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解析

2015-10-21刘灿灿

2015年30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

刘灿灿

摘 要:近年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下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流行时尚性、简约新颖性、短暂易逝性等特征。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可以如此盛行除了其本身语言魅力和互联网的环境以外,还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盛行原因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样一种新的网络现象。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网络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现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现象引起了网民的兴趣。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内在的特征并探索其盛行的各种原因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网络流行语。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1.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由网民自创、频繁使用、影响力较大,并有可能推及普通民众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符号、词汇、短语及句子等”。[1]2.认为“网络流行语指伴随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2]综合其他学者对网络流行语定义的阐述,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一种,它是产生于网络,由网民自行创造、在网上流行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它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并且它的空间开始由网络扩大到现实社会中,作为一定时期网络平台中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它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1.流行时尚性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普及,网民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头。“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年轻人的群体成了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并且这种主力军在不断扩大。追求流行时尚是年轻人的一大显著特点。正是如此,网络流行语被注入了很多流行时尚的元素,它总是站在流行的前沿,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

2.新颖创新性

网络应用之初,使用者主要是高学历人群。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样的人群更喜欢标新立异,天马行空的进行创作。因此,他们往往煞费苦心,不断创造和使用新奇的语言,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从而引起大家的关注。于是,“给力”、“萌萌哒”、“任性”、“醉了”等词语不仅在网络环境的交际中随处可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年轻人追求自由,内心思想独特有新意,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力不受“正统”媒体编辑的过滤,网民可以自行创造和选择并不断传播。

3.短暂易逝性

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是短暂的,它会随着新词的产生而逐渐淡去它的地位。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网络流行语产生,这些词语的产生都依赖于社会热点话题而出现。当这些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时,新的流行语便会随之产生并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热点事件的消失又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词语上。如“不差钱”、“神马都是浮云”等等也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然并卵”等新的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原因

1.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

在21世纪,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最为迅速的媒介之一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它对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3]通过互联网这样快速便捷的媒介,海量的资讯在网络上发布并快速传播。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高效率、公开性的优势特征,网民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海量信息并发表评论。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交流语言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得以产生、生存并不断发展。语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发挥出最大的自由性,使得网络中流行的语言得以复制性的传播发展,正是这样才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盛行。

2.从社会热点事件的角度

社会转型期,社会多元矛盾交汇,势必会引起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正如美国学者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4]网络流行语虽然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往往与社会大环境下的事件相关并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往往是以现实社会的大事件为母体,它总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反映出客观世界的变化。“最近些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出现都会导致一个流行语的产生并流行。诸如“做俯卧撑”“躲猫猫”正是对于“瓮安事件”“躲猫猫事件”等的直观反映。”[5]

3.从网民的社会心理角度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需要客观的条件,更需要社会心理的推动。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宣泄情感的窗口,网民的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们对网络词语的创造,也表达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态度。网络流行语可以折射出特定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条件下的产物。具體表现为两种社会心理的推动:一是从众心理。对于网络流行语,网民常常将流行语作为群体标签,标示自己“网络达人”的身份,以获得一种的归属认同感。当一群“网虫”在一起闲聊说着“心塞”“想想也是醉了”“然并卵”等网络热词时,一旦其中的某位对所说的有所不知,他会有一种不合群体的异样感。正因为如此,网民们总是会相互模仿,从众使用流行语。二是宣泄心理。网络流行语承担着“解压阀”的作用。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爆发期和文化心理的转型期。“网络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同时还充当了‘社会情绪泄压阀,起到了宣泄不良情绪的作用,同时网络流语透露了网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不满和发泄。”[6]

网络流行语作为存在的语言在创意新颖之外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中,我们要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它本身的优势,对于其中不好的网络流行语要加以规范化。(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清杰.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11,(4):43.

[2]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6):94.

[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3/c_127453226.htm.

[4] Bright,W.Sociolinguistics:Proceedings of the UCLA sociolinguistics conference[M].The Hague:Mouton,1966.

[5] 王大勇.《网络语言新研究》[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6]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6).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