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与休闲体育资源整合的途径探讨

2015-10-21佘涛孙亮亮

2015年30期
关键词:休闲体育城市园林资源整合

佘涛 孙亮亮

摘 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休闲生活的方式和环境要求开始增多。休闲体育是新时期下产生的健康、科学、有机的一种休闲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纵观目前休闲体育资源的发展中,其中存在着体育场地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休闲体育的开展。城市公园作为群众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场地,是推动休闲体育事业开展的基础,应当被重视起来。本文以城市公园和休闲体育资源整合为例,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公园与休闲体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相关文献基础上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园林;休闲体育;资源整合;途径

前言

自1995年我国出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我国国内就的群众锻炼环境得到发展,成为全面健身的前身。作为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必然要在一定的场地举行,因此,我国各个城市的生活区域、公园、空地、健身馆都可以看到群众健身的身影。在提倡全民健身的当下,推动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比重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全面健身计划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紧缺。作为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体育公园,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建立后,推动我国其他地区体育公园的建立,但体育公园建立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体育公园规模大、占地面积广、基础设施丰富,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但却主要是为专业性比赛提供服务,并不对公众开放;相比之下一些政府附近、学校附近的公园则是对一些简单健身器材的罗列,没有对场地进行深入开发,启主要的吸引人群是老年人,并非全民性体育活动。为推动我国城市公园与休闲体育资源整合,切实推动全面健身进程,本文将重点分析未来我国城市公园和休闲体育资源的发展建议,希望对开展全民健身,推动休闲体育在我国发展有所帮助。

1.相关概述

1.1休闲

休闲一词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期形成的社会范围内的新型词汇,我国专家学者对休闲一词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具体如下。其一,休闲是在非工作时间的调整身心的有益活动,目的在于恢复人体各项技能,保障身体健康;其二,休闲属副词范畴,是一种对生活、身心的愉悦追求,更看重内心感受;其三,休闲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社会变化,需要从人民生活习性和城市变化进行阐述。本文所研究的休闲具体指一种空闲时间的生活方式和活动。

1.2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即从体育的视角对休闲进行研究。休闲体育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内自己分配的、通过自身切实参与的、以达到放松身心、恢复体力、舒缓情绪、强身简体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生活习性。休闲体育的出现证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更加健康、文明,对我国开展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3城市公园

因世界各国制度、经济、人文等情况不同,对于城市公园理解也存在不同,故对城市公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我国对城市公园的理解为:经济社会发展下,人民群众民主思想进一步发展,对精神生活要求更高,因而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以休闲、娱乐、保障和谐生态环境为主的、结合健身、娱乐的多功能性城市公共场所。

1.4整合

本文中整合的含义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将是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优越性和群体效应,进而达到整体高于部分之和的最终结果。在科学发展观领导下,整合并应用于我国多个行业和领域。

2.体育公园资源整合概况

2.1体育公园发展概况

体育公园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公园类型之一,顾名思义,体育公园开展中主要以“體育”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舒适的运动公园环境。最初体育公园建立后因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多数是在公园内的空地从事一些体育项目和活动或者是在基础体育设施上开展体育活动。美国的中央公园就是体育公园类型的代表,尽管地处纽约的市中心,被众多高大建筑物保卫,但中央公园依然包含了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群众广场以及修养中心等,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体育公园。目前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建立体育公园,推动本国群众性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

2.2体育公园含义

我国体育公园是伴随城市公园建立而产生的,2002年我国出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将体育公园进行归类和定义,指出其与我国旅游景点公园、儿童乐园、观光乐园属于并列公园。体育公园并非将体育和公园两个含义进行单纯的罗列,而是要在发挥体育项目、体育活动真正目的和价值的基础上展现更多城市园林景观和发展特色,真正将人文体育与生态环境进行结合,推动人民群众体育锻炼、休闲度假、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

2.3体育公园的特征

正如上文所说,体育公园的发展一定是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这一硬性指标基础上发展的,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基础上,人民群众的视野才会投入到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开展上。作为体育公园,其也包含了多种体育锻炼类型,有的可以提供休息,有的则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有的则是民间竞技比赛等。

2.3.1体育为核心的公园模式

体育公园相比其他娱乐性、旅游性的公园,体育是其发展的核心和特色。体育公园在发展中要坚持城市公园的基本内容,保持舒适、便利、健康、生态的发展主题,以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为核心,要求体育公园内各项设施都要与体育息息相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体育的需求。

2.3.2完善体育公园内安保等设施

除了具备基础性的体育设施外,体育公园应当与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保障体育公园内的安保、群众娱乐、景点参观等,具体如在体育公园内配备保安,建立人工湖等景观风貌。满足各类人群需要。

2.3.3是长期的体育锻炼场地

体育公园并非儿童公园、也不同于旅游公园,其辐射的范围不包括男女、年龄、身体情况、体育技能等,主要以调动人民群众体育活动参与力为主,因此,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体育活动。从目前我国体育公园建立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体育公园配有室内、室外体育运动场地,能够买足人们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体育活动。

