢

股权激励
我国现代企业股权激励探讨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股价变动的关系:一个综述
组织承诺视角下股权激励在创业型公司应用中的探讨
文化传媒国企有了“股权激励”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