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2015-10-21庞泉泉

2015年30期
关键词:湖州市经济增长环境污染

庞泉泉

摘 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湖州作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其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研究对于本身发展或其他发展中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湖州市1998-2012年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与人均GDP为指标分析验证湖州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是否呈现出倒U型特征,并对拐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州市工业三废与人均GDP均呈现倒U型关系,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分别为55925.83元、51835.85元、39120.55元,而后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拐点的位置与产业结构、环保投入以及技术进步相关。

关键词: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湖州市

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催生出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近两年北方严重的雾霾使民众开始质疑经济迅猛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在1955年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的结论——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先增加后减少。而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受库茨涅兹的启发,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报告》中通过对SO2和悬浮颗粒物的分析提出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也有“倒U型”关系的观点,该曲线被称为“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即EKC曲线。

自90年代EKC曲线概念提出之后,国内外较多学者开始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Shafik(1994)通过对SO2、悬浮颗粒物、固体废弃物、碳排放以及饮用水的分析,发现SO2和悬浮颗粒物同经济增长呈现出倒U型关系,固体废弃物和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逐步恶化,然而饮用水却越发优质。彭立颖等(2008)采用上海1981-2005年期间的时间序列,并采用对数形式发现其所选取的工业废水、工业COD等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符合EKC曲线。彭水军等(2006)运用1996-2002年我国升级面板数据发现EKC曲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及方法的选取,其中工业废水和工业废弃物呈倒U型,工业粉尘呈N型,而工业COD和工业烟尘随经济增长呈线性的下降关系,同时进一步指出人口规模、技术进步、环保政策等其他控制变量对环境—收入曲线有一定的影响。李强谊等(2013)结合新疆1991-2010年的数据得出结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GDP符合U行特征,并处于上升阶段,即随着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1.湖州经济和环境状况简析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地处太湖流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四周与嘉兴、杭州、无锡等发展较快的城市接壤,同时又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自1998-2012年湖州市平均人均GDP增长率为8.7%,人均GDP增加了4.3倍。在2012年,湖州的人均GDP为54173.94元(1998年可比价),是全国人均的1.65倍。同时,三次产业结构于2012年比重达至7.4:53.2:39.4,而同期全国的比例结构为33.6:30.3:36.1。根据钱纳里工业阶段划分,湖州处于工业化中级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的过程。

2.EKC实证研究

2.1选取变量

本文选取湖州市1998-2012年人均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标数据(取自《湖州统计年鉴》),通过拟合时间序列来探究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在1998-2012年期间每年都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全市工业废水整体是上升状态,但是在某些年份如2005、2011年略微下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在1998-2007年逐年上升,而以2007年为拐点,在2007-2012年期间逐年下降。

2.2计量模型的确立

为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借用计量工具eviews,通过对湖州市1998-2012年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来进行研究。我们选用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同时考虑到易得性等其他因素,选用工业三废,即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定废物排放量指标来衡量城市的污染程度。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假设人均GDP为x,污染指标为y(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y1,工业废气排放量为y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y3,其相应的回归方程形式如下所示:

y=b+a1x+a2x2(1)

y=b+a1x+a2x2+a3x3(2)

首先,按照以上(1)(2)方程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得到下面结果:

表1可得,工业三废与人均GDP拟合结果R2均大于0.7,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环境指标拟合图具体如图。其中工业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有倒U型趋势,并正处于拐点临界处。当拟合方程符合(1)式时,对其求导可得a1+2a2x=0,即方程拐点为x=-a1/2a2。根据以上结果,工业废水拟合方程为:y1=7047.46+0.151x-1.35e-06x2,经过计算可得人均GDP相对应的拐点x1=55925.93,同理可得x2,x3分别为51835.85和39120.55。根据图1的数据,工业废水拐点年份约为2012-2013年,废气是2011-2012年,而固体废物是2008-2009年。

总体而言,湖州市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即将或正好位于拐点处,虽偶波动,但整体较为稳定。因此预测在接下来若干年中废水与廢气的排放量将随着湖州市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工业固体废物拐点在过去的年份中已经出现(2008-2009年),所以未来的年份中其仍然会随着湖州经济增长而继续好转。同时统计年鉴中显示在近10年来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综上可知,湖州市的环境状况整体呈现出一个逐步好转的趋势。

3.湖州市EKC分析

3.1湖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个城市的环境因素往往与其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而且通常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的城市其污染程度也会随之上升。因为工业的发展是需要大量资源协调配置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资源的稀缺。更关键一点,工业由于其本身的特征,会产生较多不易处理的排放物,这样导致一个城市的环境恶化。因此产业结构与环境问题就休戚相关。

