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

2015-10-21任丽萍同伟鹏

2015年15期
关键词:EPC模式

任丽萍 同伟鹏

摘 要:论述了目前EPC模式下建筑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建筑企业采取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从而指出,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与竞争优势,采取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整个链条的价值最大化,最终达到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EPC模式;建筑供应链;供应链成本管理

1.EPC模式的特点

近二十年来,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以一种交钥匙的承包模式越来越受业主的青睐,与传统的承包模式相比,业主把绝大部分工程的风险转嫁到工程总承包者身上,工程总承包商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由于在投标的过程中不是采用清单计价的方法,导致投标的过程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

2.目前采用EPC模式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虽然EPC模式下对成本进行管控是基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比如只是简单的注重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造成各阶段成本管理不协调,单纯某个阶段成本管理突出,但整个项目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管理流于形式。且我国EPC模式发展时间不长,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与平台、管理人员素质等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目前EPC模式下成本管理仍存在较大可控空间。

2.1 设计及项目人员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在成本管控中,人人都应有成本意识。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般只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很少把设计的需求与采购和施工的环节结合起来,没有把管控成本的观念考虑进去,往往造成实际施工与设计相冲突,严重的可影响工期,增加了管理成本及交易成本的上升。

由于总承包商往往把精力放在工程质量与安全上,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且在考核制度上成本管控也比较宽松,只要在限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合同约定内容,成本管控可不予考虑。因此在实际的成本管理推行阶段,责任成本流于形式。

2.2 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健全。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是成本得以控制的前提。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奖罚阶段,没有完整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及运行机制,即使有,也没有真正的实施,只是把这样的运行机制束之高阁。

2.3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成本居高不下。及时通畅的信息共享是减少不必要浪费的前提,然而目前EPC模式下的信息共享只存在于企业内部,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总承包商的需求信息,导致可能延期供货或者提前供货,造成总承包商库存的不合理现象,加大了管理成本及仓储成本。而分包商与总承包商之间信息不通畅可能造成工期与质量无法保证。

3.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

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在于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整个链条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考虑企业内部成本,还考虑整个链条上的成本,它融入了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追求链条内各参与节点企业的整体成本最优,不断地消除不为节点企业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节点企业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最总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各节点企业协同合作,从而使协同各方在共赢的情况下提高企业自身的战略地位,因此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各节点企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比传统成本管理复杂[1]。

建筑供应链是在从项目定义到项目运营直至扩建和拆除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由项目全体参与方组成,以满足业主需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个功能性网络[2]。

图3-1 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结构图

Figure 2-1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structure under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3]

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是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上游企业为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下游则为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级物业等,图3-1为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结构。

4.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一样,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相关利益方之间的流动。因此对成本的管理就是对整个链条上产生的成本进行管理。

4.1 建筑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建筑供应链中的物流主要指总承包商对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的采购,及与工程承包商及劳务分包商之间的分销物流。物流成本指在此期间形成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而运输成本、管理成本都是固定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中订货采用经济订货批量(EOQ),有效的降低了订货成本,而在库存管理中采用供应商库存管理(VMI)方式,研究表明此种方式有效的降低了上下游企业的库存成本,使上下游企业可以達成利益同盟。

4.2 建筑供应链信息成本管理

信息共享不对称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供应链的信息成本是指建立链条上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下,建立各节点参与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平台,促使信息在各节点参与企业的及时顺畅流通,是各方能够及时调整冲突发生,降低协作中的交易及变更成本。

4.3 建筑供应链风险成本管理

在EPC模式下,业主只是提出整个项目功能及质量的整体要求,由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及交付运行,业主不参与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因此整个项目可控的与不可控的风险大部分转嫁到总承包商身上,与其他的承包方式而言,总承包商承担了设计、采购及施工各阶段的全部风险,一旦那个阶段的风险不能及时分散,将给总承包商带来巨大损失。建筑供应链风险成本管理是指对为了降低、防止或者阻止项目运行过程中风险发生,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发生的成本,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控制、转移或者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

4.4 建筑供应链交易成本管理

交易成本是指供应链各参与企业互相交流与沟通形成的成本。交易成本分为内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在EPC模式下内部交易成本指总承包商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成本,外部成本指业主与总承包商,总承包商与供应商及分包商之间沟通交流形成的成本。由于在供应链成本管理是站在整个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设计阶段考虑周全,协商充分,确保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了设计变更带来的重复沟通及协商,从而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有了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降低外部交易成本。

5.结论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整个链条上节点企业的成本总体最优,实现整个链条利润最大化。它能够解决目前EPC模式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降低核心企业的成本,从而在合同造价固定的情况下,实现核心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使核心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建筑业市场获得较大竞争优势。(作者单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西安建工城航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桂良军.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5,04:51-55+95.

[2] 赵晓菲.国内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 陈奕锟.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EPC模式
装配式住宅设计施工一体化探讨
EPC模式下输变电工程管理流程体系综合评价探讨
EPC模式下反应堆压力容器业主方制造质量管控策略探讨
BOT+EPC模式的应用研究
EPC模式在燃机电厂供热技改管理中的应用
EPC模式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收益率的研究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光伏电站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EPC模式下核化工项目调试移交体系的优化探讨
EPC模式下管理工时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试论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