3.我国体育公园现状

3.1我国体育公园发展情况

我国目前已经建设的体育公园大多是在2000年后建立的,最初的体育公园普遍是通过原有的社区公园或体育馆多余场地建立的。伴随2005年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民群众体育事业开展热情,对体育健身的观念增强以及我国城市化的推动,我国体育公园建设进入高峰期。总体来说,我国目前体育公园建立城市都集中在省会等大型一线城市或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目前北京、沈阳、广州都在积极筹建体育公园,预计每个体育公园的占地面积都将达到上万平方米,可以看出各地对体育公园建立的重要性认识。

3.2我国体育公园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体育公园建立缺少统一标准

由于开展时间有限,从我国几个目前已经建立体育公园的城市看,其规模、绿化程度、体育公园园内规划等不尽相同。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分析,不同城市社会环境、人们生活习惯、人口基数等都有所不同,过度相似的体育公园建立会造成部分地区资源浪费,影响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不符合体育公园建立之初的目的。

3.2.2城市公园挖掘程度不足

实际上我国各个城市内不乏城市公园,但真正能获得群众喜爱,与国外城市公园功能、环境相同的城市公园则占到少数。我国城市公园开展中挖掘深度明显不足,受政府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公园内只限于健身等基础设施,室内公共健身馆不足、绿化面积有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都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2.3体育公园开展中出现阶层性

阶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财产、行业、外貌等造成的群众分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共处。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不能引起在社会中的岗位、所从事的职业就阻碍其进入到体育公园内从事体育运动和锻炼,这是没有人权,也是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行为。体育公园开展中我们会发现部分群众认为体育公园是为白领、高收入者或其他具有一定优越性人群的公园,这是大错特错的。为推动体育公园发展,切实推动休闲体育运动平等是关键。

4.我国城市公园与休闲体育资源整合的发展建议

4.1建立健全体育公园标准

建立健全体育公园标准是基于体育公园内部规划而言。体育公园在建立之初要充分考虑到今后运用的便利性,具体要结合不同地区体育公园的服务人口、占地面积、体育基础设施数量、服务人群年龄结构等多方面原因,制定符合该地区的体育公园具体规划方案,明确体育公园占地面积、服务人群、绿化比例、基础设施数量等,保障体育公园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2开拓城市公园资源

体育公园建立政府和有关部门是主要的执行者及监管人,体育公园建立并非是一个名字或某一项目,而是在深入开拓城市公园过程中实现深度开发。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将城市公园的建立例如城市发展规划当中,在税费、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实现城市公园面向社会的全面开放,引导社会各界企业或个人向城市公园捐助体育设施或进行投资。

4.3重视不同阶层的体育权利

休闲体育是每个公民都有的权利,不能因其社会地位、财产状况、个人面貌、对社会贡献等进行分级,这些都会造成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情况出现。我国自进入新时期以后不断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性,就是要平等的是各阶层人民享有应有的权利,体育权利是我国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政府在开展休闲体育中要注重平等不同阶层的体育权利,切实提升民众整体体育质量。此外,在進行休闲体育宣传时,也要积极宣传体育运动的无阶层性,提升人民群众对休闲体育的认识,避免一些阶层问题发生。

结束语

总的来说,伴随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休闲体育也成为财富的附属品,进入发展的误区。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能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制定还存在不完善,导致部分人民群众享受休闲体育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情况。对此,政府一定要提升对休闲体育的重视,无论是政策制定、财政支出还是活动开展上都要切实保障各国社会层级人民群众享受到相应的体育活动,尤其对优势群体要尤为关注。通过这种全方面的问题解决和休闲体育资源整合、途径开展,服务更多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全面健身的目的。(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主持:《全民健身视角下四川省休闲体育发展研究》,编号:13SA0102第二个课题参与: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心课题,编号XXTYCY2014C06.

参考文献:

[1] 肖星,杜坤,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J].人文地理,2011(01):15-17.

[2] 陈冬平,张军,体育公园的分类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1-53.

[3] 曹晓东,城市儿童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02):76-78.

[4] 张学平,殷爱华,南海全民健身体育公园设计特点[J].中国城市林业,2010(01):98-101.

[5] 江海燕,肖荣波,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消费的社会分异特征及供给对策[J].规划师,2010(02):56-58.

[6] 吕萌丽,吴志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道路节点空间整合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规划师,2010(02):68-70.

[7] 谢涤湘,国外城市绿地外部性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园林,2010(02):62-63.

[8] 董海军,倪伟,俞峰,上海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及建议[J].体育科研,2011(02):135-137.

[9] 张学平,殷爱华,南海全民健身体育公园设计特点[J].中国城市林业,2010(01):69-70.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城市园林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