数据显示,从1978-201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45.1%到2012年的7.4%,下降幅度达到5倍之多,这与我国农业向工业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而第二产业从1978年36.3%逐步上升至1993年56.1%,然后从1994-2012年基本稳定在54%至57%水平。第三产业则由1978年的18.6%逐渐增加至2012年39.4%,并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根据钱纳里工业阶段划分,湖州正从工业化中级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当然,工业仍然是湖州的支柱产业,吸收就业和财政来源的主要渠道。其中2010-2012年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48.98%,47.99%,47.87%,占半壁江山。同时借鉴于服务业比重80%的美国在金融危机中挫败的经验,湖州还是继续以“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因此,湖州继续大力鼓励传统工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湖州优势产业进程,比如优化纺织业。并且因地制宜,加大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行业重视程度,增进第二产业的同时连带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低污染、低投入、高成效的新型产业,培育现代物流、现代医药行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于第一产业方面,由于生丝市场前景继续看好,作为有“丝绸之府”之称的湖州大力鼓励发展蚕桑业。湖州蚕桑平台作为省科技厅首批新立项的28个平台之一,开发科技蚕桑、精品蚕桑,形成市优势产业。服务业方面维持特色产业外(如南浔地板、织里童装等)方面,推进金融业以及其他知识型和技术型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

3.2湖州环保投入增加

湖州市人均GDP在1998-2012年期间不断地增长,从1998年的11989元至2012年54173.94元(1998年可比价)。人均GDP的逐步上升预示着湖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并带动着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的增加,同时创新机制与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并行,对湖州的环境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即将环境EKC倒U型曲线的拐点往前拉。

湖州市是我国长三角流域环境保护工作较为扎实的城市之一。在1998年,湖州为应对太湖流域水质变黑变差问题,全面开始98零点行动,其中有73家企业列为国家重点治污单位。至98年底65家治污整改成功,6家关停,2家停产整治,完成率达到100%。跨入新世纪后,湖州市在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浙江文明城市四张城市名片的基础上,又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市的新一轮“四城联创”,并在2004年度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被评定为二等奖。自2004年9月底“百村示范、千村治理取得卓越成效”,全市共912行政村开展村庄治理,受益人口达92.08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9.6%。在2006-2012年“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湖州市“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工程。淘汰关闭了200余家生产工业落后和治理无望的低小散乱企业,长兴县完成了蓄电池行业整治,吴兴区开展了钕合金、砂洗行业整治,南浔小化工和按界线竹制品加工等行业污染整治也得到明显成效。基于湖州市政府做出的有效的环境监控和整治活动,湖州经济与环境达到一个较为和谐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对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使得其拐点能够在人均GDP相对较低水平时达到。

2012年度,湖州市名义总GDP为1664.3亿元,而环境保护投入额度为26.71亿元,占比1.605%。据国际经验表明,当环保投入占GDP比率在1%-1.5%时污染在可控范围内;而当环保投入占GDP在2%-3%时環境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因此可以判断湖州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较大。至2012年年底,湖州市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为96.0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级别为2,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8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至100%。由此可知湖州市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3技术进步的推动

技术进步一方面作为强大的外部因素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产生正技术效应而减少环境污染。如脱硫煤的使用,起先就选用脱硫煤的成本要比燃中、燃后进行脱硫来得低,且直接效果是减少了SO2排放。

技术进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禀赋,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世纪熊彼特对悲观的古典经济中经济增长将会停滞的观点提出挑战,他认为经济并不会处于静态静止,随技术因素而动态变化。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的表现形式就是当人力(L)、资本(K)、非再生自然资源(R)等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长,或者是当生产要素减少的情况下,产出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污染程度低的替代品或替代技术的出现,比如说膜处理污水技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等。湖州依托浙江大学形成“湖州模式”,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并争取在“十二五”末实现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

4.结论

(1)本文通过湖州市1998-2012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指标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人均GDP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均符合倒U型环境EKC曲线特征。其中,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正处于拐点处,而固体废物拐点在2008-2009年就已经达到并现已处在拐点的右侧。

(2)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的推进都会对环境EKC拐点的位置产生影响。就湖州市而言,其拐点出现时所对应的人均GDP要高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3)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但是较为明了的一点是环境预防和整治应当尽早进行,即让拐点尽早出现。因此,湖州市的经验对于其他正在发展的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入及加大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应该协调政府间的职能关系,克服整体性资源由彼此割裂的行政区管辖而产生的弊端,建立可行的边界区域型政府。

由于资料收集局限性,本文时间较为局限,同时环境污染与人均增长关系在耦合时会有不确定因素干扰,其结果的准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进一步验证。(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

[2]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茨涅兹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03.(1):60-66

[3] 王西琴,李芬.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J].地理研究,2005.(6):834-842

猜你喜欢

湖州市经济增长环境污染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My family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