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电子政务转型

2015-10-21何诗懿

2015年30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转型

何诗懿

摘 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电子政务经历了从传统政务到移动政务再到当下智慧城市大背景下催生的新型电子政务——智慧政务。本文探讨智慧城市背景下发展智慧政务的必要性,重点指出当前智慧政务面临的难题,进而提出未来政府的应对措施,最终实现电子政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政务;转型

自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以来,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1]。而在我国今年的两会上,智慧城市这一理念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政务也被提上日程。到目前為止,已有193个试点城市开始了智慧政务的建设工作。

1.发展智慧政务的必要性

智慧政务的实质是在传统政务流程中注入信息高效处理机制,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同时,智慧政务一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政府管理的创新。因而,发展智慧政务对公共服务方式转变、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传统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效、阳光、便民的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促进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

传统政务主要采用监管型管理范式,“官本位”思想导致政府脱离群众,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民众着想。智慧政务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感知民众需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政府。智慧政务主要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个方面,对公众需求的回应更快捷。例如,青岛市在的斑马线上安装智能传感器,智能交通系统感知到有老人、小孩或者残疾人通过斑马线时就会适当延长红灯时间,让他们能顺利通过。

其次,由于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易失真、扭曲,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流程复杂,不利于更快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智慧政务有利于扭转传统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公众充分了解业务流程,实时获取所需信息,增加了办事执法的透明度,促进了公共服务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也使政府自觉接受民众监督,实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形成阳光、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

1.2有利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面对民众日益增加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智慧政务主要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智能地收集、分析、集成相关政务信息,使政府部门在应对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问题时,获得精准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智慧政务的推进意味着政府治理工具的现代化。与传统电子政务不同,智慧政务已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而是向以“善政”为导向的互动参与式的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例如,在智能城市的发展背景下,纽约市建立了“犯罪信息仓库”,此电子仓库中录入了大量的犯罪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分析、整合,能随时随地供警方查询。一旦出现犯罪活动和紧急事件,纽约警方便能迅速反应,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并预防犯罪活动的发生。诸如此类智慧政务项目的开展,增加了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沟通,政务处理更加便捷高效,因而纽约的智慧政务依然走在世界城市的前沿。

1.3促进传统管理体制的变革

建立在高度一元主体基础上的传统管理体制导致政府重管制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虽然我国自1982年以来经历了六次大部制改革,但机构依然庞大,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烙印依旧很深。传统政务中落后的技术手段导致社会管理滞后、被动且效率低下。

智慧政务通过物联网和云共享技术整合碎片化信息,通过公共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无缝链接,形成综合的云端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反馈市民,感知外界变化,保证政务资讯的高质量、城市的运行状况全透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创建主动、高效、精细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种互动参与式的协作性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对传统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深层次变革[2]。政府管理将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体制创新。

2.发展智慧政务所面临的障碍

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大力建设,我国各个城市也开始如火如荼的智慧政务建设。但是其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2.1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主要由各政府部门按照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和标准建立,旨在解决各自所在领域的局部问题。各系统之间彼此独立,难以相互衔接连通,形成“信息孤岛”。例如,110、120、119等紧急电话只能分别处理相应的紧急事件,并不能实现紧急联动。完善的处置程序应该是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医院、公安、交通等部门高度配合,紧急事件只需通报一次就能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实现快速高效的事件处理效率。然而,现有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建设的,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在没有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各个信息部门各自为政,系统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一方面,不利于上级部门对整个城市状态的把握,决策所掌握的资料不全面不准确。另一方面,不利于各政府部门的协作,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效率低下,更不能第一时间回应公众的需求。

2.2人为壁垒现象严重,缺乏统一规划

传统政务的权力是按照条块方式划分的,各级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而利益矛盾是对政府信息共享最根本的制约。政府跨部门信息系统都是独立规划、分散建设、各自运行的,哪个部门掌握了核心信息则获得了相应的权力,与其他部门的共享或者对公众开放就意味着权力被削弱。这既影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效益,也有悖于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其次,虽然将193个城市指定为试点城市,但是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统筹规划,也没有统一的领导中心,造成各地的智慧政务建设良莠不齐,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

