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市场化运营的探究

2015-10-21刘健

2015年30期
关键词:市场化

刘健

摘 要: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培养技能型、实践型和职业型的人才的关键。针对目前实训基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缺乏科学管理的问题,提出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方法,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技能水平,使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机制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实训基地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目前国内的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但大多数实训基地运营绩效低、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建设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又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目前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市场化运营的必要性

(一)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应该具有有效的运行模式保证基地高效运行。目前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不断的多样化。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必然有材料消耗。作为一个投入大量人、财、物的机构,必然要协调好基地内的各项资源。

(二)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实训基地运营管理体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增强实训基地的活力与自我生存的能力,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集为一体,这就要求实训基地不但要做好对学生的实训工作,还应主动寻求市场。

(三)是教学优质高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保证。在先进实训设备与场所以及优秀的师资基础上确保高效的实训实习,并使设备的投入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为学院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现代企业的理念不但要引入实训基地,而且还应借鉴其管理方法。在市場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运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实训成本核算,加强各项管理,这也是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方法的一个突破。

(四)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改革,允许实践市场化运营,可使得基地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实践市场化运营,可增加其造血功能,发展速度加快,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学校与政府的社会功能和职责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目前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目前,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大体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学校统筹管理。这种模式下,实训基地是学院下属的一个机构,基地的管理控制权都属于学院。学院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学生的实训实习项目,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由于没有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所以校内制定的大部分的实训项目都是属于模拟练习。

(二)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所有权都属于学院,通过承包的形势将实训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企业。这种模式下设备维护与实训耗材的费用上学校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实训效果有很大的阻碍,承包方为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下会缩短学生的有效实训实习时间,或者通过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为其生产加工,实训效果不理想。

(三)以实习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基地能够与企业达成合作共识,以生产实习为目标安排学生实训实习,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实训的项目贴近企业生产环境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认识和熟悉生产过程,同时基地也承担为企业生产等任务。这种模式的最大难度是寻找长期合作的企业比较难,并且相应的地方优惠政策并未出台,实习管理难度也比较大。

(四)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实训基地若采用这种模式运行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方位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也能得到提升,不但教学效果良好而且还能为学校增加创收。其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集生产、教学、服务为一体,实现实训、生产、培训及技能鉴定全方位服务功能。这种模式的市场开发和理念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校内实训基地市场运营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可持续发展,其运营模式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实训环境和师资力量,实现教育资本效益最大化,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深化校企合作,驱动校企利益

在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学校根据周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对实训基地的各项资源采用市场化运营与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同时,学校也要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积极为合作的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产品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还可以承办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等。学院先进实训设备会首先提供给合作企业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的软硬件支持。同时,企业也要为学院的课程建设与实训项目种类与标准提供意见,企业要分担在实习实训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消耗与成本,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二)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

在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双线运行,一条是教学实训,另一条是生产服务。所以要建立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校企双方和其他的利益相关第三方,在共同协商的前提下,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晰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一是为提高学校参与企业职工培训的积极性,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二是确定企业在实训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功能,保证实训的效果。同时,引入国家和行业统一标准,共同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学校再根据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对实训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协同机制

在校内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绩效的考核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核与质量监控协同机制,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基地的运行成本,而且还可以保障实训基地可持续运营。企业主要对设备的维护及材料的节约、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考核,学校则考核学生的实训效果与质量。

(四)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均衡机制

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管式要做到财务科学管理与利益的平均分配,同时也关系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核心利益。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不但有实训消耗材料、水、电消费还有教师的辅导课时等办学费用。为做好实训成本的核算,要制定正确的经费管理制度,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严格执行实训经费预算。其次,实训基地若要实现良好的运转,要建立一个完整详细的财务核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为技术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或对外产品加工产生的经济利益以及实训基地产品生产的利润的分配提供依据。

(五)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得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能够互相参与对方的工作,鼓励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专业指导教师,而老师可以去企业挂职参加具体的技术和业务工作,工作成果由企业负责考核。同时,可以共享行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关键是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因此,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良性运行的制度保证。(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 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7)

[2] 李增芳,朱程,周明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及策略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林业碳汇市场化融资机制初探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杭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机制探讨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