2.3安全保密体系缺失

当今政府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资讯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政府保守的管理体制,我国对革命性新技术的系统认识不足,主流IT技术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一方面导致服务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安全保密体系异常脆弱。2013年爆发的“棱镜门”事件为我国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敲响了警钟。而随着大数据挖掘、云共享服务的大力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3]。因此,建立我国自主安全的信息安全保密体系迫在眉睫。

3.未来发展智慧政务的路径选择

基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笔者提出以下路径选择。

3.1构建政务信息共享机制

跨部门、跨区域政务信息共享是未来政务的发展趋势,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与高效共享也是智慧政务的内在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仅仅按照自身需求建设部门内部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处理和救援问题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热切关注。上海于2004年正式建立了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设立专职指挥小组,由应急经验丰富的指挥长负责;将上海市公安局、民防办、海事局、卫生局等应急事件处置单位纳入其中,以应急联动网站为平台,实现联动信息的发布;将110、119报警服务台、交通总队交通调度台合并,实现一次接警,多方联动。由此可见,高效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不仅打破了信息壁垒,也有利于集中调配资源处理相关事务。

3.2统筹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智慧政务发展规划是智慧政务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南针,有利于实现统一领导、智慧统筹。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加快智慧政务的统一规划,设立部门间的协调领导机构。同时可借鉴美国的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的经验,设立负责跨部门信息共享协调工作的首席信息主管,他们具备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才能,对整个政务流程十分熟悉,巧妙运用信息共享完善业务流程,同时具备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地方政府及各政府部门层面,应改变以往需上级发布指令,被动进行信息共享的局面,将智慧政务的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由被动共享变为主动双向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实现数据资源的集成化管理。籍此建立横纵向交叉、跨区域的网格化政务体系。

3.3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智慧政务建设是一项时间周期长、建设重、协调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众多政府部门、领域和环节。电子政务的转型意味着政府传统的权力模式也需转型,由原有的金字塔型演变为扁平化的权力模型。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导致条块分割,公共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变革积极性,更可能导致信息设租和信息寻租。智慧政务的内涵要求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智慧政务促使政府由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协作、网格化、高效的组织结构模式。以此提高智慧政务信息的效用,有利于发挥智慧政务在社会治理、为民服务以及自身内部管理的有效运用。

因此,在未来的智慧政务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工作作风,以为民服务为宗旨,透明行政,消除信息不对称。其次,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突破传统官僚制组织结构的束缚,建立高效、协作、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3.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实现公平、安全、透明的电子政务环境的必要条件。我国智慧政务的建设以试点城市为单位,有些只是下发了通知文件,而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在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统筹规划的法律法规,导致执行主体的权、责不明确,容易推诿扯皮,打击智慧政务建设的积极性[4]。

上海应急联动中心成立之初,并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撑,而是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在应急联动方面的法律,起草了《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确定了该中心与相关联动单位的职责与权力。借鉴其优点,我国应尽快制定针对智慧政务的法律法规,确保智慧政务的规范、安全发展。

3.5加快信息安全保密体系的构建

信息安全在信息大爆炸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试想涉及到国家军事、政务机密的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将为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严重危害。信息安全保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IT技术,打破IBM、Google等的技术垄断,建设自主的安全保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智慧政务专业人才的建設,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信息安全技术的人才;其次,对政府部门涉及信息共享与保密的公务员进行培训,加强信息保密意识,掌握信息保密技能;最后,在政府部门内部建立信息安全保密专业技术小组,在出现信息泄露等紧急事件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4.结语

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发展智慧政务对公共服务方式转变、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传统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效、阳光、便民的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智慧政务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统一的发展规划、严密的安全保密体系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路径选择,以期对未来的智慧政务建设有所启示。(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伟清,覃云,孙栾.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及实践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141-145.

[2] 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6-12.

[3] 郭晟.SCOC:智慧城市的心脏[J].中国信息界,2014(07):28-31.

[4] 李超民.治理现代化视阈中的智慧政务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14(04):81-88.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沣芝转型记